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带传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004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基带传输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数字基带传输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数字基带传输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数字基带传输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数字基带传输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基带传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基带传输(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0 引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和数字频带传输系统,1. 在利用对称电缆构成的近程数据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了这 种传输方式; 2. 频带传输系统中同样存在着基带信号传输问题; 3. 如果把调制与解调过程看作是广义信道的一部分,则任何 数字传输系统均可等效为基带传输系统。,研究的意义:,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信道信号形成器: 亦即发端滤波器,用于把发端的信号转换为 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基带信号。 信道: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信号的通道。 接收滤波器:通过信号,尽可能地抑制噪声和干扰。 抽样判决:在噪声背景下判定与再生基带信号。 抽样:用位同步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逐个抽样。

2、判决:消除噪声积累,根据门限电平再生基带信号。,一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6.1 数字基带信号形式,数字基带信号就是消息代码的电压或电流表示形式,单极性不归零码 双极性不归零码 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5) 差分波形(相对码波形) -利用相邻码元的电平变化传递信息。,规则: 遇“1”相邻码元电平变化; 遇“0”相邻码元电平不变化。 (反之亦可),特点:波形在形式上与单极性或双极性波形相同,但代表的信息 符号与码元本身电位或极性无关,而仅与相邻码元的电位 变化有关。,(6) 多电平波形,如:四电平波形(与两个二进制符号对应) 00+3E 01+E 10-E 11-3E,以上都是一个二进制符

3、号对应一个脉冲。实际上还存在多于一个的二进制符号对应一个脉冲的情形,称这种波形为多值波形或者多电平波形。,好处:? 代价:?,二、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 (2)其相应的基带波形无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 (3)能适应信息源的变化-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 (4)传输效率要高;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对传输码型的要求:,例: 信码an: 1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1 AMI: +1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1,特点: (1) 无直流分量和仅有小的低频分量; (2) 二电平三电平1B/

4、1T码(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 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 (3) 易于检错(极性交替否?); (4) 编、译码简单; (5) 当出现长的连0串时,不利于定时信息的提取。,1. 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编码规则:传号(“1”)极性交替,空号(“0”)不变,(1)先把消息代码变成AMI码,当无4个或4个以上连“0”码时,则该AMI码就是HDB3码。 (2)当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码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非0”码的极性破坏符号V,当信码序列中加入破坏符号以后,非零符号和V符号各自极性交替; (3) 若V符号不极性交替,则在四个连“0”码的第一个“0”码位置上加一个与前

5、面非零码极性相反的符号B ; (4)将B符号以后的非零符号的极性从V符号以后极性极性交替。,例 (a) 代码: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b) AMI码: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c) 加V: 0 +1 0 0 0 +V -1 +1 0 0 0 +V 0 -1 0 +1 (d) 插B符号 0 +1 0 0 0 +V -1 +1 B 0 0 -V 0 -1 0 +1 (e) 调整 0 +1 0 0 0 +V -1 +1 -B 0 0 -V 0 +1 0 -1 (f) HDB3: 0 +1 0 0 0 +1

6、 -1 +1 -1 0 0 -1 0 +1 0 -1,2 HDB3码,编码规则:,编码规则: 先分组,再编码。先将二进制代码划分成2个码元一组的码组 序列,再把每一码组编成两个三进制数字(+ - 0)。 因两位三进制数字共有9种状态,故可灵活选择其中的4种状态。下表列出了其中使用最广的格式。,3. PST码 -成对选择三进码,编码步骤:1)先分组; 2)对01、10进行“+”、“-”模式交替以避免直流漂移; 3)编码。,例: an:0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 - + - PST:- + + 0 + - 0 - + 0 + - - + - 0

7、,特点:1)无直流分量; 2)连0不超过2个,能提供足够的定时信息; 3)编码简单,但在识别时需提供“分组”信息,即需要 建立帧同步 4)三电平。,4. Manchester码 又称双相码、分相码。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利用两个具有2个不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的码。 1B2B 编码规则: 1 1 0 (相位的一个周期方波) 0 0 1 ( 0 相位的一个周期方波),例: an: 1 0 1 1 0 0 1 双相码:1 0 0 1 1 0 1 0 0 1 0 1 1 0,特点:1)无直流分量; 2)连0串最多为2个; 3)只使用两个电平; 4)编、解码简单; 5)占用带宽宽; 6)含足够的定时

8、信息。,特点: (1) 无直流分量; (2) 连0串最多为3个(1.5个Ts); (3) 二电平。跃变多,含丰富的定时信息。,5. CMI码-传号反转码的简称。,编码规则:1 1 1或0 0,要交替 0 0 1 固定(一个周期的方波) 不同于AMI(传号交替反转):用双码表示“1”、“0”;二电平。,6. 5B6B码:用6位2进制码表示5位2进制码。,6位2进制码,平衡码字(3个1,3个0)有20个,其余为非平衡码,5位2进制码,共32个,其中20个用平衡码字表示,剩余的12个用非平衡码字表示,交替用正负模式表示。,举例:,光纤传输码型,补充作业: 1、设二进制序列为110010001110,

