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06453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娄烦尖山铁矿排土场“8.1”特别重大垮塌事故调查报告2008 年 8 月 1 日 0 时 45 分左右,太原娄烦县境内的太钢尖山铁矿排土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位于尖山铁矿南排土场下面的娄烦县马家庄乡寺沟旧村 93 间房屋被埋,导致 45 人死亡,1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080.23 万元。一、事故发生经过2008 年 8 月 1 日 0 点 15 分左右,尖山铁矿南排土场筑排作业区推土机司机张振文发现 1632 平台照明车外约 10 米处出现大面积下沉,下沉宽约 20 米, 落差约 400 毫米,然后向筑排作业区当班作业长苏成茂汇报了此情况。苏成茂赶到现场后,于 0 点 35

2、分先后给筑排作业区主管侯效伟、丙班调度郭云海打电话, 告诉 1632 平台出现大面积下沉,照明车也下沉了,郭云海随即通知苏成茂所有车辆不得进行外排作业。甲班调度杜原林接班后,1 点 20 分左右接护矿消防队采区治安组王军电话,告寺沟旧村发生了垮塌事故,杜原林于 1 点 25 分将此情况用电话向值班干部尖山铁矿副矿长王建中、调度长陈建宇汇 报,王建中、陈建宇于 1 点 45 分到达1632 平台,通知杜原林停用 1632 平台,改为使用 1680 平台。尖山铁矿矿长闫确娃于 2 点 10 分到达现场,组织 20 多台套设备、60多人到达寺沟新村等待救援。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秦同文、安全生产管理部部长

3、王高峰、矿业公司经理助理黄双智于 5 点 左右到达现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胡玉亭、副总经理彭存根、总会计师周宜洲于 7 点左右到达尖山矿,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事故抢险救援。2008 年 8 月 1 日 0 点 45 分左右,娄烦县公安局 110 报警服务台接到寺沟村村民胡建军电话报警称:“地处尖山铁矿渣山附近的马家庄乡寺沟旧村发生地震, 村里部分房屋被渣山山体掩埋,请求紧急救援”,县公安局局长带领干警 60 余人于 1 点 10 分到达现场,当证实部分村民被埋后,当即报告县委、县政府。并逐户 逐人紧急查找,2 点左右公安人员紧急组织撤出了村中受威胁的群众 26 人。二、事故原因分析(一)寺沟地区地质环

4、境1、地形地貌特征寺沟地区地貌为中低黄土丘陵区,山梁呈斜坡形,连续完整,两侧发育众多的沟谷,沟谷多为 V 字型,平面形状多为树枝状,沟谷两侧边坡坡度为 1735。寺沟沟谷总体呈北西-南东展布,沟底标高为 1501 m1580 m,沟床纵向坡降平均为 5.7%,主要地形地物由寺沟旧村、水泵房以上沟谷及西侧的两条支沟组成。2、气象本区最高气温 36,最低气温-21.4,多年平均降水量 439 毫米,年最大降水量 563.5 毫米(1988 年),年最小降水量 213 毫米(1972 年)。娄烦县气象局在马家庄乡蔡家庄和盖家庄乡南峪村设有雨量观测站,其中马家庄乡蔡家庄雨量观测站距寺沟 3 公里,盖家

5、庄乡南峪村雨量观测站距寺沟6.75 公里。表 1 为 20062008 年 57 月份月降雨量统计表,表 2 为两个观测站2008 年 57 月份日降水量统计表。表 1 尖山地区降雨量月统计表月份2006 年娄烦站(mm)2007 年娄烦站(mm)2008 年南峪村雨量站(mm)2008 年蔡家庄雨量站(mm)5 月 42.7 38.9 47.3 36.66 月 29.4 51.6 77.4 95.77 月 41.6 99.2 100.4 45.7合计 113.7 189.7 224.1 178.0备注:2006 年娄烦未在尖山附近设气象站,2008 年娄烦在南峪村和蔡家庄设气象观测站,尖山铁

