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808031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WL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工艺管理规程(试行)Q/WL212-00-2010批准:审核: 焦学军编制: 王云鹏2010-4-10 发布 2010-4-20 实施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发布1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1. 目的为进一步发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优势,提高工艺管理水平,取得生产上的最佳技术、经济效益,特制订本规程。2. 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与工艺管理有关的各部门。3. 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3.1 在公司总工程师领导下,科技环保部负责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各车间设工艺技术人员,构成公司水泥生产的工艺管理体系。3.2 科技环保部职

2、责:3.2.1 负责制订公司工艺管理规程。3.2.2 负责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工艺大修计划审定和重大工艺事故的管理。3.2.3 负责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验与应用工作。3.2.4 负责技术情报工作,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交流和保管。3.2.5 负责公司创新提案管理工作。3.2.6 组织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3.2.7 组织工艺系统的技术标定。3.3 车间工艺技术人员职责:3.3.1 组织贯彻实施公司工艺管理规程。3.3.2 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23.3.3 制定车间主机操作规程。3.3.4 负

3、责主机的单项测定,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3.3.5 审查员工提出的创新提案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3.3.6 提出车间的产量、消耗定额等有关指标。3.3.7 分析、处理车间一般工艺事故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3.3.8 负责车间的技术教育,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技术攻关、交流和考核工作。4. 管理内容及要求4.1 工艺管理任务坚持“质量第一 ”的方针 ,加 强质量管理,以优质、稳产、低耗、清洁生产为目的,加强环保、 热工、粉磨、均化、 储运、在线检测 、信息化控制等装 备的工艺技术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合理利用废料、

4、废 渣,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检测、计量、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4.2 矿山工艺管理矿山开采坚持“采剥并 举,剥离现行”的原则,按矿石质量分布规律,均衡开采,合理搭配,根据水泥生产需求,按计划稳定供矿。4.3 原燃材料及预均化堆场工艺管理4.3.1 公司原燃材料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工艺质量要求选择能够稳定供应合格质量和数量的原燃材料供方,根据公司确定的原燃材料质量指标和采购计划组织进货,保证所采购的原燃材料符合规定要求。34.3.2 为确保稳定生产,原燃材料应保持合理储量: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和原煤预均化堆场各自两堆物料在正常生产时应始终保持取料

5、和布料同时进行,布料堆布料量不得低于设计量;露天堆场硅质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储量不得低于 10 天用量;露天堆场铁质原料、铝质原料、缓凝原料储量不得低于 15 天用量;储库内粉状原料储存高度不得低于有效储存高度的一半。4.3.3 原燃材料应按质堆放,插牌标示,不得混杂;原燃材料粒度应符合质量管理部门要求。4.3.4 预均化堆场物料换堆时,供料部门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减少料头、料尾对配料造成的影响。4.3.5 清扫的漏料按质量管理部门要求均匀搭入原料预均化堆场;预均化堆场内不得定点布料。4.3.6 原燃材料入库严格按质量管理部门要求灌仓,不得出现混仓现象。4.4 原料磨系统工艺管理4.4.1

6、 为确保稳定生产,减少质量波动,原料配料站储料仓内必须有一定的储存量,杜绝原料上入下出现象。4.4.2 原料磨(立式磨)工艺管理的原则是:在保证出磨生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磨机振动、出口温度、系统风量、碾磨 压力 、磨机压差等参数,稳定提高磨机效能。4.4.3 公司原料磨均为立式磨,为防止金属物件进入磨内损伤磨机,原料磨系统必须配备除铁和金属探测装置。4.4.4 入磨物料粒度不大于 75 毫米,减少喂料波动,稳定料层厚度,合理调整磨内喷水,减少磨机振动。4.4.5 定期 检查磨内辊套、衬板、磨盘及选粉机磨损情况,及时堆焊或更换,认真记录磨损情况,不断总结分析不同原料、配比、粒度、辊套材质等条

