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讲课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69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讲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心肺脑复苏(讲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心肺脑复苏(讲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心肺脑复苏(讲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心肺脑复苏(讲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脑复苏(讲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讲课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肺脑复苏,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止。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因心脏原因所引起的意外死亡。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抢救措施:心肺脑复苏,规范的复苏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和9个步骤。,心脏骤停的类型,在心电图上,心脏骤停分为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停顿(ECG表现为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心电机械分离(无脉性电活动)(ECG虽有宽而畸形、频率较慢、较为完整的QRS波群,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 心跳停止类型与1年存活率有关 心室颤动1年存活率26% 心室停顿14.1

2、% 心电机械分离4.2% 室速0%,心跳呼吸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心电静止 电机械分离 室颤,心脏骤停的病因,心脏性猝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的射血分数降低是主要死亡原因;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等);各种心肌病(心肌肥厚、心肌扩张、纤维化、浸润性病变、炎症);窦房结病变、长QT间期综合征等。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中毒麻醉手术意外,胆心反射,药物等。,心脏性猝死病因分布,1 冠心病,2 心肌炎, 3 心肌病, 4 动脉瘤, 5 先心病 6 克山病, 7 心肌萎缩,8 轻微病变,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冠心病,心搏骤停后机体的改变,心搏骤停1015秒钟,病人意识丧失。 心搏骤停2

3、0秒钟,脑电活动呈等电位线。 心搏骤停3060秒钟后,呼吸停止。 心搏骤停60秒钟后,瞳孔散大。 心搏骤停4 5/6分钟后,不可逆脑损伤,临床表现,先兆: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有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也可无先兆。 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心律、心率异常。 心音消失,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异常直至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血压测不出。心电图表现:心脏停搏、心室纤颤或电-机械分离。,心脏骤停的诊断,主要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波动(颈动脉、股动脉)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 无意识、无呼吸、大动脉波动消失、心音消失、面色苍白。,现场呼救,心肺脑复苏的具体措施,

4、初级复苏处理或基础生命活动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 B.人工呼吸Breath C.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 高级心肺复苏或进一步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纠正低氧血症 除颤和复律 药物 后期复苏处理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维持有效的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确保呼吸道通畅(Airway Control),打开气道的三步手法: 头后仰、张口、托下颌。 清除气道。 颈部损伤者

5、中度头后仰,禁止头旋转。,比较正常与窒息气道,打开气道的三步手法,头后仰、张口、托下颌,人工呼吸,判断有无呼吸:时间不超过10秒钟 1、徒手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两人:5比1(5次胸外按压1次呼吸) 单人:15比2,口对口人工呼吸,首次连续吹入34次,每次吹2秒钟。,2、机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呼吸机 有条件者宜早期行气管内插管加压呼吸或应用呼吸机,心脏按压,初期复苏时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对病人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借助于在胸骨上施加压力使心脏的容积改变,从而推动血液循环的方法,有效的心脏挤压能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可能诱发心脏的自律搏动,并可能使重要

6、器官(脑)在较长 时间内不致发生不可逆的改变,正确操作时,动脉压可达10.7kPa(80mmHg),可以防止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频率8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 开胸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10分钟,无效者立即从第4-5肋间开胸按压,,胸外按压部位: 胸骨下段胸外心脏挤压定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胸外心脏挤压:定位,胸外心脏挤压的定位要迅速准确,操作步骤胸外心脏挤压,操作步骤胸外心脏挤压,注意:凭自身重量垂直下压,下压35CM。放松后手不离开胸廓。,操作步骤胸外心脏挤压,新生儿胸外按压手法 环抱法胸外按压,操作步骤胸外心脏挤压,婴幼儿按压手法,婴幼儿按压手法,

7、操作步骤胸外心脏挤压,按压方法:仰卧,背垫木板,按压期/非按压期(1:1),每四个循环为一个周期,观察按压效果。 防止肋骨骨折,肝破裂,肺刺伤,出血等并发症,老年人更要注意。,操作步骤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必须配合,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气管插管建立通气 除颤与复律 建立静脉通路,除颤与复律,胸外除颤: 电极板上涂布导电膏,贴在病人右锁骨下胸骨旁及左乳头或左侧腋前线第4、5肋间处 除颤器充电,操作者勿接触病人,迅速放电 最新除颤法为放电3次:第1次用200J;第2次用300J;第3次用360J,最大不得400J。婴儿、幼儿可用4Jkg除颤 开胸心脏直

8、接除颤 只需2.520J的电流,注意电极与心肌接触要良好,并灌满生理盐水,严防心肌烧伤。成人用13cm直径电极板;婴儿用4.5cm直径电极板,较大儿童用8cm电极板,放电时要对心壁施加压力 食道导管除颤/起搏(临时起搏与永久起搏) 电流量可降至常用电流15,电除颤器及其使用,除颤电极板的安放位置,药物治疗,用药目的 增加心肌和脑血流,提高心肌灌注压,使心跳尽早恢复 提高室颤阈,为电击除颤创造条件 治疗酸中毒 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用药途径 静脉给药 快速安全有效,易于掌握 气管内用药 30cm长的细塑料管或心导管,经气管导管插入气管隆突或支气管内,将药液用0.9NaCI液或蒸馏水稀释至10m

