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储藏与保鲜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6087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的储藏与保鲜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肉的储藏与保鲜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肉的储藏与保鲜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肉的储藏与保鲜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肉的储藏与保鲜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的储藏与保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的储藏与保鲜(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肉的贮藏和保鲜,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肉的腐败变质 第二节 控制体系 第三节 肉品保鲜方法,第一节 肉的腐败变质,一、肉类腐败原因和条件 肉组织中存在的蛋白酶(主要是自溶酶),使组织蛋白自溶,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同时脂肪酶的作用使脂肪氧化。 微生物的作用使肉中蛋白质分解,脂肪氧化。,二、肉类腐败变质的变化,肉质变软:肌肉蛋白质被降解。 表明发黏,并有异味: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在肉表面形成菌落,以及产生一些细菌代谢产物。 变色: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肉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硫化氢血红蛋白,使肉呈暗绿色。另外,黏质赛氏杆菌在肉表面产生红色斑点,深蓝色假单胞菌产蓝色,黄杆菌产生黄色等。 霉

2、斑:肉表明有霉菌生产产生霉斑,尤其干、腌肉制品。 变味: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有臭味,乳酸菌和酵母菌作用下有酸味。,三、肉质评定,感官评定:颜色、风味、滋味、弹性 理化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蛋白质分解程度;过氧化物值、硫代巴比妥值(TBA值)脂肪氧化程度。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第二节 控制体系,一、HACCP管理系统 HACCP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六十年代美国太空总署、陆军NATICK实验室和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共同发展起来的一套科学并讲求经济效益的卫生管理法,HACCP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被食品界公认为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管理方案,在发达国家已得

3、到广泛应用,目前已为全世界接受的ISO质量认证体系也将HACCP纳入其中。,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中文含意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它指的是在食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有些环节对防止和消除食品卫生危险因素具有关键作用,卫生管理就是针对这些环节进行监控 。 是保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一种预防控制体系,是一种先进的卫生管理方法。 HACCP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将食品质量的管理贯穿于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当中,侧重于预防性监控,不依赖于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打破传统检验结果滞后的缺点,从而将危害消除或降低到最低限度

4、,这样就可以减少因回收和销毁不合格产品给厂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栅栏技术(HT),栅栏因子理论(Hurdle Technology)是德国肉类食品专家Leistner博士提出的一套系统科学的控制食品保质期的理论。目前已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应用,利用此技术保存鲜肉,可以提高鲜肉的卫生安全性、可贮性和保持鲜肉的营养价值。 食品要达到可贮性与卫生安全性,其内部必须存在能够阻止食品所含腐败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这些因子通过临时和永久性地打破微生物的内平衡从而抑制微生物的致腐与产毒,保持食品品质。,定义:是指在食品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利用食品内部能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食品安全性的

5、综合性技术措施。 阻止食品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统称为栅栏因子(Hurdle Factors)。 食品中的栅栏因子包括pH、Aw、氧化还原点位(环境中氧含量)和食品中的抗菌成分等。 可将这些因子看作是我们在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之路上设置的栅栏或障碍,这些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阻止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之不能越过这些栅栏,产品可贮性得到保证,这些因子被称为栅栏因子。,栅栏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食品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这些因子单独效应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乘的作用,这种效应称作栅栏效应(hurdle effect)。,第三节 肉制品保鲜方法,一、肉的冷却保鲜 将屠宰后肉尸的温度迅速散发,

