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54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课-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类: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排比、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抒情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用典抒情等)。 3、 描写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渲染、象征联想等。,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四步法”,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给1分)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

2、,自然和谐等,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

3、泓海水杯中泻 ( 夸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拟人 )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偶 )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反问)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1、比喻:生动

4、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复:强调突出,修辞手法的效果,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

5、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全诗,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

6、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注: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的妙用。,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思考:1陈述主体是什么? 2修辞手法是什么? 3主旨情感是什么?,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

7、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1诗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2自己与友人离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把柳条喻成“黄金缕” ;3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8、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易区别,一般理解为一回事,而情景交融其实是讲的效果,现在也把它当作艺术手法来讲,所以,这三者可以不加分别。这类题答题思路是: 先要解说诗句写什么景(抓住意象),然后分析这景中有什么情,最后,简单评价一句情景效果。,例: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请具体分析。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9、。,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全诗通过写竹凉、朗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这些意象,实际上是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担心政局和现实而夜不能寐,达到了物我为一的境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属于诗文写作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比喻、拟人等方法。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往往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 首先分析事物的特点,再概括出其意蕴,

10、然后指出其中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答:诗歌通过刻画云、水的逍遥自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形象,寄托作者的倾慕的情感;同时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体现了诗人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俗、向往清静无为的归隐思想。,如于谦的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象征与托物言志的主要区别: 1、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

11、某种客观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主观胸怀心志。 2、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的“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答案: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以“人语响”来衬托深林的幽静;同时还用了以寓情于景的方法,以返影(斜阳返照)的宁静祥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把宁静的心境寄托在空山的幽静里。,例8: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鹿 柴 王 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强化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