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8083440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地教育教学案例与-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一个母亲,能胜过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留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如何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缺少父母的呵护下健康茁壮成长已成现在及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在我们学校,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有人曾说过: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的教育问题。那么如何教育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真实的案例作了如下探索:案例:记得刚刚接手七年级(2)班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班有个很特别的孩子,他叫郭文通,是一个长相精神的小

2、男孩:黑黑的脸蛋,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一排小白牙。长相这么精神的男孩却很孤僻,平时很少说话,课堂上更别说回答问题了,要求小组讨论的时候,别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热烈,他总是睁着那双大眼睛呆呆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出了教室,尽情的玩耍,游戏。而他依旧在教室里闷闷的一言不发,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发觉这种情况,课堂上我就留心的为他创造机会,学生喜欢读课文,当有读书的机会时我就点名他来读,每每此时他都是非常紧张,脸红的不得了,不敢看我的眼睛,总感觉他和大家之间离得好远.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他竟然出现在乒乓球台前,而且球技不错。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

3、来,我想和他来一场比赛。于是我走上前去说:“郭文通,让老师和打你打一场怎么样。”他一看到我,脸又开始红了,刚刚的神采消失的无影无踪,眼睛里写满了问号,看来他是很怕我的。于是我微笑的开导他:“课堂上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下课了我们就是朋友,难道朋友之间就不能打一场乒乓球吗”听了我这番真诚话语,他终于拿起了球拍。学生们一看老师要和学生比赛了,全都围了过来,我一看这场面心里不禁打起了小鼓:我的乒乓球打的很烂,在老师中是人尽皆知的,如果今天输给了学生,颜面何存!但是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打了。刚开始我稍稍领先,但是学生不断给郭文通加油助威,他越打越猛,结果他以2:1战胜了我,学生都围着他祝贺他的胜利:“郭

4、文通,你真棒!”,“郭文通,你太厉害了,老师都给你打败了”他倒是显得很不好意思,小脸涨得红红的,瞪着一双大眼睛不安的望着我。我径直走到他身边,轻轻的拍着他的肩膀由衷的说:“郭文通,好样的!”虽然我输了,但是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他自信的一面。因为这次比赛他成了班级的焦点人物,他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在班上他也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案例分析:针对该生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家访,从他爷爷奶奶谈话中,我了解到他是家中独子,从小父母就没有给过他多少的自由的空间,总是担心孩子在外面有危险,所以总把孩子“圈”在家里,孩子独处的时间太长。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因此总是生活在一个人

5、的世界里,不合群也显得分外孤单。孩子转变后的原因分析:1、在游戏中树立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重拾自信。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利用打乒乓球这个学生擅长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找到了到被关注的幸福。2、教师的爱心打开孤独的心

6、门。留守儿童在家没有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又解决不了他学习上的问题。老师在他心目中又象征着权威,有事也不敢问老师。笔者打破了这种局面,在比赛中输给了他,并且在班会上表扬了郭文通的球技,他觉得老师是可以亲近的,于是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以此为契机对他进行长期的关爱,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人也变得开朗起来。面对留守儿童,请多一些教育智慧!3、老师在孩子们的眼中,占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真诚的爱学生,学生也会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回报我们的。其实有时自己认为是一点微不足道的付出,而他们都会加倍的珍惜,作为一种向上的力,带给我们莫大的欣慰。面对留守儿童请老师们多一些宽容

7、!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感谢魏老师的高招,让我与学生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面对留守儿童,请多一些等待!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用爱激励留守儿童进步)上传: 钟有桂 更新时间:2013-6-26 22:44:18案例一(逆反心理型):案例: 黄宝聪同学是我校二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7岁那年,他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儿读书。过了一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他托付给外公外婆,就这样他成了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外公

8、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要照顾外甥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分析: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

9、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案例二(自由散漫型):案例: 温火娇同学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家庭破裂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是典型的单亲家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后来,父亲打工去了,他跟随年迈的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哪有力气管住她?不久,婆婆去世了,又把她寄托在姑妈处,姑妈忙忙碌碌,哪有时间顾及她?就这样,由于常期放任自流,她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能够

10、独立完成作业。生活上,没有约束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逃学成了家常便饭。分析: 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

11、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父母离异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案例三(冷漠孤独型):案例: 黄敬卓,我校三年级学生。他,高高的个头,胖墩墩的,同学们都叫他“八戒”。据了解:该生一至二年级成绩相当好,各方面表现也很好,尤其擅长表演。但三年级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开小差,课后不完成作业,和同学打架,欺负小个子同学,说脏话班主任对其进行劝解和教育,收效甚微。他父亲给我打一个电话后我终于找到了“秘方”。原来,黄敬卓

12、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一直由母亲单独带大。然而,有了钱的爸爸在外有了外遇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差。就这样,黄敬卓变了反思: 单从表面看,黄敬卓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父母和睦, 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允许反复,耐心教育,对症下药。 三、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之,经过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留守儿童旷课逃学的现象越来越少。2)、留守儿童打架等违纪现象少。

13、3)、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多了,合群多了。4)、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经典方法:1)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保证。2)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关键。3)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捷径。 成绩是喜人的,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却逐年上升。我们老师的责任反而加重,压力更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几点:(一)、要实施关爱,在关爱中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让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二)、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让留守儿童真正把你当作朋友。(三)、具有能

14、够深入人心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实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一、个案现状学生王舒帆,男,9岁,父母离异,母亲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

15、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王舒帆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王舒帆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王舒帆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三、主要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