9、l,注入气管内,并行加压张肺56次。药物剂量是静脉内用药的225倍。 心内注射 适用于其他途径用药无效时,常用药物,肾上腺素 首选,缓慢性心律失常,除颤同时可给予肾上腺素1mg,可重复使用35分钟重复1次,配合除颤。 目前主张肾上腺素剂量为1mg静注或稀释 10ml气管内注入,每3-5min使用一次,如果对常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反应欠佳,则必要时用大剂量(5mg)静注。 阿托品: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用,12mg静推。,碳酸氢钠(NaHCO3) 心肺复苏后引起呼吸性酸中毒为主的复合性酸中毒,早期可用过度通气纠正,保持PaCO2在3.34.6kPa(2535 mmHg) 应用NaHCO3的适应证

10、:心跳停止时间超过10min,pH7.2;心跳停止前已有代谢酸中毒或高血钾;孕妇心跳停止,pH7.30,因酸中毒使子宫胎盘血管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小血管收缩有血流量下降危险。 NaHCO3剂量为l mmol/kg静脉滴注(5NaHC03溶液1 ml=0.6mml)然后每10min给予0.5mmol/kg,利多卡因 抗室性心律失常的选择用药,常用于治疗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6min),连续2个或多个二联律等室性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的首次剂量为11.5mgkg静注,可每3-5min重复静注1次,直至总量达3mgkg。 复律成功后,以2-4mgmin速度持续静脉输注 低心排血量、

11、肝功不良、或高龄病人应减少利多卡因用量。,胺碘酮,对室性、室上性均有效。适用于难治性室速和室颤,如利多卡因无效,可给予胺碘酮。 首次150mg静推,如无效可重复给药总量达500mg,随后维持静滴。,溴苄胺 用于经其他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无效者 澳苄胺通过节后肾上腺能阻滞可引起低血压,故应用时必须慎重 首次剂量为5mgkg单次注射,需要时每5min重复1次,注射10mgkg,直至总量达30mgkg。 普鲁卡因胺 、胺碘酮、硫酸镁、阿托品、多巴胺、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蕈、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腺苷,受体阻滞剂:难治性多行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快速型室速、室扑及难治型室颤可试用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艾司洛尔

12、等。 多巴胺:维持血压在以上,可选用:多巴胺加入葡萄糖盐液静脉滴注;无效时可加用阿拉明 心功能不全者可酌情选用多巴酚丁胺、西地兰。,异丙肾上腺素 只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无效的病例。 钙 只有在高钾血症。低钙血症或钙通道阻滞药中毒的情况下才给予钙剂,剂量氯化钙24mg/kg静注,必要时可以重复 呼吸兴奋剂 纳洛酮,心脏搏动恢复后的处理,维持有效的循环 维持有效呼吸,控制过度换气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防治急性肾衰 其他,脑复苏,以低温和脱水为主的综合性脑复苏治疗 降温:维持正常或偏低的体温,及早降温,深度适当,持续降温。 脱水:防治脑水肿、降低颅

13、内压 防治抽搐:冬眠、安定等。 高压氧治疗:改善缺氧,降低颅内压 维持脑灌注压:保证适当的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不低于110mmHg,钙离子拮抗剂解痉。,解痉 脑保护药物的应用 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高压氧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急性肾衰,复苏效果的评估,心肺复苏效果监测 自主心跳、呼吸恢复 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面色转红润、血压恢复 PETCO2监测 PETCO2突然增加,并超过5.3 kPa(40mmHg),是重建自主循环的最早征象 脑复苏效果监测 脑功能恢复的顺序大致为心跳呼吸对光反应 吞咽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痛觉反应头部转动 四肢活动听觉反应意识恢复视觉恢复,从五方面判断:瞳

14、孔、面色、神志、呼吸和脉搏。 若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应,面色转红、神志渐清、有脉搏、有自主呼吸,说明心肺复苏有效。,脑完全性缺血经积极治疗,可有如下转归: 完全恢复 神志完全恢复,无神经后遗症,能恢复正常工作。 意识恢复 但有智力减退、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皮层下生存 意识丧失,但有呼吸及脑干功能。 脑死亡 指全部脑组织(包括脑干)的不可逆损害。,心肺脑复苏的成功要素,存活链(chain of survival) ,包括早期诊断,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击除颤及早期进一步治疗4项,而早期电击除颤是病人存活的关键 分秒必争 维持循环与呼吸 降低颅内压 严密防治感染,停止抢救的指征 (1)严重的无法修复的颅脑、心、肺、肝等创伤。 (2)常温下未行心肺复苏术,30分钟以上。 (3)常温下正规的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病人出现瞳孔扩大,无呼吸恢复,无心跳恢复,尸僵尸斑出现。 (4)脑死亡:无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脑干反射消失、脑电图平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