9、试画出单极性归零码, 差分码,八电平码,和CMI码波形; 2、设二进制序列为1000000000101写出AMI码和HDB3码。,三、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波形 g1(t)“0”;波形g2(t)“1”; 码元间隔为Tb(或Ts)码元宽度,,实际上基带信号通常 都是一个随机的脉冲序列,2. 数字基带信号的双边功率谱P s( ):,(1) 由g1(t)、g2(t) 、p及Tb 就可确定随机脉冲序列功率谱了; (2) 随机脉冲序列功率谱包括两部分:连续谱和离散谱。 连续谱确定带宽;离散谱确定是否能直接提取码元同步信息;,(3) 连续谱始终存在g1(t) g2(t); 离散谱不一定存在,例:双极性、等

10、概; (4) 上述公式并未约束g1(t) 、 g2(t)波形。有、无某个波形;三角波、升余弦波;也可以不是基带波形,而是数字调制波形。 -上述分析方法同样可确定调制波形的功率谱密度。,以矩形脉冲构成的基带信号为例, 例1 单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假定 p=1/2。,对于单极性NRZ信号,有:,则:,结论: (1)单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只有连续谱和直流分量。 (2)由离散谱仅含直流分量可知,单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不含可用于提取同步信息的 fb 分量。 (3)由连续分量可方便求出单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的带宽近似为(Sa函数第一零点):B1/Tb,(4) p1/2时,上述结论依然成立。,零点

11、带宽或主瓣带宽:,例2 求双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假定 p=1/2。 解: 对于双极性NRZ信号,有:,则,当p=1/2 ,得双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结论: (1)双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只有连续谱,不含任何离散分量。特别是不含可用于提取同步信息的 fb 分量。,(3) p1/2时,双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将含有直流分量,其特点与单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相似。Why?,(2)双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的带宽同于单极性NRZ信号,为 :,零点带宽或主瓣带宽:,例3 求单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假定p=1/2。 对于单极性RZ信号,有,(2) 由连续谱可求出单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的带宽近似为

12、:,结论: (1)单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不但有连续谱,而且在还存在离散谱。可直接可用于提取同步信息的分量。,(3) p1/2时,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例4 求双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假定p=1/2。 对于双极性RZ信号,有,则:,结论: (1) 双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只有连续谱,不含任何离散分量。 特别是不含可用于提取同步信息的 fb 分量。 (2) 双极性NRZ信号的功率谱的带宽同于单极性RZ信号,为 :,(3) p1/2时,双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将含有离散分量,其特点与单极性RZ信号的功率谱相似。,零点带宽或主瓣带宽:,作业:64、66,6.2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一、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13、图 基带信号识别过程,二 码间干扰及其抑制,码间干扰产生的原因 数字信号是一个时间的受限的信号,当它通过一个带宽有限的系统后,其时间变得无限时间弥散效应,从而对其它码元的判决产生影响。,1、系统的带宽有限 2、多径效应 3、传输速率的增加,分析-码间干扰,设与输入码元序列an对应的基带信号为d(t),则,H ()=GT () C () GR (),为做原理分析,将其视作冲激序列。其中符号an取值为0、1或-1、+1。总的传输函数-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总特性:,GT()、C()、GR()是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冲激响应:,则接收滤波器的输出(识别点的波形):,式中n R (t)

14、为加性噪声n(t)通过接收滤波器后的波形。,对r (t)的第k个码元进行抽样抽样时刻t k= kTs:,第一项第K个接收波形在抽样时刻t k上的取值,是确定码元a k信息的依据;,第二项为第k个之外的所有其它的基本波形在第k个抽样时刻上的总合(代数和),由于an是以某种概率出现的,故该值通常是一个随机变量-其表征除a k之外其它码元的干扰-码间干扰; 第三项为因噪声引起的干扰-随机干扰。 显然,后两项-码间干扰、随机干扰将影响第k个码元的判决。,当传码率为f b,即码元间隔T b,可实现判决时刻的无码间干扰传输,无码间干扰的奈奎斯特准则,1 、理想低通系统,在理想低通条件下实现无码间干扰的最大

15、传输速率:,或者说当信号的传输速率一定时,它在信道中的最小传输带宽为,最小理论传输带宽:,先看两个例子,理想低通系统的特点:,4、频带利用率:,1、具有理想低通传输特性的系统能够实现无码间干扰,且能够达到 性能极限; 2、理想低通物理是不可实现; 3、系统响应h (t)有“拖尾”,衰减慢,定时稍有偏差即会产生 严重的码间干扰。,为二进制基带传输的最高频带利用率!,注意带宽的定义:,最小传输带宽(奈奎斯特带宽):,2. 主瓣带宽(零点带宽):,2 升余弦滚降低通特性,频域特性,时域特性,1. 升余弦波形在抽样点处码间干扰为0,可实现无码间干扰的传输 2. 波形的拖尾振荡起伏减小,因定时引起的码间干扰降低; 3. 频带利用率下降。,传输带宽:W c hW2 W1 f b /2,升余弦滚降特性,频带利用率:,抽样点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时域条件:,为其它整数,即 的值除 时不为零外,在其他所有抽样点上的值均为零,把上式的积分区间用频率间隔 分割,可得:,奈奎斯特准则的推导:,抽样点上无码间串扰,就是对于 在时刻 抽样值应满足:,可以看出 是 的指数型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即:,有:,频域傅里叶级数展开式:,时域傅里叶级数展开式:,附:,或,其中H e q ()为等效理想低通,令,无码干扰 的频域条件,无码间干扰的奈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