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论事故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49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钟长鸣论事故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警钟长鸣论事故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警钟长鸣论事故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警钟长鸣论事故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警钟长鸣论事故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警钟长鸣论事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钟长鸣论事故(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警钟长鸣论事故,讲解人:布方林 2004年6月18日,内容纲要,序言 构成事故的因素 事故的性质 事故的统计规律 违章心理剖析 误操作危害和原因剖析,序 言,事故的概念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凡是运动,在一些条件的制约下,或人为地违背其运动规律,就可能发生失控、失衡和逆转,致使灾祸出现。在人类活动范围内,违背人类意愿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我们就称为事故。 事故是客观规律对人类愚昧、无知、短见、盲动和失职等行为的惩戒。,序 言,事故作为一种意外的损失与灾祸,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也是不愿接受的。但事故是物质的事故,是客观存在的。 在人类社会里,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无论是政治活动

2、、经济活动,还是科学实验,必须有相当一部分精力花费在与事故的周旋和斗争上。 安全到底是什么?就是控制事故和事故损失,让每个员工安全上班,安全下班。,一.构成事故的因素,1.物质因素与心理因素 事故的物质因素就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存在,它即包括物质本身,也包括其随时可以表现和释放出来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如一块石头放在原野里就是一块石头,如果放到马路上就会成为拌倒摔伤行人或撞坏车辆的因素。 事故的心理因素就是在特定的状态下,促使事故发生前的支配人的行为的不良的心理状态。,事故的心理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不负责任的混乱思维;缺少必备专业知识的低劣素质;违反客观规律的强行表意;毫无戒备和防范的幼稚心理;过度疲劳引

3、起的沉闷心态等。 安全意识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生产犹如一个举着火炬在黑暗中向前奔跑的人,高举的火炬就是一个人的安全意识,他身下的影子就是事故状态。火炬举的越高,影子越小;举的越低,影子越长;如果把火炬拖在脚下,周围便一片昏暗和混乱。,2.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 事故的显性因素就是通过人的感官或监测仪器所反映出来的设备的缺陷和异常情况,以及人们的反常心理和违章行为等。 事故的隐性因素就是构成事故的不易察觉的因素或被认为不直接构成事故的因素。如金属部件的硬度低,没有检测仪器是不易被发觉的。 分清事故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可以提高人们分辨事故隐患的能力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操作设备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使用电动工具必须定期进行安全试验和检查。,3.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 事故的动态因素就是构成事故的因素处于运动状态。运动着的物体容易偏离中心或发生碰撞,使人们难以预测和掌握。如高速运转的机器,急行的车辆,飞行的物体等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因素。 事故的静态因素就是指构成事故的因素处于景致和自然状态。此时的事故因素是被动的,潜伏的,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激发就会引发事故。如高压电荷的存在。,4.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事故的空间因素也可称为环境因素。它是由事故的主体和载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周围环境决定的。在一些大的建筑施工现场,交叉作业的情况非常普遍,险象环生。 事故的时间因素也可称为季节性因素。它是由于时间的差

5、异影响地球气候条件造成的。有些事故易发生在某些季节,比如春季风大物燥,易发生火灾事故;雷雨季节易发生雷击事故。,5.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直接构成事故的因素。一般与事故的主体和载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事故的次要因素就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起铺垫和衔接作用的因素。 某电厂一台运行中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法兰突然漏油,油喷射到蒸汽管道上起火,司机及在场人员用灭火器灭火,但效果不佳。当班班长赶到出事地点察明情况,立即脱下上衣把漏油处紧紧缠住,着火处因断了油而慢慢熄灭。后经切换机组,避免了一次火灾与停机事故。这位班长就是看准了这次事故的主要因素果断处理,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二.事故的性

