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092661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校名题---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

2、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据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i)的铭文拓片中记载: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

3、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4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社会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B罢黜百家削弱了丞相权利C制度改革使丞相职能转变D汉武帝个人能力特别突出5依据下列资料可判定出中国历史上“县”最早出现于何时( )资料一、汉书地理志:(秦)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资料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师破白

4、狄,胥臣有功,襄公命(令)先茅之县赏胥臣。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之时C秦灭六国之后D汉帝国建立时6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设置官署并自行选择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说明开府置佐( )A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7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8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

5、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上下相安,不亦善哉。”为此,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 )A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B达到了强化中央削弱地方的目的C造成了北宋内忧外困的局面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9明代规定,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给予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问题的官员以不同处分。地方上,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用的凭据。据此可知当时( )A伦理道德是考察官吏的主要依据B吏部实际负责监察文武百官C此举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D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制10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

6、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的制度是民主的。”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采取的举措是( )A“四百人会议”B“陶片放逐法”C十将军委员会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11在伯利克里时期,审理私法案件时每个陪审团最低不少于20l人,遇有重要案件,则由两个或三个陪审团合庭审理。某一案件归哪个陪审团审理,是在庭审的早晨抽签决定的。这一措施旨在( )A扩大公民参政的机会B力保司法的公平公正C弥补法律条文的漏洞D维护陪审法庭的地位1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一评价是针对( )A梭伦改革

7、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议事会改革13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法律伸缩性减小B不再重视法律形式C罗马民法典已完善D罗马法观念的发展14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B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D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1519

8、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16关于美国宪政。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相对坦白地技露说:“使社会本身将分为如此之多的部分、利益集团和公民阶级”,“使全体中多数人的不合理联合即使不是办不到,也是极不可能的,所以联那制是个范例”。可见,汉密尔顿认为美国宪政的本质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B权力的制衡能防

9、止暴政C保障美国人民的自由民主D维护少数资产者的利益17美国国会议员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这体现了( )A联邦与民主相统一B共和与联邦相统一C分权与制衡相统一D集权与分权相统一18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B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C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D议会政治已形同虚19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

10、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20“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11、21历史课上,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 )A林则徐应为战争失败负主要责任B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22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杭州B温州C镇海D宁波23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24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

12、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围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A象征“五族共和”B反对封建迷信C反对满洲贵族统治D实行分权制衡26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27“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方向”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

13、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B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依靠群众,继续北伐,领导国民大革命28“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宜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一宜言应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9共产党宜言中提到:“他们(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上。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马克思旨在( )A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B工业革命暴露出

14、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C工业革命使殖民者和殖民地的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必然导致社会离心离德30巴黎公社成立以后,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此规定体现了( )A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公仆精神C直接民主原则D社会契约理念31“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沙皇专制政府C苏维埃政府D保守党政权32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