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圣*** 文档编号:8807093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制说明粮油检验粮食中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征求意见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油检验 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标准编制说明 一、 工作简况1、 任务背景霉菌是危及粮食安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储粮中的霉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粮食的品质、色泽、风味等发生变化,甚至丧失。有些霉菌还会产生具有强烈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霉菌危害早期防控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储粮中霉菌的生长活动。因此,监测粮食中的霉菌种类与含量情况,对于指导粮食储备和保护人类及动物的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食品中的霉菌与酵母计数采用的是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该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数据的重现性较好,但是花费的时间较长

2、,从开始检测到获得结果需要5天的时间,检测结果具有滞后性,待样品中污染的霉菌种类和数量搞清楚后,一些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在我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粮食产后生物性危害物快速检验监测技术”(课题编号2012AA101609)中,在传统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滤膜过滤与荧光检测这两种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粮食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此方法使检测时间由传统方法的5天减少到1天,配套菌落自动计数系统,将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粮食及其制品、食品和饲料等霉菌污染状况,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 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的研究工作历时6年,历经了三个阶段的研究历程。

3、第一阶段,2012年至2015年,在国家863计划“粮食产后生物性危害物快速检验监测技术”(课题编号2012AA101609)的研究中,结合膜过滤与荧光检测这两种技术,在传统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初步建立了“霉菌计数荧光快速检测法”;第二阶段,通过检测大量自然污染和人工污染的样品,对方法进行了优化,包括培养基的改良和检测时间终点的确定等;第三阶段,完成实验室内方法性能指标确认及省市粮油质检站、第三方检测公司等共计8家实验室间的验证工作。在上述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粮油检验 粮食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标准文本(送审稿)。二、 行业标准编制原则粮油检验 粮食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是在

4、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家实验室和基层检验人员的检测数据,经过科学研究及实际样品验证而制定的。本标准不仅能为粮食储藏行业服务,切实保障我国储粮安全,而且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标准的文本编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方法验证和确认技术综合参考SN/T 3266-2012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AOAC食品微生物定性和定量检验方法的确认指南(2002)、ISO 16140:2003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可替代方法的确认规范、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三、主要研究内容1、方法原理待测样品稀释液经滤膜过滤后

5、,霉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再经培养基扩增培养后进行荧光标记,最终所有的霉菌菌落都会发出荧光。反应原理是荧光试剂中不发光的酶底物在霉菌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时发生酶解反应,底物将独立的发光基团释放到霉菌的细胞质中,当发光基团在细胞内累积后,信号自然被放大,菌落在490 nm波长光线下被激发而显示荧光并被计数。2、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的初步建立及优化1 2 3(1)通过粮食常见霉菌孢子悬液及实际粮食样品对滤膜法和荧光法在霉菌检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初步建立了霉菌计数荧光检测法。AB 图1 滤膜截留霉菌效果实例图A:平板法;B:滤膜法;A1/B1:1:10青霉菌悬液;A2/B2:1:100青霉菌悬液;A3/

6、B3:1:1000青霉菌悬液。图2 不同种类的粮食常见霉菌荧光检测效果图例 荧光法 国标法图3 荧光法与国标法粮食样品检测效果图例选取小麦、玉米、稻谷各10个样品,带菌量为102106 CFU/mL,应用国标法和荧光法同时对样品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如下分析:首先根据狄克逊(Dixon)准则进行异常值检验,如有异常值,则剔除,然后再进行配对数据t检验,以确定两种检验方法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三种粮食样品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2)通过对培养基配方进行改良,筛选出了生长速度更快,且菌落生长集中的培养基(改良霉菌培养基),然后通过大量实际样品检测,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3、检

7、验程序:检 样25 g样品 + 225 mL无菌生理盐水,震荡/均质10 倍梯度稀释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滤膜过滤,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行转移滤膜至改良霉菌培养基中,28 1培养24 h 3 h转移滤膜至荧光显色培养皿中,28 1培养30 min荧光菌落计数报 告4、 实验室内方法性能指标确认实验在粮食常见霉菌青霉属、曲霉属、镰刀菌属和交链孢霉属中各选取1-2种青霉、黑曲霉、烟曲霉、禾谷镰刀菌、交链孢霉制作孢子菌悬液并梯度稀释,取5个适宜浓度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国标法做对比,每个浓度每个方法各做10个平行。通过计算不同样品不同浓度的10次重复性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发现,在带菌量

8、小于10 cfu/mL时,青霉和烟曲霉出现RSD大于35% 的情况,因此,将荧光法的定量限设为10 cfu/mL,在此浓度下各种类霉菌检测结果的RSD值均小于25%(参考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通过分析各霉菌低浓度10次重复检测结果发现,此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量为1 cfu/mL,即为此方法的检测线。以荧光法检验结果为因变量,以国标法检测结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 r2,青霉为0.9873,禾谷镰刀菌为0.9997,黑曲霉为0.998,烟曲霉为0.9997,交链孢霉为0.9998,显示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荧光法的检测结果可以做为国标方法的替代方法;以荧光

9、法检验结果为因变量,以样品中微生物的预期数量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图3,n=25),计算相关系数 r2 为0.9772,满足相关原则关于替代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不得低于0.95的要求。图3 荧光检测法线性分析结果5、实验室间验证结果共计进行了8家实验室间的验证工作,包括5家省粮油质检站、2家第三方检测公司和1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由于工作量有限,且本方法不受粮食种类的影响,因此只选取了玉米、小麦和稻谷三种粮食进行验证。每种粮食各取3个不同批次的样品,每个样品做了3个平行,每个验证单位均对样品进行了荧光法和国标法两种方法的检测。本验证用的粮食样品都是自然污染样品,虽然经过了研磨、混匀、分装等处

10、理,但是由于微生物分布具有随机性和不均匀性,因此会造成实验室间个别样品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RSD值较高,但是两种方法的RSD值没有显著差别。将8家实验室荧光法和国标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相关系数均大于0.95(P 0.0001),显示两种方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荧光法可以做为国标法的替代方法。表1 荧光法与国标法相关性分析验证实验室国标法1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65*显著性(双侧)0.000N242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62*显著性(双侧)0.000N273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86*显著性(双侧)0.000N274荧光法Pearson 相

11、关性0.986*显著性(双侧)0.000N275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98*显著性(双侧)0.000N276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91*显著性(双侧)0.000N277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71*显著性(双侧)0.000N278荧光法Pearson 相关性0.974*显著性(双侧)0.000N27*. 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四、相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行业标准的关系目前关于霉菌检测的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13092-2006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SN/T 2566-2

12、010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Petrifilm 测试片法(即将作废),这些标准使用的是经典方法,但是均具有耗时长的缺点。SN/T 5090-2018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即将实施)。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发布实施后将填补我国粮食行业霉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空白。五、 行业标准做为强制性或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建议建议做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六、 贯彻行业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目前粮油行业对霉菌检测的重视度不够,多关注毒素检测等相关工作,得到的结果具有滞后性,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弥补损失,因此,建议相关部分加强霉菌检测相关政策的要求,推广霉菌检测相关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监测粮食生产、运输、储藏时期的霉菌污染状况,预测预报危害(毒素产生、超标)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保障人畜食品安全。七、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八、 其他应予说明的情况 无。-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