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8905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_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长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彭芳,第一节 小儿能量与营养的需要,一、能量的需要 蛋白质:4kcal/g ,脂肪:9kcal/g, 碳水化合物:4kcal/g 基础代谢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活动 生长发育:为小儿时期所特需 排泄的消耗,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小儿每日所需总能量简单计算法 1岁婴儿:110 KCal/kg 以后每3岁减去10 KCal,至15岁时约为 60 KCal左右 成人为30KCal左右,二、营养素的需要,(一)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二)非产能营养素 维生素 矿物质 水:婴儿每日需150ml/kg,以后每3岁减少25ml/kg,

2、至成人每日需4045ml/kg,婴儿能量来源,第二节 小儿喂养与膳食,小儿喂养三个阶段: 喂奶阶段过渡阶段成人饮食阶段,一、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breastfeeding) (二)混合喂养 补授法、代授法 (三)人工喂养 1、鲜牛奶 2、全脂奶粉:按重量1:8或容积1:4配成全奶 3、配方奶粉 4、羊乳,1、母乳的成分,(1)初乳(产后45天) 脂肪少、蛋白质多、矿物质多 (2)过渡乳(5 14天) 脂肪高,而蛋白质及矿物质逐渐减少 (3)成熟乳(14天 9月) 总量达到高峰,但蛋白质更少 (4)晚乳(10月后) 量和营养成分均少,2、母乳的优点,(1)营养丰富、比例合适: 蛋白质、脂肪

3、、糖1:3:6;钙磷2:1 矿物质总量低,吸收率高 (2)增强婴儿免疫力 S 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巨噬细胞等 (3)母乳有利于婴儿脑发育 (4)亲子感情建立,喂哺简便,对母亲有利,1、鲜牛奶,1、鲜牛奶,(1)牛乳配置(鲜奶) 稀释:2:13:1或4:1满月后全奶 加糖:100ml奶中加58g糖 煮沸:消毒灭菌,蛋白质变性(水浴法) (2)奶量计算 婴儿每日需总能量110kcal/kg 婴儿每日需水150ml/kg,例如:某4月婴儿6kg,计算每日所需奶量X 每日需总能量:110*6660kcal/kg 每100ml牛奶所含能量3.5*43.7*94.6*4 66kcal 10

4、0ml牛奶加5g糖后总能量86kcal 每日需牛乳总量 100:86X:660,X 770ml 每日需水量:150*6900ml 牛乳以外需水量900770130ml,2.牛乳,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乳汁的浓度和量 选择合适的奶嘴、测试乳液的温度 避免空气进入 加强食具卫生 及时调整乳量,(四)辅助食品的添加,1、添加原则 添加方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添加时机:身体健康 食物质量:单独制作 注意观察大便,3、辅食添加顺序,二、幼儿膳食安排,供给足够的能量和优质蛋白,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1.2:4 食物宜细、软、烂、碎 每日三餐二点 忌食花生瓜

5、子等,第三节 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定义】,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因喂养不当或疾病引起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临床表现: 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或浮肿 器官功能紊乱,1 喂养不当 母乳不足,突然断奶 奶粉配置过稀,长期喂淀粉食物 2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解剖异常 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3. 需要量增多 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双胎、早产儿 4. 消耗量过大: 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病因】,【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低体温,【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最初症状)到体重下降。 皮下脂

6、肪减少至消失: 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并发症: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的是VitA缺乏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腹泻 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症状),营养不良,【根据患儿体重、身高分型和分度】 体重低下型 生长迟缓型 消瘦型 【辅助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降低 多种酶活性降低,营养不良,【治疗要点】 早发现,早治疗 综合治疗: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促进消化;治疗并发症。 【护理评估】 健康史:喂养史、消化系统解剖和功能异常、疾病、双胎早产等。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常见护理诊断】,营养失

