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806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散文贵阳中考备考攻略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整体感知,理解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指导】1概括要素法概括要素法,就是提炼概括文章的各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具体概括时,可适当省略时间和地点。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采用提问法:人物(主要人物)?皇帝、两个骗子;地点?皇宫,大街上;什么事?两个骗子骗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

2、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据此,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使用概括要素法,需要注意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意思完整的陈述句。此方法适用于对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归纳。2串联组合法当一篇记叙文里,所记的事不止一件时,就需要运用串联组合法来归纳其主要内容了。所谓串联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件不同的事或几个不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3中心事件提炼法有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比较复杂,不仅不止一件,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是表达中心的需要),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事件。这时,就需要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纳主要内容了。如都德

3、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写了“我”上学途中的见闻(普鲁士兵在草场操练、人们看镇公所前面的布告牌、铁匠华希特对“我”的态度),韩麦尔老师上课的情况,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这些事件中,只有韩麦尔老师上课是中心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当以此为材料。据此我们可以把小说主要内容归纳为: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要求小弗朗士和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的阿尔萨斯人民,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与侵略者抗争。4题目扩展法即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如散步一文,主要内容就是: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答题格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题型2根据行文思路补全故事情节或人物、作者的情感变化。【答题指导】1按照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情节的构成。要关注核心事件、核心人物、核心话语,关注作者的情感或行踪等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关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事件进行概括。2明确已给出的情节(情感)相对应的段落,弄清“空格处”相对应的具体段落,然后概括即可。要填写的情节(情感),要和“空格处”前后已给的情节(情感)的短语形式、字数一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3理解标题含义。【答题指导】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

5、义或作用。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的题目运用了修辞手法,要先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答题格式】标题的表层意思是,深层含义是题型4分析标题作用。【答题指导】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散步智取生辰纲。3交代行文

6、线索,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如背影。4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如秋天的怀念。5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6奠定感情基调。如秋天的怀念。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8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题型5分析标题妙处。【答题格式】含义作用题型6补写标题。【答题指导】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字数限制)1找文章线索,以线索为题。2明确中心,以点明中心的短语为题。3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用其关键短语为题。4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选择重要短语为题。5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

7、题。6把握作者情感,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品析词语题型7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含义及作用)?【答题指导】1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语境义。词语的本义即其原意,词语的语境义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产生出来的,词语置于特定语句或语境中,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相一致。理解了词语的本义,也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方法:看语境)【答题格式】词原指,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词语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方法:看位置)3分析比喻、借代

8、、拟人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对于此类词语,要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该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方法:看本体)【答题格式】该词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或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作者会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时会反用其表达效果。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代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方法:看效果)5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有些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

9、仅仅依靠前后句所述内容无法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需要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来做具体分析。这类词语的作用一般有:(1)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2)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起到使文句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3)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唾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4)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10、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步骤】(1)理解词语的本义。(2)揣摩词语的语境义。(3)分析词语在此处的表达效果。题型8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2)结合句子分析该词强调突出(限制/说明/修饰)了,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3)删去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题型9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换成另一词?【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2)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后就变成。(

11、3)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或形象性,替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或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题型10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不一致。(2)这两个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两个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赏析句子题型1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品析下列句子的含义。)【答题指导】1从结构上看作用。处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不同,一般情况下:(1)统领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2)过渡句起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3)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的作用。2

12、从内容上分析含义。紧扣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来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启迪的角度来品味。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角度入手去分析句子。【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艺术手法散文中常用来赏析的句子一般有:(1)运用修辞的句子。(2)人物描写的句子。(3)景物描写的句子。(4)富有深意的哲理句、主旨句。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

13、度入手:1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步骤】(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段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表现/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

14、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修辞作用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排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反复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夸张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表达了的感情,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偶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对比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把与作

15、对比,突出强调了,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反语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增强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引用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答题步骤】(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了文章的什么主旨。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答题格式】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内容),表现了心理(心情),突出了人物(性格、精神品质),揭示了(主旨)。3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