6、矿排土场位于南峪村和蔡家庄气象观测站之间,并靠近蔡家庄雨量观测站一侧。表 2 尖山地区 2008 年 57 月降雨量日统计表(单位:毫米)5 月份 6 月份 7 月份日 马家庄乡 蔡家庄雨量站盖家庄乡南峪村雨量站马家庄乡蔡家庄雨量站盖家庄乡南峪村雨量站马家庄乡蔡家庄雨量站盖家庄乡南峪村雨量站123 18.4 20.9 0.8 0.74 0.1 3.5 17.45 5.0 4.26 5.2 21.7 13.17 2.7 17.289 12.7 3.110 0.2 0.711 2.412 0.213 5.4 4.314 28.0 17.1 9.9 15.315 18.7 16.9 2.3 2.51

7、6 13.9 16.817 1.4 2.0 12.5 22.818 12.5 11.719 3.0202122 2.6 2.023242526 0.2 1.827 0.92829 0.230 1.7 26.131 0.4合计 36.6 47.3 95.7 77.4 45.7 100.43、地层岩性寺沟附近出露地层简单,由老至新为上太古界吕梁群袁家村组中、上部各种片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1)上太古界吕梁群袁家村组(ALy):该层主要岩性为全风化角闪片岩、强中风化角闪片岩、石英岩、石英片岩等。(2)第四系(Q):又可分为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主要为土黄黄褐色的粉土、

8、粉质粘土,中间夹有碎石层,粉土结构疏松、多孔,具大空隙性,垂直节理发育。主要分布在黄土山梁上部。厚度 530 米。全新统(Q4):主要为砾卵石层和黄褐色次生黄土。分布在寺沟沟谷及冲沟中。4、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和赋存于碎石土中的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寺沟村西北有一泉水,流量为 12L/s,为寺沟村居民的主要饮用水 源,由于长期饮用,水位下降,泉水已改造成为水井,当井水位较高时,地下水从井口砌石的石缝中溢出。边坡上部汇水面积不大,雨季在 1620 平台坡脚有一地 下水渗出口。事故发生后,由于寺沟被堵塞,并且水井停用,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在地表形成一面积约为 200 米

9、2 的水池,四周松散土体浸湿面积不断增大。5、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 1400 万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属度地震烈度区,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根据娄烦县地震局提供资料,2008 年 6 月后,娄烦地区 仅 6 月 22 日和 6 月 27 日纪录有 0.9 级和 1.0 级地震。按震级大小不同分类,1 级 震级 3 级的地震属于微震,微震不会影响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二)事故发生前 1632 平台的隐患情况详细查阅了事故发生前排土场生产现场有关记录,包括:尖山铁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尖山铁矿调度记录、筑排作业区土场检查记录(由于筑排作业区 2008 年 4 月份刚成立,45 月份以运输作业

10、区养路班排日志代替)、筑排作业区三班运行日志。经查阅资料,与 1632 平台同时使用的 1680、1656 平台极少有不稳定、裂缝等现象的记录,而 2008 年 4 月份以来,1632 平台多次发生裂缝和局 部下沉、塌陷,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 6 月下旬排土场产生较大面积的局部滑塌,6 月17 日7 月 3 日,一直处于不稳定和下沉状态,其中 6 月 22 日、23 日发 生局部滑坡、24 日出现整体塌方。1632 平台 7 月 3 日出现下陷快的情况后,于 19 点 54 分暂停使用,7 月 4日7 月 21 日停用期间 一直下沉,其中 7 月 13 日还发生大面积塌陷。7 月 21日重新启

11、用仍在下沉的 1632 平台,启用后继续下沉,其中:7 月 21 日25 日连续五天和 7 月 28 日 都出现整体下沉和下沉严重现象。据尖山铁矿调度记录,7 月 31 日分别于上午 11 点、晚 18 点 50 分和 22 点 15 分发现 1632 平台三次发生塌陷情况, 其中晚 18 点 50 分 1632 平台发生塌陷较严重;据筑排作业区土场检查记录;8 月 1 日 0 点 15 分(这次事故的发生时间)1632 平台发生整体大滑坡; 另查筑排作业区三班运行日志记录,7 月 31 日乙班 1632 平台南部大面积下沉,丙班 0 点 20 分(8 月 1 日)1632 平台大部分塌陷。由

