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简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695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心肺脑复苏(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心肺脑复苏(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心肺脑复苏(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心肺脑复苏(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脑复苏(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简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北京丰台医院 外科 周跃宁,一、 概述,CPR 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以有效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脏骤停以后,组织细胞缺氧,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功能最易受损,因此,复苏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心跳呼吸恢复,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近代已将CPR扩展为CPCR。,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目

2、的是防止和救治突然的意外死亡,而不是延长无意义的生命。包括三个阶段,即: 初期复苏(BLS)、 后期复苏(ALS) 复苏后治疗(PRT) 。,病 因(Causes) 心脏:心性猝死,心律失常,急性心梗 呼吸:肺栓塞、呼吸道异物 意外:淹溺、雷击、中毒、自缢、交通事故 脑损害:脑内疾病、脑外伤 内环境:感染、休克、水电解质、药物中毒 麻醉手术意外:迷走神经反射、缺氧、CO2蓄积、麻醉过深、麻药过量、麻醉平面过高、体位变动、大血管受压以及牵拉、手术意外,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1992年全美CPR会议提出,2005国际指南会议重申 , 提高存活率的4个关键步骤,相互衔接,环环相

3、扣,Early access Early CPR Early defibrillation Early advanced care,复苏程序- BLS阶段,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目的在于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力争呼吸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 BLS阶段的ABCD A Airway 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有效的)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有效的)人工循环 D Defibrillation 电击除颤,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循环停止10s,大脑因缺氧即昏迷,故意识消失当为首要表现,判断方法: 拍打或摇动 、 大

4、声呼唤,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判断有无呼吸 方法: 耳面靠近患者口鼻感觉气息,听有无气流呼出声音,眼睛同时观察胸廓起伏。 时间不超过5秒钟,心跳停止者多无呼吸,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判断有无心跳 方法: 触颈总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钟!,若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即可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 应争取在20s内诊断清楚即开始实施CPCR,切记应避免不必要的延误- -找听诊器听心音、反复量血压、等待ECG等,以免延误复苏时间。,放置体位:应将患者仰卧于一块硬的平坦的平面,去枕。 如患者俯卧,应使患者头、颈与躯干保持同一平面,以至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移动,成仰卧位。,Air

5、way-开放气道 (A),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有效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昏迷病人易出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最常见的是舌根后坠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引起的 呼吸道梗阻。,Breathing-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类: 徒手法人工呼吸,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适于现场复苏; 器械或呼吸器人工呼吸,主要用于后期复苏和复苏后处理。 有效的人工呼吸,应该能保持病人的PaO2和PaCO2接近正常,是保证人工循环得到新鲜气体的前提。,Breathing-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是提供患者氧气和通气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潮气量约500600ml 频率: 810次/mi

6、n 开始通气次数:连续吹 气2次,时间应持续 1s以上,Breathing-人工呼吸,利用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的效果较徒手人工呼吸更有效。,面罩呼吸囊人工通气 (简易呼吸器) 呼吸囊-活瓣-面罩装置,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机制:胸骨中下1/2加压, 增加胸内压(胸泵)或直接挤压心脏(心泵),促使血液流向肺部及其他重要脏器 胸泵机制?心泵机制? 何为主导,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近年主张胸泵学说,总之有效。 动脉压可达80-100mmHg,能起到防止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的作用,胸外心脏按压,体位: 硬板床或地面仰卧, 头不高于心脏,或下肢略抬高 按压部位: 胸骨下半部分 (下1/2处) 手法: 一掌根

7、置于按压点,另掌根覆于前手,手指翘起 ,肘关节与胸骨垂直下压,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幅度:45cm 频率:100次/min 按压/放松时间: 1:1 按压/呼吸比: 30:2 30次中间不换手,完成4轮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通气后再判。,当两人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当轮换按压者,以防止按压者疲劳,按压质量下降。,胸前拳击复跳: 1920年有作者报导用此法成功抢救一例心脑缺血综合征病人。 实验证明一次拳击可产生 5瓦.秒电能。 仅用于: 呼吸心跳骤停在 1分钟以内者; 室速或室颤早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8、。 手法为: 术者握拳,以尺侧基部由20cm高处给被复苏者胸骨中部以快速击,仅此一次。,其他人工循环技术,开胸心脏按压,有创性CPR 方法:开胸,用手直挤压心脏 特点:心肌和脑血流量明显增高; 技术上要求高,难以立即开始; 须在医院内进行 目前作法:院内一般先行胸外按压,效果不 佳时,有条件者可尽快开胸。 心脏停搏发生于严重胸外伤、开胸手 术中,应首选开胸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存活链的重要环节,提前到BLS阶段 2000指南要求: 院内3分钟内完成 ; 院外5分钟内完成,心跳骤停ECG分三类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停顿ventricular standst

9、ill asystole cardiac standstill 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EMD,心跳骤停结局,三种类型的血流动力学结局相同: 有效循环停止 全身性缺血缺氧 心室颤动值得高度重视 发病率最高 复苏成功率最高,电击除颤,电除颤越早越好: 心跳骤停后,最常见的初始节律是室颤 室颤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是电除颤 除颤成功可能性,随时间推移而迅速减低 每延迟1min成功率下降7-10%。1min内除颤,存活达90%,5min下降到50%,7min30%,9-11min10%,超过12min只有2-5%。 数分钟内,室颤有可能转为更恶性的心

