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767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生理、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药物作用(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血管解剖生理、血液循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作用,ICU,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1 根据代谢需要,完成物质运输 。 2、将内分泌腺分泌的调节生命重要功能的激素 送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3、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 防卫功能,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心脏动力器官 血管管道,场所 包括了体循环 、 肺循环,血液循环路径,心脏,心肌的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 功能合胞体 心传导系统 窦性心率 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90-100次/分)(40-60次/分) (20-40次/分),二、传导性 闰盘 房室结的时间延搁,3、传导过程 窦 房 结 结间束 房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 心房肌 房室

2、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4、传导速度 浦氏纤维 (4m/s) 束支 (2m/s) 心室肌 (1m/s) 心房肌 (0.4m/s) 结区 (0.02m/s),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三、兴奋性 整个心脏都按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 任何连续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象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 早搏 代偿间歇,四、收缩性 对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有明显的依赖性 全或无的同步收缩(房和室内传导速度快、心肌又是功能合胞体) 不发生强直收缩,心脏的泵血功能,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心泵功能,1。心动周期 全心舒张期的生理意义 心动周期缩

3、短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见表6-1),2。心率 3。心脏射血过程 心音:第一心音是收缩期房室瓣关闭引起;第二心音是舒张期动脉关闭引起。,心脏泵血过程,(二)时程:T1/f60s/750.8s,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一、心动周期,(一)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舒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三)特点:,全心舒张期0.4s,(一)心房的泵血,心房收缩 心房容积 房内压 (右房4-6mmHg) (左房6-7mmHg)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

4、盈量25%) 心房舒张 (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二)心室的泵血,心室开始收缩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继续收缩 快速射血期,1.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继续收缩 室内压动脉压 (左室80mmHg) (右室8mmHg)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心室容积迅速 减慢射血期,(2)快速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 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期,(3)减慢射血期,2.心室舒张期,

5、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动脉瓣关闭 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迅速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快速充盈期,(1)等容舒张期,特点: 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 关闭状态 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等容舒张期末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 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心室容积迅速,(2)快速充盈期,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动产生的涡流等可引起器械振动,并传到胸壁,将听诊器置于胸壁相应听诊区所听的声音为心音。 第一心音:标志心室开始收缩 第二心音:标志心室开始舒张,心音,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四、心泵功能的评定,(一)心脏的输出量基本指标 1.每分输出

6、量和每搏输出量左右基本相同 (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一次心博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2)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每搏输出量心率 (3)心输出量正常值 : 5 6L/min,2 .心指数(cardiac index,CI),(1)概念:空腹、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2)正常值:3.03.5 L / min.m2。 (3)影响因素:10岁左右,心指数最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二)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每博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三)心脏作功量,每搏功=每搏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平均

7、心房压) 每分功=每博功 心率 右心室作功量只有左心室的1/6,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在心率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受到心肌的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本身的收缩能力、后负荷的影响。,1.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ling 机制,(1)Starling 发现,心脏能自动调节并平衡心博出量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2)Starling 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越多,心脏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肌的初长度增加,则心室收缩力量也越强,搏出到主动脉的血量也越多,这一现象也称为“心定律”,心室功能曲线,(3)充盈压 充盈压在1.62 kPa(1215mmHg) 是人体心室最合适

8、前负荷,每搏输出量随 着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充盈压在22.7 kPa(1520mmHg) 前负荷的变化对每搏输出量的影响不大; 充盈压大于2.7 kPa(20mmHg)前负荷的变化引起每搏输出量基本不变或轻 度下降。,(4) 心肌的前负荷 : 心室舒张末期的容量或压力 心室舒张末期的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射血 后剩余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越多 心室舒张末期的 容量 心肌的初长度就越长 心 肌收缩力越强 搏出功越大,(5)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 心室舒张时间:与心率呈反变。 2. 静脉回流速度:取决于外周静 脉压与心房、心室之差。,心肌的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 负荷而能改变其力

9、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 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多种体液因素(儿茶酚胺) 兴奋时胞浆Ca2+ 浓度 ATP酶的活性,心肌的收缩能力,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后负荷动脉血压(相对于心室而言) 后负荷增大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峰值增加,射血期缩短;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小,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 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如果回心血量不变,则心舒末期容积增大,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可使博出量恢复正常。,小 结,心室后负荷的本身直接影响每搏输出 量,随后通过心肌初长度改变和收缩能 力的改变,使前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与 后负荷相配,从而使机体得以在动脉血 压增高情况下,能够维持适当

10、的心输出 量。,(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 2.心率超过180次/分,心室充盈时间过短而充盈量减少,导致搏出量减少,因而心输出量下降。 3.心率低于40次/分,心输出量也减少,这是因为心舒期虽然延长,但心室充盈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再进一步增加搏出量。,六、心泵血功能的储备,1. 概念: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 加的能力。 2. 影响因素: 心率贮备提高心输出量的重要途径, 可增 加22.5倍; 收缩期贮备也是提高心输出量的重要 途径; 舒张期储备等轻度储备作用,血管生理,一、动脉血压,三、毛细血管的功能,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十组织液胶体

11、渗透压)(组织液静力压十血浆胶体渗透压),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回流,骨骼肌有节律收缩和舒张对血管地挤压作用可促进静脉血回流。,主A、肺A,大A,A,小A,微A,毛细血管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V,腔V,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阻力血管,容量血管,交换血管,阻力血管,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 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 的血量,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 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成反比。 Q= P1-P2 / R,2. 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 力。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和血液粘 滞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 反比。,(1)血液粘滞度,红细胞比容 血流的切率 血管

12、口径 温度,血流阻力大,(3)血管的口径,机体对循环功能的调节,可通过控制 各器官阻力血管的口径来调节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三、动脉血压,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BP) 动脉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强 BP随心动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1. systolic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室射血时 动脉血压升高,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2. diastolic pressure: 左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3. 脉搏压(pulse pressur

13、e, 脉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4.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MAP = 舒张压 + 1/3 脉压,(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1.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2.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 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3.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停搏时,血液也就停止流动,在心血管系统中仍有一定量的血液使血管保持一定程度的充盈,这时各处血管的压力相等并高于大气压约7mmHg,这种压力称之。,4. 血管中充盈血液的程度,5. 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一次心室收缩射入动脉内的血

14、量,在 收缩期只有1/3流向外周,余2/3暂时停留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使血管壁扩张,即心室射血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势能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收缩期射入 主A血量,管壁承受张力,收缩压,血流速度,舒张期存留血量略,舒张压略,(略),(略),脉压,2. 心率,3.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舒张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舒张压,脉压,4.大A血管的弹性,缓冲作用,弹性,收缩期管壁可扩张性,舒张期回缩力,张力,血流快、存留少,收缩压,舒张压,脉压,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循环血量,血管的容积,充盈度,血压,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

15、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1. 正常值:412cmH2O,2. 中心静脉压的生理意义:,(1) 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 (2) 控制补液量和速度的指标,(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血管内血液受到重力影响,产生 一定的静水压,重力对静脉压的 影响表现为各部分血管静水压的 不同。,体位能明显影响静水压的高低 平卧位,各部分血管与心脏处大相同的水平,静水压大致相同。 直立位,心脏水平以上的器官,血管内的静水压较平卧时降低;心脏水平以下的器官,血管内静水压较平卧时升高。,长时间长立不动,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扩张充盈,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神经-体液调节,动脉血压(收缩压),动脉血压恢复正常,(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 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心舒期室内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