6、使其达到零度以上而不冻结的状态谓之冷却,经冷却的肉叫冷却肉。 冷却肉的温度一般为04。在此温度下,酶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繁殖、干燥、氧化作用等均未被充分抑制,因此冷却肉只能作二周左右的短期贮藏。如果想做比较长期的贮藏,必须把肉类冻结起来(-18)。 肉类在低温下进行成熟作用,使肉的颜色、风味、柔软度都变好,商品价值增高。,肉的冷却时肉的冻结过程的准备阶段。 另外冷却肉与冻结肉在品质上相比较,由于肉类在形成冻结状态时,其中大部分水要变成冰,当水变成冰结晶的物理变化时,会造成肉质变化,蛋白质变性。在解冻时流出液滴就多。而冷却肉由于它的品温在冻结点以上,在生态上更接近新鲜肉,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7、1、冷却的目的,迅速排除肉体内部的含热量,降低肉体深层的温度并在肉的表面形成一层干燥膜(亦称干壳)。肉体表面的干燥膜可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肉的保藏时间,并且能够减缓肉体内部水分的蒸发。 冷却也是冻结的准备过程,对于整胴体或半胴体的冻结,由于肉层厚度较厚,若用一次冻结,则常是表面迅速冻结,而使内层的热量不易散发,从而使肉的深层产生“变黑”等不良现象。同时一次冻结时,因温度差过大,肉体表面水分的蒸发压力相应增大,引起水分大量蒸发,从而影响肉体的重量和质量变化。,冷却曲线,肉体厚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 1后腿肉;2.肩部里脊肉;3.背部里脊肉;4.肋条肉;5.头肉,2、冷却条件和方法,冷却温度

8、:刚屠宰后的肉体,表面潮湿,温度适宜,对于微生物的繁殖和肉体内酶类的活动都极为有利,因而应尽快降低其温度。 因此冷却间在未进料前,应先降在-4左右,这样等进料结束后,可使库内温度维持在0左右,随后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维持在-1-0间,如温度过低有引起冻结的可能,温度高则会延缓冷却速度。,空气相对湿度:水分是助长微生物活动的因素之一,因此空气湿度愈大,微生物活动能力也愈强,特别是霉菌。过高的湿度无法使肉体表面形成一层良好的干燥膜,但从降低肉体水分蒸发减少干耗来说,湿度大是有利的。 冷却初期阶段,维持相对湿度95%以上为宜; 中期阶段占总时间的四分之三时间内,以维持相对湿度90%95%为宜; 临近结

9、束时约在90%左右。 空气流速:一般采用0.5m/s左右。,3、冷却肉的贮藏,经过冷却的肉类,一般存放在-11的冷藏间(或排酸库),一方面可以完成肉的成熟(或排酸),另一方面达到短期贮藏的目的。因此冷却肉也称排酸肉,食用品质好,贮藏期可达2周。,二、肉的冻结,使肉的温度从04降低至-8以下,通常为-15-18。肉中绝大部分水分(80%)以上冻成冰结晶的过程叫作肉的冻结。 食品内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溶液。这些物质包括盐类、糖类、酸类及更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还有微量气体。因此食品要降到0以下才产生冰晶,此冰晶开始出现的温度即谓冻结点。,1、冻结率,食品温度降到冻结点即出现冰晶,随

10、着温度继续降低水分的冻结量逐渐增多,但是要使食品内水分全部冻结,温度要降到-60。这样低的温度工艺上一般不用,只要使绝大部分水冻结,就能达到贮藏的要求。所以一般是-18- -30之间。 冻结率=1-(食品的冻结点/食品的温度) 如食品冻结点是-1,降到-5时冻结率为80%。降到-18时的冻结率为94.5% ,此即全部水分的94.5%已冻结。,2、最大冰结晶生成带,大部分食品,在-1-5温度范围内几乎80%水分结成冰,此温度范围称为最大冰结晶生成带。 肉尸由0降到-18,需48-72h的,称慢冻,即食品中心温度通过最大冰结晶生成带的时间大于30min。 肉尸由0降到-18,在24h内,称速冻,即

11、食品中心温度通过最大冰结晶生成带的时间在30min内。 一般冻结速度越快,形成的冰晶越小,对肉质的影响较小。,3、冻结速度,冻结速度快或慢的划分,目前还未统一。现通用的方法有以时间来划分和以距离来划分二种。 时间划分:食品中心从-1降到-5所需的时间,在30min之内谓快速,超过即谓慢速。 距离划分:单位时间内-5的冻结层从食品表面伸出内部的距离。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冻结速度V=cm/h。根据此种划分把速度分成三类,快速冻结时V520cm/h、中速冻结时V=15cm/h、缓慢冻结时V=0.11cm/h。,4、冻结过程,冻结速度快,组织内冰层推进速度大于水移动速度时,冰晶分布越接