10、律失常(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顿),电击除颤,电击除颤机理: 一定强度的电流瞬 间通过心脏,使所有心肌纤维同时去极化并处 于不应期 ,从而消除异位节律,使室颤终止, 恢复窦性节律 推荐CPR与除颤联合应用,即:5个CPR 后进行电除颤,除颤后立即开始CPR。,电击除颤,除颤电极部位: 标准位 (胸骨右缘2肋间、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 除颤电能(成人,体表) 成人单向波除颤首次和系列电击能量为360J; 双向波成人电除颤为200J。,第二阶段:后期复苏,初期复苏的继续,又称高级复苏或高级生命支持。 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内容包括: 呼吸道的管理 呼吸器的应用

11、 监测 药物治疗 体液治疗 起搏器治疗,后期复苏,呼吸道管理: 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适合自主呼吸已恢复者) 气管插管(获得最佳通气;机械通气治疗) 气管切开(不适宜气管插管;长时间机械通气) 呼吸器的应用: 简易呼吸器(呼吸囊活瓣面罩装置) 多功能呼吸器(能调节呼吸参数、监测、报警),后期复苏,监测: 心电图(鉴别心室纤颤or心室停顿) 多功能监护仪(心率、血压、血氧等) 尿量、尿常规 中心静脉压 血气分析(PaO2不低于8kPa;PaCO2在4.8-5.3kPa),药物治疗-用药途径,心内注射 (慎用,禁用碳酸氢钠) 静脉注射(外周静脉、中心静脉通道) 气管内用药(禁用碳酸氢钠) 骨髓腔内注射

12、 均有效,各有利弊,药物治疗-肾上腺素,心脏复苏时首选药物。主要作用: 兴奋受体 1、收缩外周血管,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 ; 2、收缩外周血管,但不收缩脑血管,故增加脑血流量 ; 3、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提高电除颤成功率。 标准剂量:0.51mg,必要时重复(5min) 心肺复苏时受体作用不重要,药物治疗血管加压素,一种抗利尿剂,大剂量使用可产生非肾上腺素样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建议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结合应用。 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为40u,药物治疗-阿托品,效应: M受体阻滞剂 降低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增强窦房结兴奋性 加快房室传导 用途:

13、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对抗胆碱能作用所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 血压下降,药物治疗-阿托品,用法: 心跳停止: 1mg IV,35min重复 心动过缓: 0.5mg IV,使HR达60次/分以上 总量3mg可获完全性迷走神经阻滞,药物治疗-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可抑制心室的异位激动,还能提高心室纤颤的阈值;应用利多卡因不但可减少心室纤颤的发生,还能为电击除颤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本身也有除颤的效能。 用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缓解室颤复发 首次用量:11.5mg/kg 缓慢静脉推注 或以2-4mg/min速度静脉滴注 追加量:0.5-1.5mg/kg,每5-10m重复 总量

14、可达3mg/kg 心跳骤停抢救时剂量宜大,药物治疗-碳酸氢钠,根据酸碱平衡的“宁酸勿碱“原则,补碱应慎重,以免导致医源性碱血症,对机体危害更大。碱血症并不能提高除颤的成功率和最终成活率;碱血症使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左移;NaCO3离解出的HCO3-与H+结合又可产生大量的CO2,后者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形成“反常性“细胞内酸中毒;碱血症使K+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而致低钾血症,严重时可危及心脏。,药物治疗-碳酸氢钠,CPR时纠酸的主要手段: 充分的肺泡通气 尽快恢复组织灌注 只有在复苏的固定手段(除颤、心脏按压、插管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后,才考虑应用。初始剂量:一般为5%碳酸氢钠

15、100ml( 1ml=0.6mmol ),其后每10min,给50ml,应以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药物治疗-钙剂,生理状态下,Ca+在心肌收缩和冲动传导时起重要作用 (收缩力增强;收缩期延长) 心跳骤停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内Ca+超载,补钙过多致高钙血症可能,可使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形成“石头心”的机会增多,反而有害 回顾和前瞻性研究显示,是时用钙剂无效故抢救心跳骤停,不宜常规补钙。,药物治疗-钙剂,适应证: 高钾血症 低钙血症 Ca+通道阻滞剂中毒 用法: 10%氯化钙24mg/kg,缓慢静脉注射 10分钟后酌情给10%葡萄糖酸钙58ml,药物治疗多巴胺,适用于低血压或(和

16、)心功能不全者。 作用与剂量有关: 1-3g/(kg*min)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有扩血管作用,不增加心率和血压; 410 g/(kg*min)主要兴奋肾上腺能受体,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排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不明显; 10 g/(kg*min)以上,明显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心动过速和心排出量降低。 使用剂量:开始量以25 g/(kg*min)的速度静脉输注,根据血压调节。,第三阶段:后续生命支持,复苏后处理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基本内容: 全身支持,防治MODS 脑复苏,后续生命支持- 维持有效的呼吸,复苏后检查-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有无肋骨骨折、气胸或肺水肿; 机械通气治疗-用于自主呼吸未恢复或自主呼吸功能不足者;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良好的PaO2、PaCO2及PH; 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