6、质,1.事故的破坏性 事故有大有小,情节有轻有重,但无论何种事故,都伴随着生命与财产的损失,大事故大损失,小事故小损失,无一例外。 2.事故的必然性 从宏观上看,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事故的发生自始至终从未间断过。,3.事故的偶合性 偶合即偶然的巧合。构成事故的诸因素在集合的过程中,并不遵循某些特定的规律。因为事故因素也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在滋生,有些在消失,只有那些相互关联的事故因素在偶然中巧合在一起,事故才会骤然发生。 4.事故的隐蔽性 事故的隐蔽性就是指事故因素的萌生,发展和集合是在隐蔽的不明显的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状态下进行的,成为事故的隐患。一旦

7、事故发生了,才让人恍然大悟。,5.事故的突发性 事故的发生是瞬间的爆发,是事故因素在集合时的对撞。这种对撞一旦发生,后果既成事实,事故便成定局。由于事故的发生完全出其不意,事故后的景象又是那样惨然。所以事故总给人以太突然的感觉。 6.事故的多样性 事故的多样性,一方面是指事故无所不在,事故的内容是多样的。另外,事故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样的事故,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类型的事故也可能通过同样的的形式表现出来。,7.事故的先兆性 事故的先兆性是指事故的显形因素的发展超出常规,暴露出明显的危险迹象。这些迹象给人们一个信息,预示着不良的后果,这就是事故的苗头。 8.事故的可预见性 事故的

8、可预见性就是事故的成因是客观的而非神秘的。它遵循因果关系的规律,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掌握。,9.事故的可避免性 人们通过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对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有了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手段,事故是可以完全可以避免的。 10.事故的规律性 事故的规律性就是构成事故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这些事故因素不断地重复出现,相互作用,形成规律,在不同的时空里引发相同的事故。,三、事故发生的统计规律,下面都是对大量事故分析统计得出的统计规律,但它们也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或自然规律,对预防事故很有参考价值。 1.三角形规律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W.H

9、einrich)根据对同一人的大量相似事件的统计分析得出,重伤事故、轻伤事故和无伤害异常事件之比为1:29:300。从这个比例中,可以看出,全部事件中有0.3%导致重伤,8.8%导致轻伤,90.9%无伤害后果。,三角形规律告诉我们,极少量的严重事故总是和大量的异常事件有某种内在联系。例如,有人经常违章操作,虽然大多数违章操作不导致事故,但若任其发展而不纠正,就必然会导致严重事故。 当然,我们也不能误解为“总要异常事件发生到相当数量之后才会产生事故”,而应及时消除产生异常事件的因素,不让它导致事故。一定要记住: 事故是随机事件,“防微杜渐”是三角形规律告诉我们的预防事故最重要的手段。,2.事故的

10、多发时间 a.节假日及其前后,这时,操作人员思想受干扰多,工作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b.交接班前后交接班前后的一个邻近时间段,有人称之为“注意力低峰”。交班者注意力放松,接班者还未完全进入“角色”。有时在交班前,为了赶在下班前完成某项任务,草草收尾,因而遗漏某个操作或有意违规,以达到加快完成任务的目的。结果导致严重的事故,甚至把集体艰苦奋斗多年的事业毁于一旦。在交接班前后,不但容易出现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由于不易做到指挥统一,协调一致,还可能扩大事故。,c.异常事件的发生率在凌晨04:0006:00出现峰值。通常人在凌晨是最发困的时候,思想较难集中。 3.事故的多发作业 a.高处作业,高层建

11、筑,架桥,大型设备吊装; b.地下作业,煤矿井下,地下隧道作业等; c.带电作业,常因违规操作而触电伤、亡; d.高速转动作业,例如高速车床; e.有污染的作业,例如,在高噪声、含有毒物质、有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下作业;,f.在交叉路口、陡坡、急转弯、闹市区行车,雾天行车; g.复杂操作,如飞机起飞、着陆过程,在航空事故中大部分发生在这个阶段; h.单调的监控作业。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手工操作由机器完成,人们只起监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机器是正常运行,人的工作负荷很小,但又不能离开作业区域或做其他事情。此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以致对突然发生的异常工况失去感知能力而导致事故。这种形似

