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62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调适(基层工会2013.9月5日)(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 与调适,莱钢培训中心:付本生,电话:18663495719,邮箱:,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为了使人类达到最充分的健康状况,就必须向所有人普及医学的、 心理的以及其他有关的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人们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2012年4月,联合国首次公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 时间跨度从2005年至2011年,调查对象是全球156个国家。 在被调查的156个国家中,丹麦芬兰挪威列前三,中国香港列 第67,美国列11,中国排名在112位, 索马里(海盗国家)名列111位, 毛里塔尼亚(奴隶制)名列113位, 多哥(战火中)列156,报告分析:富裕的国家国民

2、幸福感比较高,但是,财富的多 寡也并非是国民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 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接受央视 采访时表示,自己“不知道”是否幸福 ,在被董卿追 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 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 重重,能幸福么?”,镜头一:,社会在快速发展 欲求在快速增加,镜头二:,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 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该位 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 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

3、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 答道:“我姓曾。,我的幸福你给不了, 我的幸福你不知道,记者:大爷,打扰一下,您在收瓶子是吧,您今天 上午收了多少瓶子了? 浙江海宁捡瓶子的老人:73岁。 记者:73岁了是吗? 老人:1瓶1角钱。 记者:您收了多少个瓶子了? 老人73岁:我现在是(靠)吃着政府啊, 吃了政府的低保,650块一个月,政府好。,镜头三,假如:是您面对记者的这种提问,会做何种回答?,曾经,我们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钱了,就会幸福。 可是,当中国GDP增速屡创新高,太平盛世如日中天, 却发现我们居然说不清楚什么是幸福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快速改变着城市、乡村的生活,周围的 一切变化无时不在提醒着

4、人们,只有拼搏才有可能享受眼 前的这种新奇,但当人们筋疲力尽地走到了跟前,却发现 新的目标似乎离我们更远-,一家咨询机构对22个国家, 2万多人的调查数据表明, 只有9%的中国人认为自 己是个快乐的人, 换句话说,十个人中有 九个不快乐。,您认为在当前危机形势下对职工带来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什么?,收入,您认为在当前危机形势下对中层干部带来心理困扰最大的是什么?,工作,课程设计:,二、员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三、心理健康调适,一、认识心理健康,一、认识心理健康,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 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 健康。 “健康不仅是躯

5、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WHO阿拉木图宣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幸福人生的底座!,健康的核心心理健康,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平衡,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的一种良好心理效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台湾学者黄坚厚教授提出了简明综合的四条标准:,第一,心理健康的人能工作,能够把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他乐于工作, 能够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第二,心理健康的人有朋友,他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 正面的态度(尊敬、信任、喜悦) 多于反面的态度(嫉妒、憎恨、 怀疑、畏惧),第三,心理健康的人对他本身有适当

6、的了解 并进而悦纳自己,他愿意努力发展其 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 能安然接受,而不做无谓的怨尤。,第四,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他对生活中的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处理, 而不企图逃避,心理健康的人未必都能 解决他碰到的一切问题,但采取的方法 总是积极的,适应方式也是成熟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借鉴: 第一,智能良好。 第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 第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四,人际关系和谐。 第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第六,要保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第七,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要适应(超常),自我评价:本人不觉得痛苦。在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

7、的感觉。,社会评价:社会功能良好。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他人评价:他人没感觉到异常。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心理健康标准的简单把握,心理健康问题的呈现方式,身体信号,持续疲劳感、周身乏力、局部僵硬感、记忆差、 过度肥胖或消瘦、睡眠差、脏器疾病-,心理信号,情绪抑郁、兴趣减退、消极、烦躁不安、莫名 恐惧、无由来担忧、无名火、疑心-,认知信号,对工作中新的变化产生莫名抵触、对工作中的失误 自责或抱怨他人、不能很快的从消极状态中走出来, 因某些事件导致价值观改变-,人际关系信号,内心孤独、与周围沟通逐渐减少、现实中无法信任、 对某种活动或事项产生依赖、困难挫折面前易走极 端-,心理健康问题不容

8、忽视,10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职工存在心理问题; 64%的受访者认为“心情低落时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 62%的受访者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是心理疾病,出现心理问 题是很平常的事”-,一方面:,大家口头上是认可的,目前,炼钢厂、特钢事业部、焦化厂作为全集团的 心理疏导工作的试点单位,已经建起了相对比较规 范的员工心理疏导基地,在配备了专业设施的基础 上,还拥有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另一方面:,有多少员工会主动走进去接受咨询?,行为上是排斥的,许多人不了解的一项欧盟禁令:禁止医疗器具中的汞制品进口,许多人不了解的一种现状:室内空气污染=车祸,不了解真相不等于真相不存在,开展心理疏导的意义,1

