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5446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教育提纲: 一、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 二、无私奉献是革命军人的至高荣誉 三、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传人 引言 东方魔力 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他发现了共产党的一种伟大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做“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斯诺讲的这种“东方魔力”是什么?就是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凝成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党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时期

2、,我们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对于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或者是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 所谓艰苦奋斗,其含义并非过去“越穷越革命”的老调重弹,不是“为了艰苦而奋斗”;也并非仅仅是勤俭节约的同义语,更不是简单的吃大苦耐大劳。全面理解艰苦奋斗,一是艰苦,二是奋斗。具体地讲,它包含相互联系的三层含义:一是在信念上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在事业上不怕艰苦、扎实努力、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三是在生活上勤俭节约、朴素实在、量入为出,不奢侈浪费。 (一)艰苦奋斗

3、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一向以艰苦奋斗著称于世,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努力奋斗,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人们在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格言来教育后人,如:“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训。物质文明的发展是艰苦奋斗的结果。 我国历史从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传说,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从万里长城、都江堰的修造、大运河开凿,到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及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伟大创造,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艰辛足迹。仅就万里长城而言,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中间经过宁夏、陕西、山西、内

4、蒙古、直到辽宁河北交界处的山海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已是几经修复,它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刚毅性格的象征。文化古迹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它证明:伟大的成功源于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精神文明的成果是艰苦奋斗的产物。 中华民族在艰辛的生存环境下,一直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我国历史上文王的周易屈原的离骚孔子的春秋孙子的孙子兵法,无一不是艰苦思考,刻苦创作的结果。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了10

5、年的时间,司马迁的史记用了15年时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用了27年时间,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用了30年时间,他们几乎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才给我们留下了鸿篇巨著。在我国古代格言及文章中,歌颂艰苦奋斗精神的不乏其数,且都深入人心。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立身”,王安石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等。可以说,凡是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有艰苦奋斗精神的。 (二)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作风 一是没有艰苦奋斗,我们就不会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中获得生存和壮大。可以说,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历史。纵观古今中外,像我军这样艰苦卓绝、历

6、经艰辛,但始终士气高昂、战无不胜的军队,是极为罕见的。在红二方面军中,广泛流传着任弼时“半条牛皮带”的故事。还是长征过草地时,一连走了10多天,干粮没有了,野菜也找不到了,野草又不能吃。任弼时发现身上背的牛皮带可以吃,就让警卫员李少清拿来一把小刀,一寸一块割下来,先烧后煮来吃。这东西是煮不烂的,任弼时便带头吃起来,一面“咯吱咯吱”嚼着,一面风趣地说“这东西很有味道。”任弼时还号召大家要节约吃,计划好,因为还有10多天才能走出草地。任弼时当时有两条皮带,吃到最后还剩了半条。他在上面亲自用钢笔写了一行字:“越吃越健康,将革命进行到底!”以后送给了李少清作纪念。现在,这半条牛皮带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7、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二是没有艰苦奋斗,我们就不会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和胜利。回顾我军历史,人民军队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无不闪烁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艰苦奋斗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之中。第一,艰苦奋斗是我军形成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军在物质条件、武器装备方面的相对劣势。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的战例就说明了这一点。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当时总前委书记邓小平说,“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最大牺牲,歼灭黄维兵团。即使中原野战军打完了,能消灭这支王牌军也是值得的

8、!”经过十天的激战、苦战,我军全歼了黄维兵团12万人并活捉黄维。黄维被俘后不服气,不认输,但当他被带到我总前委指挥所的破草房里,看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时,才恍然有悟,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第二,艰苦奋斗是我军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条件。我军之所以能艰苦奋战而不溃散,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军上下同甘共苦,战友之间同舟共济。值得一提的是主力红军长征后,为了牵制敌人的主力,保存革命的火种,由陈毅,项英等同志率领部分革命力量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当大部队撤走后,敌人蜂拥而来,苏区一片火海。“剿匪之地,百物荡无,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

9、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这是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的供述,由此可以想到当时的环境是何等的艰苦。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高昂的革命斗志,陈毅写下了被称为无产阶级正气歌的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艰苦拼搏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奋斗精神,才有了1937年南方八省游击健儿组成,走出丛林,在抗日的烽火中驰骋大江南北的壮举。 三是没有艰苦奋斗,我们就不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神不怕,不等,不靠,

10、凭借艰苦奋斗精神,迅速医治好战争创伤,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终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经过建国60年艰苦奋斗和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是一个穷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综合国力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当今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我们在发展,我们在奋斗,别

11、人也在奋斗,想要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赶上发达国家,必须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三)艰苦奋斗是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一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江泽民同志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那么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那么一点,没有任何条件可以搞高消费、高享受,只能搞适度消费”。胡锦涛同志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要靠艰苦奋斗去创造、去实现。” 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比过去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不发达状态,不少地区和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

12、三亿七千万人口,而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一切事情都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何况是我们现在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就更要艰苦奋斗了。 二是工作实践的需要。现在,武警部队的任务越来越多元化,有很多的岗位或很多的工作都是艰苦的,有些工作甚至说还很危险,但这些工作又必须有人干,怎么办?在一些艰难困苦面前,金钱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我们的事业,正是有

13、懒于大批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的人们去支撑的,作为军人的我们就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础,是民族的脊梁。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核讹诈。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武力威胁,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的战略决策。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在新疆正式组建,因基地选址的戈壁滩上生长着马兰花,又称马兰基地。50多年来,基地官兵以苦为荣,艰苦创业,成功地进行了多次不同方式、不同型号、不同威力的核武器试验,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工作环

14、境,想想都感到辛苦夏天:烈日炎炎,路面温度可达五、六十度,无可遮蔽,仍要加班加点冬天:寒风呼啸,早晚温度可达零下二十度,无处躲藏,仍要起早贪黑有人总结马兰基地的军人和家属是“三乎乎”:“本人黑乎乎”工作繁忙,在场区晒的;“老婆胖乎乎”工作难找,在家里养的;“孩子傻乎乎”环境封闭,见世面较少。真是“负了老子、苦了妻子、误了孩子”!三是个人成长的需要。艰苦奋斗对于个人而言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走好人生之路的重要保证。世上所有成功者的秘诀在于艰苦奋斗。我国蓍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数学家华罗庚在一首诗中写到:“勤能补拙是良训

15、,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他的勤奋,华罗庚从小酷爱数学,上初中时就以其超人的数学才能倍受老师赏识。但是,一个“穷”字剥夺了他继续求学的权利。18岁的时候,一场伤寒病使的华罗庚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右腿关节变形。然而正是这场疾病,促使华罗庚下定将一生献给数学的决心,他认为,干别的工作都要到处跑,而数学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于是,仅靠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50多页的微积分,华罗庚开始了他在数学领域的跋涉,一年后,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著名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发现,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了一名助理员,由于他的勤奋,二十多岁的华罗庚就成为国际知名的青年学者。 讲到这里,不是说每个人的理想都一定能实现,正所谓“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但只要有艰苦奋斗精神,就可以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目标,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二、无私奉献是革命军人的至高荣誉 胡主席提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每一句话都有丰富内涵。学习践行这一崇高价值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弘扬牺牲精神不可或缺,要把牺牲奉献作为价值体现。 (一)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甘于奉献 “奉献”一词,字面上的解释是“恭敬地呈献”,通俗地说,就是“给与”的意思。从广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