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832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两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两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古诗文默写。(12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来,应傍战场开。(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6)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

2、郁愁苦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8分)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 江湖戏,在清末rng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的 粗犷激越的“江湖调”,通俗平畅的“洋歌”,典雅wn约的“逗调”清新活泼的“小调”,其中前三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弋阳腔、昆曲和徽调的影响,并保留着高腔的帮腔形式

3、,后台帮腔叫作“掏岭”。(1) 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名录( l ) 粗犷( gung ) rng合( 融 ) 典雅wn约( 婉 )(2) “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正规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周代朝廷上的乐歌”等义项,文中“典雅”的“雅”应选的义项是 。(填序号)(2分)(3)在文中的“ ”内填上的标点符号。、 :(2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3分)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

4、年的辉煌职业生涯。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二、阅读理解。(一)诗歌鉴赏。(5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的五言律诗。(2分)5、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5、。【解析】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6-10题。(17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6、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A、有朋自远方来 从 B、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C、静以修身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D、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8、下面对乙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

7、,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9、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修身治学、惜时;甲文选文侧重谈_学习态度、方法,乙文侧重在立志、成才(或宁静致远)。(3分)10、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3分)(1)人在少年时期应该立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来后悔;(2)要学习诸葛亮静观世界,静心思考,冷静处世的品质;(3)人要不断

8、学习,还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11一15题。(16分)(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

9、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

10、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1、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情。12、文中(1)(2)两节突出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对比论证,好处:把白求恩同志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进行了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论点。13、第(3)节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的“只”“一”两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表达了作者

11、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常常见面的无限惋惜、遗憾之情。14、找出第1段中侧面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作用:侧面描写是为了补充正面描写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真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15、阅读材料,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3分)(温馨提示:用第二人称)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

12、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山县病逝。示例: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您不远万里,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您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您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您用您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含义。您的死重于泰山,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注意突出特点,语言精练)(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2分)父亲的玳瑁(节选)鲁 彦

13、 (1)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2)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3)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4)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5)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6

14、)“玳瑁,这里来!”(7)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8)“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9)“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10)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11)“喏,在这里了。”父亲说。(12)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13)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14)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

15、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15)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16)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17)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18)我们回家后,父亲换了一个寝室。他现在睡到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