9、、提高基层思想工作主动性,时代不同了,员工的自身需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面对差异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教育方法的被动性就显现出来了,而心理疏导工作的及时跟进,增强了主动性。,您认为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区别在哪?,心理疏导工作,充实和完善了传统思想教育 工作的方法体系,更加注重研究个性差异的 特点,从教育对象的气质、性格、智力、能 力、需要等特性把握上更客观、准确,分析 更到位。,通过心理疏导工作,密切关注职工情绪变化, 主动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充分尊重职工个性 特点和心理诉求,使其将负面情绪理智地宣 泄出来,缓解工作、精神和生活的压力。,2、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仅要做好常态下员工的心理疏

10、导工作,而且要 更加重视做好突发事件中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突发事件中的心理疏导意义在于及时做好员工的 思想工作,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保持正常的 生产生活秩序。,3、改善员工心理健康,一名健全的企业员工不但拥有健康的体魄、出色的 工作技能,而且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但由于社会、 工作、家庭乃至个体的性格影响等,员工心理健康 普遍存在诸多隐患。,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一方面会通过心理影响 生理,导致疾病,特别是各种严重慢性疾病出 现,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和癌 症等;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社会适 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看问题、处理问题容易 走极端。,心理专家示警:,提高意识不是一句空话

11、!,二、员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诱发人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人际 关系紧张、成长环境恶劣、重大生活事件的强烈 刺激、无处不在的压力、身体疾病折磨等因素。,需要关注的是,许多人的心理问题纠偏都是通过家 人及自我的抚慰实现的,有的解决的到位,有的就 可能埋下隐患。,2011年3月17日,公司宣传部组织了一次职工心理疏导调查, 通过对普通职工、管理人员、科级干部三个层次,17个单位 的问卷分析发现,影响职工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工作问题。,56%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很不顺心时最需要心理疏导。 (一般职工58%,管理人员:48%,干部:67%),41%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压力大最容易导致出现心理问

12、题。 (一般职工:37%,管理人员:44%干部:48%),1、工作问题是引发职工心理问题的直接根源,一位心理学家表示,在工作中,当企业提出的要求 超出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时,人们会感到紧张, 甚至造成如缺勤、想离职、事故增多以及体力衰竭、 精神恍惚、效率缺失、轻度抑郁和自杀倾向等一系 列心理疾病。,企业快速发展与个体成长的相对滞后,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的现象,“工作倦怠”几乎成了职场人士的“通病”。,情绪衰竭 指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激情,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 玩世不恭 指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不投入

1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 成就感低落 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职业倦怠,工作、家庭难解的“结”心理冲突,成年,正是员工经验逐渐丰富、能力不断展露的时期,也是 一个人创业的最佳期,为了有所成就,员工普遍有一种紧迫 感和压力感,并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和工作。可是当结了婚 生儿育女后,家务缠身,应酬不断,经常因此影响了工作和 学习,本想在岗位上大干一场,但又不得不面对老的和小的, 常处于纠结之中。,选择清静,要失去功名; 选择拼搏,就顾不得天伦之乐; 要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必然要放弃一些休闲与自由。,人生总有得失。 在得到的同时又格外在意那些失去的,就永远不会内

14、心平衡!,2、民生问题是引发职工心理问题的现实根源,感到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差异,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城市居民之间,城镇农村之间,东西部之间存在较大的财富极差。,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 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 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 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推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今日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 基尼系数为0.

15、61-,员工是企业生产的骨干力量,也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当员工认为付出的辛勤汗水与收获的精神鼓励、物质报酬不成正比的时候,就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严重者还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失去奋斗的目标。,深层次因素:不患寡而患不均,买不起房焦虑,买不到房焦虑,买了房照样为还贷焦虑。 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后,有的会寝食不安,严重的会患上 购房抑郁症、后悔综合症等。,攒钱速度追不上噌噌上涨的房价,子女读书贵、择校难引发忧虑,专家指出,学校特别是高校学费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 教育的投入不足。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至今没有 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 (08年是3.3%,09年是3.09%、10年有望4

16、%,09年美国是7.7%),子女就业问题,身体状况与成就欲望之间的困惑,这一困惑常常是在人到中年后才产生的,中年人常常有力不 从心的感觉,一方面,成年人要担当多种角色,责任感日渐 强烈;另一方面,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身体精力已不 如从前,往往产生壮志未酬的失落感,,3、社会地位是引发职工心理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时 期,利益格局被调整,各种思潮激荡,部分职工的思 想受到负面影响,产生了一些失落、悲观心理。,过去是工人老大哥,现在有弱化主人翁地位的倾向,过去当工人、穿工装自豪满满,现在感到不如经商、当公务员风光。,课堂调查: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从工的举手,4、信念弱化是引发职工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信念弱化是指基本上没有什么信念或虽有某种信念但不坚定, 而导致的心理怯懦。 工作没有一定的奋斗目标,做事不坚持原则。 在生活中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