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60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2018-06-5李超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心律失常科 李超帆,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危害,心慌+脉搏不齐=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定义,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房室传导存在时)。,房颤的发病率,发病率:,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约占心律失常总数的15% 是继室性早搏后的第二位常见、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人群约:据全球统计2090万(男性)、1260万(女性) 发病率:1215万/年 近年来发病率正急剧上升,房颤的发病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 0.5% (50-59岁) 5% (6

2、5岁) 8.8% (80-89岁) 男性多于女性,多种病因或诱因可促使房颤发作,瓣膜性心脏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衰,病因,其他急性、暂时性的诱因,房颤的分类,2016 ESC指南将房颤分为初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五大类。,很多房颤患者是无症状的 其症状与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和不规则心室率高度相关 疲倦 呼吸急促 发作性头晕 晕厥及晕厥前兆 胸痛 心悸 中风,房颤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健 康 心 脏,房 颤,检查手段 1、心电图:心电图是房颤检查的最主要手段。但常规心电图仅能发现房颤发作

3、时有意义。 2、动态心电图:能发现或提示部分无症状性房颤或夜间发作的房颤。 3、埋藏式心脏记录仪:能准确记录到房颤的发作情况,缺点是费用相对高,而且要植入到体内。 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房颤发作可导致卒中风险高,预后差,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极高,房颤患者卒中发生比例,住院患者,80岁住院患者,非瓣膜病房颤患者,P0.01,房颤伴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差,房颤发作导致心血管风险增高,房颤显著增加左室功能不全风险1,房颤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相对风险增加,20%-30%房颤患者存在左室功能不全,房颤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40% 房颤患者需住院治疗,15-30% 房颤患者

4、存在严重症状或制动状态,认知功能下降 发生血管性痴呆,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5大治疗策略,从5个领域评估新诊断的房颤患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受限,症状严重; 存在诱发因素(如甲状腺毒症,脓毒症或术后房颤)和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卒中风险和需要抗凝治疗; 心率和需要心率控制; 症状评估和节律控制的决策,治疗策略,理想结果,患者获益,提高预期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生理和社会活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卒中,症状改善,保留左室功能,症状改善,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心率控制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 复律,导管消融术, 外科手术,急性心率和节律控

5、制,管理诱发因素,评估卒中风险,评估心率,评估症状,房颤患者的复律方法,预防血栓形成,电复律,药物复律,导管消融,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心脏的电学特性,抑制异常心脏节律,恢复正常节律,对于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首选治疗,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 目的是中断心脏的异常电学特性,恢复正常心跳,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奎尼丁,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胺碘酮,胺碘酮维持房颤患者窦律显著优于Ic类药物和索他洛尔1 如患者未能

6、自行转复可行药物转复或同步直流电转复 胺碘酮有效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2 如不能确定房颤持续时间及左心耳有无血栓,转复前均充分抗凝,转复药物,室率控制,房颤复律与心室率控制的药物,胺碘酮,钙拮抗剂,导管射频消融术,定义: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消融设备送入心脏,通过高频电流能量造成局部心肌坏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原理: 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以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导管一点一点进行消融,使点连成圈,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冷冻球囊消融术是射频消融之后发明的新技术,也称为第二代消融术。医生采用冷冻消融球囊导管对患者的肺静脉进行隔离,使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抗凝治疗贯穿了房颤患者的各个阶段的治疗策略,总 结,我国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是急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急性心梗和急性卒中的死亡风险 根据权威指南对急性房颤发作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争取患者最大获益,治疗手段包括抗凝、控制心室率和复律,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