12、安详的作业存在着事故风险,正日益明显,并受到重视。,四.违章心理剖析,违章行为可以说是安全的刽子手,是事故的接生婆。大量的确凿的事实证明,除了天灾以外的事故都是有违章行为的存在,尤其是责任事故。电力企业是一个管理比较严格,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行业。有资料统计表明,电力企业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引起的。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事故,必须从反违章开始。 下面我们剖析一些违章心理,劝君对号,以示警戒。,1.麻痹心理 麻痹心理的一个特点就是疏忽大意,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昏昏然对事故的危险没有警惕性。另一个特点就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2.侥幸心理 持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就方便,图省事,走捷径。他们也知道事情

13、的危险性和不良后果,但“撞大运”的想法占上风,总认为不会轻易出事,尤其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3.习惯心理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总会养成一些积习,有些不良习惯就会在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成为事故的因素。这就是大家说的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一种有章不循,明知故犯的行为,严重妨碍“安全工作规程”的执行,削弱安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成为安全生产的大敌。据电力企业统计,有70-80%以上的人身死亡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不反不行,习惯性违章心理也不治不成。,4.经验心理 经验是由时间和经历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直接经验受各种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经验是宝贵的,但经验

14、主义却害死人。同时也不能把经验看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经验也须时时地检验,不断总结,不断更新,不断升华。这样的经验才能反过来去指导生产实践。,5.无知心理 生产劳动能创造财富,同时,由于运营不当,也能制造事故。如果违背生产劳动自身的规律,不懂工艺控制参数,不懂设备运行机理,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就会事与愿违。特别是在那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高空等危险性很大的岗位,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并取得资质认证,而单纯地把这些岗位当成熟练工种对待,那是很危险的。无知,不单单属于孩子。有些生产劳动者无知有些经营管理者也无知。他们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头脑空荡无物,缺乏起码的生产常识和

15、管理常识,在生产中能不出事吗? 6.盲从心理 在多数生产劳动场所依然是师傅教徒弟的 旧模式。跟着学,照着做,这种传帮带的老方法,仍然是生产现场的主导。有些职工看见领导有章不循,随意指挥,便心领神会地接受了;有些新工人看见老师傅习惯性违章,既省事又没出事,便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了。这样以讹传讹,一代留一代人,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成为违章行为生生不息的心理根源之一。,7.逞能心理 逞强好胜,自以为是,一般体现在狂妄自大的人身上。虽然他们阅历浅、经验少,但有一股犟劲。认为平时的安全教育和事故案例分析不过是危言耸听,因而在工作中喜欢表现自我,争强好胜,不遵章守纪,不讲科学,草率行事,冒险蛮干,经

16、常出事。 8.急躁心理 两种状况:一种是由人的自身或生理条件支配的急躁;另一种是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急躁。,9.莽撞心理 头脑简单、鲁莽冒失,对可能导致的祸患估计不足是莽撞心理的特征。 10.逆反心理 在工作中,由于逆反心理和赌气情绪而发生的抵触和不顺从的行为,对正确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是有害的。主要反映如下几个方面:a、与领导或同事闹矛盾;b、对科学的操作方法和管理程序不理解;,11.故意心理 明知有规章制度,就是不按规定执行。他们虽然没有制造事故的故意,但却有违章行为上的故意。 12.疲劳心理 人体机能是有限的,它的释放和恢复必须交替进行,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由于释放大于恢复,人的生理疲劳就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反作用,造成心态的失衡,精神受到压抑,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此时仍在工作,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13.权欲心理 权欲心理是违章指挥的根源。这种心态集中表现在某些素质较低的、在生产中掌握各种权力的大大小小的领导者身上。他们不懂得生产劳动自身特有的客观规律。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相信科学,不尊重知识,不喜欢异议,在指挥生产时,随意发号施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