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805213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人教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壳(qio) 锲而不舍(q)炯炯目光(jin) 窥园(ki)B.兀兀穷年(w) 沥尽心血(l)小楷(ki) 校补(jio)C.潜心贯注(qin) 迥乎不同(jin)慷慨淋漓(kn) 弥高(m)D.气冲斗牛(du) 臧克家(zn)赫然(h) 宝藏(zn)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解释下列加点字

2、。(1)仰之弥高()(2)锲而不舍()(3)兀兀穷年()(4)迥乎不同()(5)无暇顾及()(6)目不窥园()4.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多选)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

3、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E.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F.通过和老师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G.我家的楼下刚开张一家专卖通俗读物的综合书店。H.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B.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D.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

4、,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9.仿写(注意格式,修辞,景和情的和谐,不可生搬硬套)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新绿。仿写:_。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投下一片阴凉;如果_,就_;如果_,就_。二、课内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

5、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6、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

7、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答:_11.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答:_12.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不超过25个字)答:_13.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答:_14.第段和第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15.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答:_三、课外探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

8、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

9、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

10、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

11、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怎么了?”爸爸问他。“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

12、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

13、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16.在文章中,作者与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答:_17.第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答:_18.第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_19.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