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808953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集合与~命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集合的基本概念】v知识点归纳1.集合的定义: 2.集合的特征:3.集合的表示法:4.集合的分类:5.数集:6.集合的关系:7.集合的运算:8.集合的运算性质:v例题讲解例1(1)已知集合,且,设,则().A. B. C. D. 以上都不正确(2)若集合,则().A. B. C. D. 例2写出满足的所有集合M.例3已知集合,求的真子集的个数.例4已知全集,求集合A、B.例5已知下列两集合A、B,求;(1);(2);(3).例6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若,则,这样的集合M有多少个? 写出这些 集合.例7已知集合(1)实数a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2

2、)实数a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v回顾反思1.主要方法: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分析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弄清集合元素的本质属性,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了解空集的意义,在解题中强化空集的意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2.易错、易漏点:辨清: 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区别。数集与点集的区别;进行集合的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解决集合与方程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检验.v课后练习1.设U为全集,A、B是两个非空集合,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有_(1) 若,则(2) 若,则(3) 若,则(4) 若,则2.已知集合,则集合等于().A.

3、 B. C. D. 3.设集合,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 C. D. 4.若非空集合,则能使成立的所有实数a的集合是().A. B. C. D. 5.已知S、T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则为().A. B. C. D. 6.已知集合,则M、N、P的关系 是( ).A. B. C. D. 7.如图,U为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B. C. D. 8.设全集,集合,则方程的解集是_(用A、B、C表示).9.(1)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是_;(2)满足关系A的集合A的个数是_.10.设集合,用列举法写出_.11.(1)若,求;(2)若,求.12

4、.设集合,满足,求实数m的值.13.设集合,若,求.14.已知集合,其中i为虚数单位,且,求实数a的值.15.已知集合,满足求实数m、n的值.【集合的运算】v知识点归纳9.集合的有关运算:10.点集与解析几何有关的问题:11.集合语言的运用:v例题讲解例8若集合.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9已知集合,a为非零常数,若,求d、q的值.例10设集合,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11若集合,且,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12设全集,集合,求.例13设集合,若是单元素集合,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14设,.若是单元素集合,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是含有两个元

5、素的集合,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例15已知集合,且,求实数a的值.v回顾反思1.主要方法:解决集合与不等式问题,要借助于数轴进行交、并、补的运算;与点集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或方程组的方法;集合语言的理解.2.易错、易漏点:集合与不等式问题中,区间的开、闭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检验区间的端点;集合运算时,要注意同解变形问题以及空集这一特殊情况.v课后练习16.已知集合,若,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17.已知集合,且,求实数a、b的值.18.已知集合.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9.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0.已知集合,且,求实数p

6、的取值范围.21.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值.22.已知集合,且,求实数a的值.23.对集合A、B,定义,其中U表示全集,而A、B的对称差记为,若集 合,求.24.若集合,且,求实数a的值.v增补习题25.已知集合.求m、n分使 (1)(2)时的值。26.(1)已知集合,令表示A的非空子集X中所有元素之积,求所有这些的积;(2)已知集合,令表示B的非空子集Y中所有元素之和,求这些的和.27.设集合,、都是M的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 且,都有表示x、y中较小,则k的最大值是A. 10B. 11C. 12D. 1328.已知集合A满足以下条件: 若,则且,依此类推.(1)若集合A为单

7、元素集,求a与集合A;(2)请用描述法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A,要求集合A不是单元素集,且不含字母a. (二)命题和充要条件v知识点归纳1.命题:2.命题的四种形式:3.等价命题:4.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5.子集与推出关系:v例题讲解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则或;(2)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例2有下列四个命题:命题“若,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假命题;命题“若,则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填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例3命题: ,命题: ,

8、则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例4设函数的定义域为R,有下列三个命题:若存在常数M,使得对任意,有,则M是函数的最大值;若存在,使得对任意,有,则是函数的最大值;若存在,使得对任意,有,则是函数的最大值.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0B. 1C. 2D. 3例5下列各题中,是的什么条件?(1); (2);.例6(1)写出一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2)写出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例7在中,“”是“”的什么条件?例8已知,设命题P: 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命题Q: 不等式的解集为R,如果命题P和Q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实

9、数c的取值范围.v回顾反思1.主要方法: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通常复合命题“p或q”的否定为“且”、“p且q”的否定为“或”、“注意”的否定是“存在”、“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简略,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再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我们可通过对与它同真同假的命题(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判断充要条件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说明不充分或不必要时,只要举出反例即可.2.易错、易漏点:判断

10、复合命题的真假首先应看清该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然后判断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由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写四种命题时应先分清题设和结论;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结论的否定形式”,如“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都是”的否定形式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不都是”;复合命题中“且”、“或”的否定;“不都是”与“至多”、“至少”的关系.v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若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若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都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其中正确的说

11、法是().A. B. C. D. 2.设集合,那么“或”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3.函数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 B. C. D. 4.“”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12是偶数且是18的约数”是真命题B. “方程没有实数根”是假命题C. “存在实数x,使得且”是真命题D.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大于或等于”是假命题6.命题“若,则”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A. 0 B. 1 C

12、. 2 D. 37.“且”是“且”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8.命题甲为: ,命题乙为: ,则甲是乙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9.下列命题中,与命题“a是一个有理数”是等价命题的是().A. 是一个有理数 B. 是一个有理数 C. 是一个有理数 D. 是一个有理数10.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充分条件,则D是A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1.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是“”的充要条件;“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