12、于南排土场 1632 平台地基为黄土软弱地基,1632 平台在软地基上排土,未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也未根据地基情况调整排土参数,持续出现不稳定、下 沉塌陷,并多次出现局部滑坡、整体下沉(塌方)、大面积塌陷等情况。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 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有关规定和事故发生前生产现场有关记录,1632 平台事故发生前已属于危险级排土场。注:下沉一般指平台边缘 23 米范围出现开裂、下沉,下沉严重指平台边缘 2030 米范围出现开裂、下沉。(三)垮塌滑体特征描述1、垮塌滑体规模排土场垮塌滑体平面示意图如图 1,纵剖面示意图如

13、图 2,横剖面示意图如图 3。图 1 排土场垮塌滑体平面示意图图 2 排土场垮塌滑体纵剖面示意图(A-AB-B)图 3 排土场垮塌滑体横剖面示意图(C-C)垮塌滑体平均长度约 496 米,平均宽度约 178 米,垮塌滑体总体积约100.3 万米 3。垮塌滑体形状整体呈“舌”形,近东西向展布,坡面坡度 1520,西高东低。根据 垮塌滑体物质组成,可将垮塌滑体从后至前缘分为三段:第一段(滑体后部)主要由排土场排弃的废土、石组成,接近后缘拉裂缝密集,局部呈多台阶状, 坡体长约 240 米,平均宽 223 米,厚度平均约 8.0 米,体积约 42.8 万米 3;第二段(滑体中部)主要由黄土组成,坡体表

14、面上分布有废石,混合物呈散 体,坡体长约 116 米,平均宽 152 米,厚度平均约 10.0 米,体积约 17.6 万米 3;第三段(滑体前部)主要由黄土组成,土体均匀,两侧土体呈散体状, 土体受压后有“底鼓”现象,一般高出地面 35 米,坡体长约140 米, 平均宽约 190 米,厚度平均约 15.0 米,体积约 39.9 万米 3。2、垮塌滑体变形特征本次垮塌滑体范围整体上分为两个区段,第一区段为 1632 平台垮塌体,第二个区段为黄土山梁滑体。1632 平台垮塌后,在距 1632 平台边线约 38 米的 范围内形成张裂缝区,最长张裂缝长约 410 米,几乎贯通了整个排土线,垮塌后的坡面

15、角约为 25。在 1632 平台坡脚南侧的黄土山梁上部形成马鞍形地貌,受 1632 平台垮塌挤压,鼓起现象明显。根据对现场勘察情况分析,黄土山梁除中部南、北两侧的边缘未产生明显移动外,上部受挤压产生 移动,下部受推力产生整体位移,最大移动距离达到75 米左右,寺沟旧村局部被滑体掩埋,受到寺沟旧村北高南低的地形影响,滑体前缘在寺沟旧村东南面逐渐停 止滑动,正是滑体前缘整体滑动将寺沟旧村的房屋掩埋。本次垮塌滑体具有分级滑动、滑动距离长、坡度较缓的特征。(四)1632 平台、黄土山梁及寺沟旧村的位置关系1632 平台、黄土山梁及寺沟旧村位置关系如图 4 所示。1632 平台实际高程已达到 16551

16、657 米,南侧下部地基为黄土山梁,黄土山梁呈近东西向展布,山梁长约 330 米,西端高程约为 1610 米,东端 高程约为 1530 米,东端坡脚为寺沟旧村,坡脚距寺沟旧村房屋距离约 50 米,寺沟旧村距 1632 平台事故发生前排土位置坡底最近距离约 250 米。事故发生时寺沟旧村的 18 个院(房屋及窑洞 93 间)被埋,被埋房屋中共居住本村及外来人员 101 人。图 4 1632 平台、黄土山梁及寺沟旧村的位置关系(五)垮塌原因分析1排土场边坡不稳定,明显处于失稳状态。1632 平台 2006 年 2 月投入使用,初期排土量较小,以后排土量逐渐增大,已排土石 1073.6 万吨,排弃 的物料为剥离的黄土和碎石混合的散体,大约 80为黄土,其余为碎石,由于排弃物料的强度低,边坡高度和台阶坡面角较大,边坡稳定性差。2008 年 4 月份 以来,1632 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