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285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第四章4(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Cardiac Regulation),(一)心脏的神经支配,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二)血管的神经支配,特点:,(1)支配几乎所有血管 (2)紧张性作用(交感缩血管紧张) 正常安静状况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每秒约13次的低频神经冲动,使血管平滑肌经常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1)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NE与a受体结合 血管收缩 NE与受体结合 血管舒张,2)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纤维骨骼肌血管,ACh+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当机体处于情绪激动、恐慌或肌肉运动时冲动加强)

2、,(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软脑膜、 唾液腺、 胃肠腺、 盆腔器官、 外生殖器血管 ACh+M受体血管舒张,(三)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1)缩血管区(C1):延髓头端腹外侧部,交感缩血管紧张和心交感紧张的起源部位,2)舒血管区(A1):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神经元活动,3)心抑制区: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心迷走紧张起源,4)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NTS),1. 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2.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1)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防御反应区等,2)小脑:顶核等,3)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扣带回等,作用:心血管活动与其它机能活动的整合,3.心

3、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 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经常发放一定频率的冲动,通过各自的传出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四)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1)反射弧 传入神经:窦神经(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传出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 缩血管纤维。 效应器:心脏和血管,2)反射过程(双向的过程),3)生理意义: 对动脉血压起经常性的、快速的调节作用。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缺氧、CO2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引起 3.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4、,肾素(肾近球细胞分泌),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 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原 (肝,14肽),血管紧张素I (10肽),血管紧张素II(8肽),血管紧张素III(7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酶A,2、血管紧张素II(ANG II)作用:,2)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3)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使递质 释放增多,1)全身微动脉收缩, 静脉收缩,回 心血量增加,Bp,(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肾上腺素(Epinephrine ),对心脏: E+ 1受体(心肌) 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COP 对血管: E+

5、 受体血管收缩(皮肤、肾、胃肠) E+ 2受体血管舒张(骨骼肌、肝脏),临床作强心药使用,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临床作升压药使用,对心脏: NE+ 1受体(心肌)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COP 对血管: NE+ 受体(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血压。,冠脉循环(Regional circulation),(一)冠状血管的解剖特点,1冠脉小分支垂直穿入心肌,易在心肌收缩 时受压迫。,2毛细血管极丰富,与心肌纤维数比为11。,3冠脉侧支细小,血流量少。 突然阻塞时,侧支循环难以建立-容易导致心肌梗塞,P34,(二)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1血流量大。,2受心肌收缩的影响,3.动静脉血的氧差大,(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心肌代谢水平,冠脉血流量和心肌代谢水平成正比,2.神经调节,腺苷引起冠脉强烈舒张,3. 激素,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