7、件下的磨耗。44.4.6 不断摸索、分析原料磨挡料圈、选粉机、系统风量、喷水量、喷吹环、出口温度、磨机压差等对产量的影响,稳定提高磨机产能。4.4.7 为保证原料磨系统安全运行,车间应制订原料磨和附属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4.4.8 原料粉磨系统的设备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通风设备、生料输送系统设备要保持完好;通风管道要密闭、保温;阀门灵活可调;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准确。4.4.9 维护并使用好现有收尘设施,其运行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行时间,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4.4.10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磨机单项测定。4.4.11 磨机操作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理论,掌握粉磨系统

8、各参数变化规律和设备运行要求及调控方法,经培训后上岗。4.5 烧成系统工艺管理4.5.1 烧成系统工艺管理的原则是:遵循生产技术规律,保持生料成分及燃料均匀、输送稳定;制订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生料、燃料、风、窑速合理匹配参数;稳定系统热工制度,保护好窑皮,延长运转周期,加强密闭堵漏,实现优质、稳产、低耗、清洁生产。4.5.2 烧成系统设备和自动化仪表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各设备的阀门开度、计量仪表指示准确,系统密闭装置完好。4.5.3 为稳定生产,生料均化库均化设施应保持完好,生料输送计量设施准确、可靠;生料均化库库位不得低于其有效储存高度的一半;生料均化库应保持合理库空,其空仓数不得低于

9、7 米,以备煤、料不适应时启磨调整生料;各熟料生产线和质量管5理部门应积极摸索原料磨停机时回灰对煅烧的影响,在原料磨停机之前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提前校调生料,满足煅烧要求。4.5.4 稳定控制入窑生料分解率,各级旋风筒要撒料均匀,通风顺畅,稳定系统热工制度,做到定期检查、清理,防止 结皮堵塞,搞好系统的密闭堵漏。4.5.5 努力降低燃料消耗,提高预热器分离效率,制订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出一级预热器废气温度。4.5.6 随时监测系统主要控制点的温度和压力,合理调配二次风和三次风、投料量、喂煤量,避免温度倒挂及不完全燃烧、欠烧及塌料、堵塞事故。4.5.7 回转窑操作要实现 “五稳保一稳”:即生料成

10、分稳定、生料喂料量稳定、燃料成分稳定、喂煤量稳定、设备运转稳定;风、煤、料、窑速合理匹配,确保 烧成系统热工制度稳定,达到均衡稳定生产。4.5.8 熟料煅烧坚持“薄料快烧”的原则,提高快转率;调整好喷煤管适宜的位置,保持火焰顺畅、明亮;控制适当的窑皮长度和厚度,发现窑皮蚀薄或脱落,及时补挂,预防“红窑”,回 转窑筒体表面温度在 350以下,“红窑”无法补挂窑皮时必须停窑。4.5.9 提高新型干法窑操作水平,认真总结新型干法窑系统最佳操作参数范围和各参数相互影响关系,密切监视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坚持前后兼顾,进行预防性小幅度调整,避免大起大落操作控制,随时将系统各参数调整到正常范围,避免黄心料、结

11、圈、结球、飞砂、堆雪人等工 艺事故。4.5.10 根据投料量、二次风温、结粒状况及时调节篦床速度和篦下风压,保持料层厚度在正常范围之内,防止风室之间及风室与熟料输送设备之间窜风,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冷却良好。出篦冷机熟料温度不得高于环境温度65。64.5.11 加强对增湿塔、收尘器及其附属设备的管理,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控制入收尘器废气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保护好收尘设施,提高收尘效率,确保粉尘达标排放。4.5.12 努力延长烧成系统安全运转周期,建立烧成系统耐火材料验收、保管、砌筑、检查制度,提高耐火材料砌筑质量。建立并实施耐火材料计划检修制度,窑口浇注料、冷却带、 烧成带、 过渡带砖使用周期