12、近天然食品中液态水的分布情况,且冰晶呈针状结晶体,数量无数。 细胞外,浓度低,冰点高,先冻结; 细胞内水分由于渗透压作用,流向细胞外; 大部分水分在细胞外冻结,形成冰晶,直至温度降至细胞内水分可冻结为止,冻结过程完成。,4、冻结过程,采用慢速冻结,细胞外先冻结,而细胞内还未冻结,使细胞内蒸汽压高于细胞外,使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造成细胞脱水。 采用快速冻结,细胞内水分来不及向细胞外转移就会冻结,使细胞内外水分转移小。,5、冻结温度曲线,5、冻结温度曲线,第一阶段,由肉品初温至冻结点。即肉冻结前的冷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空气温度、肉间风速是影响冷却过程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此时食品大部分水变成

13、冰最大冰结晶生产带。对保持冻品品质这是最重要的温度区间。 第三阶段,从成冰到终温。,6、冻结方法,(1)空气冻结法 指以空气作为与氨蒸发管之间的热传导介质。在肉类工业中,此法是应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方法。空气冻结法优点是经济、方便,缺点则是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冻结速度较慢。 (2)液体冻结法 是以液体(一般为氯化钠和氯化钙)作为肉体与氨蒸发管之间的热传导介质,故又称盐水冻结法。这种方法除鱼类以外,在肉类工业中目前还极少应用。,6、冻结方法,(3)用冰、盐混合物及固态二氧化碳冻结法 在冻肉临时保藏和冻肉运输等方面有时采用这种方法。 (4)液氮冻结法 液氮冻结是利用其沸点在常压下为-195.8

14、,食品(分割肉和肉制品)通过雾状的液氮中而冻结。冻结效果好,成本高。,7、冷冻肉贮藏的变化,(1)冰结晶的生长 刚生产出来的冻结食品,它的冰结晶大小不是全部均匀一致的。在冻藏过程中,微细的冰结晶会逐渐减少、消失,而大的冰结晶逐渐成长,变得更大,食品中整个冰结晶的数目也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冰结晶生长。 在冻藏过程中冰结晶有充裕的时间可成长,这就对食品的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细胞受到机械损伤,蛋白质变性,解冻后液汁流失增加,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都发生下降。,(2)冻肉在冻藏过程中的干耗,肉类在冻藏中的水分不断从表面蒸发,使冻肉不断减重俗称“干耗”。 因此经较长期贮藏后的冻肉,在向脱水现象转变时,表

15、面会形成一层脱水的海棉状层,即使食品的组织形成海绵体,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海绵体逐渐加厚,使冻肉丧失原有的味道和营养。 干耗不仅使肉质量损失,而且引起了其它方面的变化,如表层的色泽、营养成分、消化率、商品外观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肉色的变化,脂肪的变色:脂肪在冻藏过程中会发生黄褐变,这主要是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生成氢过氧化物和新的游离基。油脂就自动氧化,加快了氧化酸败的速度。 瘦肉的变色:在冻藏过程中,肌肉会发生褐变,这是由于含二价铁离子的还原型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氧化生成了三价铁离子的氧化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呈褐色。,(4)冻结烧,

16、在冻藏期间由于肉表层冰晶的升华,形成了较多的微细孔洞,增加了脂肪与空气中氧的接触机会,最终导致冻肉产生酸败味,肉表明发生黄褐色变化,表层组织结构粗糙的现象。,8、肉的解冻,冻结食品在利用之前一定要经过解冻,使冻结品融解恢复到冻前的新鲜状态。质量好的冻结品如何使其在解冻时质量不会下降,以保证食品加工能得到高质量的原料,就必须重视解冻方法及了解解冻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解冻是冻结时食品中形成的冰结晶还原融解成水,所以可视为冻结的逆过程。解冻时冻结品处在温度比它高的介质中,冻品表层的冰首先解冻成水,随着解冻的进行融解部分逐渐向内延伸。,(1)解冻方法,空气解冻又称自然解冻,是一种最简单的解冻方法。将冻肉移放在缓冻间,靠空气介质与冻肉进行热交换来实现解冻。一般在04空气中解冻称缓慢解冻,在1520空气中解冻叫快速解冻。,(1)解冻方法,水浸或喷洒解冻法:用420的清水对冻肉进行浸泡和喷洒,半胴体肉在水中解冻比空气解冻要快78倍。 水中解冻,解冻后的肉表面呈潮湿状和粉红色,表面吸收水分增加重量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