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999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课件第十一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一、班级及其功能,所谓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一)班级的含义,一、班级及其功能,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二)班级的功能,二、班主任的职责,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一)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四)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三、班主任角色转变,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

2、中 扮演的主要角色,本节学习结束,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一、班级群体的发展,班级群体的发展水平主要从几个方面得到反映: (1)共同的群体意识; (2)一定的群体规范; (3)被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目标; (4)群体成员之间自主交往与互动的程度。,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二、班集体的培养,(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 (三)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班级

3、非正式群体:是由群体成员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基于居住地域、交往频率、兴趣爱好等而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这类群体并无明确的目标、任务,成员之间的角色与地位并不明确,群体内也并不存在某种严格的组织体系。,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其基本特点是: (1)以共同利益、爱好或观点一致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2)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3)在群体内可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 (4)有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5)有内部不成文的奖惩规范或方式; (6)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四、班级人际冲突的预防与协调,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1)采用范例法、模拟法、后果展

4、示法、自我评价法、移情法等方法、策略,防止班级日常生活中冲突的发生;,四、班级人际冲突的预防与协调,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2)通过程序控制、规范控制、责任控制、时间控制、应变控制、评价控制等手段,防止班级活动中冲突的发生;,四、班级人际冲突的预防与协调,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3)运用竞赛、小组合作、论坛、演讲、辩论、观摩角色表演、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开展积极冲突,预防消极冲突。,四、班级人际冲突的预防与协调,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常用的手段则有: 分离掣 权威掣 关系掣 后果掣 惩戒掣等,本节学习结束,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第三节

5、 班级个别指导,一、班级教育与个别指导,第三节 班级个别指导,(一)班级个别指导的一般原理,班级个别指导包括两个侧面:,一、班级教育与个别指导,第三节 班级个别指导,(二)班级个别指导对班主任的要求,养成关爱、公正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 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二、学业不良及其指导,第三节 班级个别指导,关于学业不良的界定,大体可分为三种:,二、学业不良及其指导,第三节 班级个别指导,解决学业不良的方法:,第一,激活学习动机。 第二,消除厌学情绪。 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改进学生

6、评价方式。 第五,改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人际互动。,三、品行不良的预防与矫治,第三节 班级个别指导,了解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策略,反馈调节,巩固强化,本节学习结束,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第四节 班级学生评价,一、学生评价及其发展趋向,第四节 班级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大致正在发生这样几方面的重要变化: 第一,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 第二,注重质性评价甚于量性评价。 第三,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 第四,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第五,强调多元评价。 第六,鼓励评价中的合作行为。,二、班级学生评价的主要策略,第四节 班级学生评价,(一)操作评定,操行评定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是班主任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变化进行的总体评价。,二、班级学生评价的主要策略,第四节 班级学生评价,(二)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基于真实性评价思想而采用的学生评价策略之一,主要适用于对各科教学或者某种学习兴趣领域进行评价,以求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发展及其个体差异。,本节学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