12、不得少于八个月 。定检停窑应对窑、篦冷机、窑头罩、三次风管、 预热器等进行全面检查,清理系统积灰和结皮,对全系统耐火材料仔细检查,凡蚀薄、松动、脱落要修补或更换,确保下一周期安全运转。4.5.13 回转窑烧成带更换大面积耐火砖后要严格按照点火烘窑方案进行烘烤。4.5.14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对烧成系统进行单项测定和热工标定。4.5.15 新型干法窑操作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理论,掌握烧成系统各参数变化规律和设备运行要求及调控方法,经培训后上岗。4.6 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4.6.1 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的原则是:在强调“ 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按照煤的物理特性,根据煤粉质量要求,做到风、煤、温度

13、、选粉机转速、研磨体(球磨)相互适 应,提高粉磨效率。4.6.2 严格控制煤磨进出口气体温度,密切监控煤磨、收尘器进出口压差,防止煤磨系统结露、爆炸或自燃;认真操作防止饱磨或空磨运转,保证煤粉质量合格。4.6.3 全系统 密闭装置要完善可靠、保温良好,防止漏风、结露;及时清理积灰,防止自燃;安全防爆设施和检测装置要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校验。计划定检要做到:窑停仓空不留煤粉;紧急停窑,仓内残留煤粉,要密切监视煤粉仓温度,防止自燃,确保安全。74.6.4 球磨机要制定合理配球方案,定期清仓补球,将配球方案、补球量、台时产量、磨机电流、煤粉细度、水分等记录在技术台帐上,做好分析总结工作;立磨要设定

14、合理的料层厚度及磨辊与磨盘间隙,确保粉磨效率的发挥和耐磨材料的使用寿命。4.6.5 充分利用现有收尘设备,其运行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转时间,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4.6.6 煤粉制备系统的仪表及计量设备要定期检查、校正,保持灵敏准确。4.6.7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对磨机进行单项测定。4.6.8 煤磨操作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理论,掌握煤粉制备系统各参数变化规律和设备运行要求及调控方法,经培训后上岗。4.7 水泥磨系统工艺管理4.7.1 水泥磨工艺管理的原则是:充分发挥辊压机挤压、破碎作用,确定合理的研磨体级配和最佳装载量,保持磨机各仓能力的平衡以及粉磨能力和选粉效能相互适应,提高粉磨效率,降低能

15、耗。4.7.2 根据入磨物料粒度、循环负荷及水泥质量及时调整喂料量和选粉设备,做到均匀喂料,防止发生饱磨、空磨现象;各种入磨物料配比严格按质量管理部门规定控制,避免堵仓断料。4.7.3 辊压机运行时要保持其衡重仓在合理范围内,稳定喂料量,合理调整辊压机压力和辊面间隙,保持辊压机效能稳定。4.7.4 入辊压机物料粒度不大于 60 毫米,粒状物料和粉状物料分布均匀,稳定辊压机辊面间隙,发挥辊压机作用。4.7.5 辊压机必须配备除铁和金属探测装备,防止金属物件损伤辊压机。84.7.6 定期检查辊压机辊面磨损情况,及时堆焊或修补,不断摸索不同物料、配比、材质下的辊耗。4.7.7 根据水泥性能和质量要求

16、,合理制定辊压机和分级、打散设备的操作参数。4.7.8 辊压机停运时,入磨物料粒度不大于 30 毫米,熟料入磨温度不得超 100。4.7.9 水泥磨要制定合理配球方案,定期清仓补球,将配球方案、补球量、水泥台产、磨机电流、循环负荷、选粉效率、水泥 细度及比表面积等记录在技术台帐上,做好分析总结工作。4.7.10 每次检修,要 详细检查研磨体、隔仓板、衬板,发现损坏及时更换。磨机在运行中发现衬板或螺丝松动、脱落,必须停磨拧紧、补镶。4.7.11 根据生产需要,在磨机作业期内,定期或瞬时取样,用 0.2 和 0.08 毫米方孔筛做筛余曲线试验,检查粉磨效果。4.7.12 磨 头、磨尾及收尘设备的密闭装置必须保持完好,减少漏风、漏料,保证磨内正常通风,废气排放要达到国家标准。4.7.13 水泥磨系统仪表和计量设备要定期检查、校正,并保持灵敏准确。4.7.14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磨机单项测定。4.7.15 水泥磨操作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理论,掌握粉磨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