7、调 有感染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 生长发育迟缓 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饮食调整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添加,直到恢复正常。 (1)轻度: 能量80100kcal/kgd到140 kcal/kgd; 蛋白质3g/kg/d(3.54)g/kg/d (2)中重度: 能量4060 kcal/kgd 到120150 kcal/kgd 蛋白质2g/kg/d(34)g/kg/d (3)维生素及矿物质:蔬菜水果,【护理措施】,(4)鼓励母乳喂养 (5)注意观察效果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补充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 苯丙酸诺龙肌注 皮下注射胰岛素23U/d(之前先注射葡萄糖2030g)。 3、

8、预防感染 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护理措施】,4、观察病情 预防并发症: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等 观察治疗效果:进食及食物耐受情况,小儿体重身高等情况 5、健康教育 介绍营养不良的原因,强调饮食调整原则 讲述、示范婴儿喂养方法 加强小儿体格锻炼,按时免疫接种和生长发育监测,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定义】,VDR是由于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维生素D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7-脱氢胆固醇,胆固化醇,内源性:VitD主要来源

9、,外源性:食物中的VitD,25羟化酶,1羟化酶,1,25羟胆固化醇,1,25(OH)2D3,25羟胆固化醇,促进小肠粘膜 对钙磷的吸收,促进破骨溶解增加 细胞外液钙磷的浓 度,促进成骨增殖,促进肾小管对钙 磷的重吸收,减 少尿磷排泄,病 因,1.日光照射不足 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 2. VitD摄入不足,钙磷比例不当 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 牛乳 3.生长过速 婴儿期,早产、双胎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胃肠道疾病、肝肾损害 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枕 秃,1、骨骼改变,(1)头部 36月颅骨软化,乒乓球样 89月方颅:额骨和顶骨爽侧骨样组织增生 前囟:23

10、岁 出牙延迟、龋齿,1、骨骼改变,(2)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佝偻病串珠 郝氏沟 鸡胸 漏斗胸 胸廓病变可影响呼吸,710肋,789肋软骨内陷,1、骨骼改变,(3)畸形 手镯、脚镯: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 X型腿、O型腿 脊柱后凸或侧凸,【治疗要点】,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 口服VD20004000IU/d,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d 饮食调整,坚持户外活动,【护理诊断】,营养失调 潜在并发症 有感染的危险 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增加户外活动 生后23周即可开始户外活动 2、补充维生素D 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遵医嘱供给VD制剂,防中毒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避免早坐、早走等

11、 4、预防感染,【护理措施】,5、健康教育 (1)预防和护理知识 孕后期:(79月)多晒太阳,食用富含VD、钙磷与蛋白质的食品 新生儿: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早产双胎生后1-2周口服VitD5001000IU 婴儿期:户外活动,补充预防量VitD和钙剂,及时添加辅食 预防感染、防治骨骼畸形和后遗症的护理 (2)预防中毒,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定义】,本病又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或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多见于6个月内小儿。 直接原因:血钙降低 当血钙低于1.751.88mmo1/L,或离子钙低于1mmo1/L时,神经肌肉兴

12、奋性增强,可发生惊厥或手足搐搦。,【临床表现】,(一)典型症状 惊厥:为婴儿期最常见的症状 手足搐搦:幼儿和较大儿童多见 喉痉挛: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应予重视,【临床表现】,(二)隐性体征 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 腓神经征(Peroneal reflex):叩击膝下外侧腓神经,可见足背屈外翻 陶瑟征(Trousseau sign),又叫手搐搦征,惊厥,【手足抽搐】,【护理措施】,1、预防窒息的急救护理 (1)惊厥发作时: 就地抢救,松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分泌物 舌头拉出,放牙垫,必要时气管插管插管 (2)控制惊厥、喉痉挛:水化氯醛或安定 2、钙剂:稀释后缓慢推注10分钟,防药液外渗 3、定期户外活动,补充VD 4、健康教育:预防、处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