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898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蛇毒的毒性与毒理,蛇毒的概念及一般特征,一种生物毒素 毒蛇从其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 主要成分为毒性蛋白质 一般蛇毒的新鲜毒液呈蛋清样粘稠,弱酸性,有特殊腥味,含水量约为65%80%,比重为1.031.06,常温下易失活,置冰箱中一周后有部分失去活力。,不同蛇毒致死量,目前世界上有毒蛇约650种,分为眼镜科,海蛇科,蝰蛇科,响尾蛇科 银环蛇1.0mg/kg 平额海蛇3.5mg/kg 蝰蛇4.2mg/kg 金环蛇10mg/kg,眼镜王蛇12mg/kg 眼镜蛇15mg/kg 蝮蛇25mg/kg 竹叶青蛇100mg/kg,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白唇竹叶青,圆斑蝰,白眉蝮,灰蓝扁平海蛇,舟山眼镜

2、蛇,蛇毒毒理,蛇毒按毒理学分类可分为神经毒素、血循毒素、蛇毒酶三种;按化学成分分成神经毒性多肽、神经生长因子、膜活性多肽,下面主要从毒理学上的三个分类 来分别讲述蛇毒的毒理,神经毒素,按部位、作用方式分为两种:突触前神经毒素和突触后神经毒素。 突触前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 。 突触后神经毒素:作用于运动神经与骨骼肌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与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对该受体不起作用,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神经毒素,突触前神经毒素,属于这一种作用机理的蛇毒有:银环蛇毒的-神经毒素、从江浙蝮蛇中分离出来的具有PLA2活性的突触

3、前神经毒素等。,突触后神经毒素,例如眼镜蛇的神经毒素、银环蛇毒的-神经毒素、海蛇的神经毒素等 。 对终板乙酰胆碱受体亲和力很大,可阻断神经终板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起作用,且不易洗脱,其阻断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较详细的作用机理,(1)影响离子通道 影响Na+、K+通道 影响Ca+通道 (2)影响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的结合 (3)阻断蛋白的磷酸化 (4)影响突触小泡的功能,较详细的作用机理,影响突触小泡的功能,血液循环毒素,主要存在于五步蛇、蝰蛇、竹叶青等蛇毒中,眼镜蛇、蝮蛇亦含有此毒素。,分类 心脏毒素 细胞毒素 出血毒素 促凝和抗凝毒素,心脏毒素,眼镜蛇科多数蛇毒中的一种碱性多肽,其成分是由15-

4、17种氨基酸、60个氨基酸链所组成,分子量为6000-7000D,具有广泛毒性作用。 毒蛇咬伤后主要引起人的心血管功能障碍,中毒早期心率略高、血压上升、频发期前收缩。随着血循环中蛇毒浓度的升高,可有短暂兴奋后转入抑制,心搏障碍,心室纤颤,甚至心肌坏死,导致心力衰竭。,细胞毒素,作用在细胞膜上,导致膜结构改变而释放细胞内容物,也能直接溶解某些动物的红细胞。,损坏肾小管,出血毒素 蝰蛇、五步蛇、蝮蛇和竹叶青,它能够引起动物水肿、出血和组织坏死。这种毒素的局部效应迅速,可使局部通透性增加,产生广泛的血液外渗,导致多个脏器出血。,引起血液外渗,脏器出血。,促凝与抗凝组分 见于蝰亚科,蝮亚科,眼镜蛇科中

5、的某些蛇毒,如蝰蛇,五步蛇及眼镜王蛇蛇毒中均有这些组份,抗凝组分包括抗凝血活酶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因而出现康宁性。,促凝组分有凝血酶样作用和激活第X因子作用,被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神经毒类蛇毒中毒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局部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全身中毒症状,视物开始模糊,眼险下垂,嗜睡,喉咙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张口及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严重者四肢瘫痪、惊厥,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昏迷、休克。,被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血循毒类蛇毒中毒主要表现为血液及循环系统的中毒症状。 局部肿胀明显,局部疼痛剧烈,伤口周围或患肢肿胀 全身症状有胸闷、烦躁不安、发热及全身广泛性出血,且出血难止,血压急

6、剧下降,严重者死于急性心、肾衰竭,甚至心肌、脑组织出血。若能治愈,一般有肢肌肉萎缩等后遗症。,被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混合毒类蛇毒中毒 局部剧痛、肿胀、流血不止,且出现血泡,伤口溃烂。 16h后出现全身症状,患者感到发热、头昏、眼睑下垂、胸闷等,全身肌肉酸痛,颈项僵直,可有外周性呼吸麻痹,若抢救不及时,病人可死于呼吸衰竭、肾衰或循环衰竭。,几种常见蛇毒咬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4种常见毒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蛇、银环蛇)咬伤致死的尸体征象。 外部征象:咬伤处皮肤有14个咬痕,成对注射针眼状的是一种典型咬痕,无血痂,咬痕所在侧肢体淋巴结肿大。银环蛇咬痕局部往往无明显红肿,其它三种蛇咬伤则红肿显著。

7、 内部征象:血液不凝呈鲜红色,除心、肺表面有出血斑点外,肾或胰或胃肠粘膜亦有出血斑点。,几种常见蛇毒咬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电镜下扫描皮肤上的毒蛇咬痕形态 五步蛇类椭圆形 银环蛇 “C”字形 眼镜蛇半月形 竹叶青蛇小、牙细,一般不太容易有稳定的形态改变 在眼镜蛇咬伤致死尸体的皮肤组织块上,还观察到镶嵌于皮肤组织中的折断的毒牙,牙尖深入皮下组织中,断端露出真皮层。,几种常见蛇毒咬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对流免疫电泳和双向扩散两种方法检测血斑中蛇毒种属 除五步蛇和银环蛇伤例各有一例呈阴性反应外,其余22例均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1.7 阳性反应的血斑标本保存2个月之久仍可检出 新鲜体检出率高于腐败死体,

8、腐败级数越高则检出率越低,蛇毒肌肉注射杀人案例,案情 某36岁女个体牙医,其丈夫因夫妻不和雇人购买银环蛇并取毒液,在某日下午5时许在遇害者下班回家途中将1ml蛇毒注入其左侧臀部。,蛇毒肌肉注射杀人案例,尸检 死后14h解剖,在其左侧臀部发现一针眼,局部无明显红肿。脑充血明显,在镜下观察发现有重度脑水肿;脑内小血管淤血,有的小血管周围渗出性出血,脑组织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镜下示出血,蛇毒肌肉注射杀人案例,镜检: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肝窦淤血,汇管区纤维芥蒂组织轻度增生,并向肝小叶内生长(轻度肝纤维化)。脾镜下呈明显急性脾炎(脾窦及髓内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胃粘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肾镜下见间质淤血。,蛇毒也是双刃剑,蛇毒是一种药理成分丰富的物质,从其强烈的致命效果就可以看出它其中的许多化学物质药理性质很强,如果这些成分可以被用在医药以及生物研究上,相信会加大医疗效果和生物研究成果。 被应用来研究乙醯胆碱感受体的工具bungarotoxin 。 从巴西蛇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名叫reptilase的促凝血成分,用於防止内出血 。 从马来西亚蛇毒分离出来的名叫arvin的成分,用於防止血栓病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