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810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二、自学:初步感知课文(一)认真听读,注意正音;自读豁(hu)然开朗 俨(yn)然 诣(y)太守 垂髫

2、(tio)刘子骥(j) 阡(qin)陌交通 便要(yo)还家1自学:疏通字词。为业:靠谋生。 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咸:都。 所从来:从哪儿来。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语云: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既:已经。 志:做记号。如此:像这样。 遣:派。欣然:高兴地。2自我尝试翻译课

3、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3检查: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缘: 缤纷: 仿佛: 舍:豁然开朗: 俨然: 属: 阡陌:交通: 具: 要: 绝境:无论: 延: 向: 志:及: 诣: 志: 遂:规: 寻: 妻子:三、分组讨论,明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四、全班齐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五

4、、布置作业:1熟读并能初步背诵课文。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当堂小测,抽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翻译。二、研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大意对即可)。三、分组讨论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桃花源美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相应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教师

5、归纳: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未果”(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三)感受桃花源的幸福。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教师归纳:(1)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住民:“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3)渔人(侧面烘托):“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2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四、主题探讨作者在这篇文章里

6、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五、深入讨论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可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便于学生理解。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六、小结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七、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文。2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3摘抄文中出现的成语。4预习桃源与沅州。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