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807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1 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议论文阅读(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_朱万曙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

2、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A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3、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_B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

4、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C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_D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_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_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

5、发阅读兴趣3文章第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_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_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_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_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

6、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_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

7、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

8、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

9、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摘自

10、人民日报,有删节)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或: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_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B第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两段是分总的关系。C第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解析】B.第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两段是总分关系。3文章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_示例:道理论证:

11、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用:引用荀子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贵在坚持,忌躁贵恒”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_比喻论证: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作用:将读书比作锻炼,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贵在坚持,忌躁贵恒”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_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_文章首先由梦溪笔谈中的句子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从“读书让人知不足”和“读书无止境”两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12、论证等论证方法具体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的中心论点。_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把字写端正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_,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男”两字。有些则像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

13、解不开,读不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这些青年朋友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也不想练了。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诊治这毛病的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一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假以时日,培养出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_,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

14、,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_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要写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书法名家的。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夫,持之以恒,就会有成效的。总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那么,在他的腕底笔梢下,一定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字。(选自豆庐艺术文踪

15、,有删改)1在第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A所以因此至于B而且当然于是C即使因此于是D然而当然至于2文章第段列举了诸多“写字潦草出格”的例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突出写字潦草出格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危害),进而论证要把字写端正的重要性。_3文章第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述理由。_不能。第段承接第段分析字写得潦草的根本原因是态度不端正,首先要端正写字的态度;然后使用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写第段的勤写苦练;三段是递进(层进)关系,且三段内容照应了第段“总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_4联系全文,第段加点的“他”指_青年人(青年朋友)_,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青年人)要把字写端正_。5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几段里面?为什么?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书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了。_第段;该事例主要表现虞世南勤写苦练书法,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能有力论证第段“要写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