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 (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52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遗传 (2)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微生物遗传 (2)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微生物遗传 (2)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微生物遗传 (2)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微生物遗传 (2)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遗传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遗传 (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与菌种选育,遗传(heredity) 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子代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与亲代相似并能稳定的代代相传的特性,变异(variation) 微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使子代微生物与亲代存在的差异,表型(phenotype) 指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 遗传型 + 环境条件 表型,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 的物质基础 核 酸,一、证实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 基础的经典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三)植物病毒重建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 F.Griffith 肺炎链球菌 S型菌株-菌株形成荚膜、菌

2、落表面光滑、致病 R型菌株-菌株不形成荚膜、菌落表面粗糙、不致病,平板培养实验,热死S菌 不生长 活 R 菌 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菌 长出大量 R菌 S菌 活R菌 + S菌无细胞核酸抽提液 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10分钟后 用捣碎器 使空壳脱离,吸附,离心,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二)噬菌体感染实验,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1.染色体:真核生物:DNA与组蛋白 原核生物:DNA或RNA 2.质粒:原核生物:DNA,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基因 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碱基顺序的片段

3、,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突变 指生物体的表型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一、基因突变类型,1、按突变的范围分: (1)基因突变( 点突变) (2)染色体畸变,2、按突变引起的表型改变分:,形态突变型 致死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 营养缺陷突变型 抗性突变型 抗原突变型,3、按突变的条件和原因分:,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二、基因突变的特点,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 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突变的 几率:10 -9 -10-6 。 诱发性:诱变因素可提高突变率。,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 互相影响。 稳定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 可逆性:

4、突变的基因与原始基因在 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变。,三、基因突变的机制,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转换 碱基置换 颠换 点突变 缺失 移码突变 添加 诱变 缺失 重复 畸变 添加 插入 突变 易位 倒位 自发突变,第三节 微生物基因重组,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或遗传重组 作用:重组可使生物体在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新遗传型的个体,原核微生物遗传物质传递的方式 1、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

5、基因组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转化 转化后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transformant),2、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一部分遗传物质导入受体菌,使受体菌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异 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导子(transductant) 转导过程不需要细胞接触,而是以噬菌体为载体,3、 接合(conjugation),通过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传递遗传物质,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conjugant),4、溶源性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

6、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性质:表面上与转导相似,而本质上不同于转导。,与转导的区别: 1、当宿主丧失其原噬菌体时,通过溶源转 变而获得的新性状也随之消失。 2、温和噬菌体不携带来自供体菌的外源基 因,是噬菌体自身基因使宿主获得新性状 3、获得新性状的是溶源化的宿主细胞,不是 转导子。,第四节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一、自然界工业菌种筛选程序 第一步:采样 第二步:增殖培养 第三步:培养分离 第四步:筛选 第五步:毒性试验,例:从自然界筛选工业化生产 酸奶用乳酸菌的程序,1、采样: 目的:采到含有乳酸菌的样品 要点:要有针对性 采用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2、增殖培

7、养: 目的:使乳酸菌增多 要点:选用适合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 创造适合乳酸菌生长的培养条件,3、培养分离: 目的:得到乳酸菌的纯培养 要点: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采用划线法、稀释倾注平皿法等 采用合适的培养条件,4、筛选: 目的:选择产乳酸等特性优良的 乳酸菌株 要点:进行鉴定,确定是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研究 生产特性研究,5、毒性试验: 目的:检查对人是否有毒害作用 要点:分离菌的致病性检测, 如致敏性、毒素检测,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步骤,第一步:出发菌株的选择 第二步:同步培养 第三步: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第四步:诱变处理 第五步:中间培养 第六步:分离和筛选,第五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及

8、复壮,一、微生物菌种保藏,1.目的 (1)存活,不丢失,不污染 (2)防止优良性状丢失,2. 原理 (1)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 (2)创造长期能降低微生物代谢强 度,难以发生突变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加保护剂等,3. 菌种保藏的方法,(1) 斜面传代低温保藏法 方法:把菌种管置4冰箱保藏, 定时传代 保藏时间: 3-6月 适用范围:大多数微生物,(2)石蜡油低温保藏法 方法:将培养有微生物的培养基加石蜡油,橡皮塞取代棉塞封口、置于低温下保藏 保藏时间:1-2年 适用范围:丝状真菌,(3)干燥-载体保藏法 方法:将菌种置于土壤、细沙、麸皮 滤纸、硅胶等干燥材料上,干 燥环境保藏 保藏

9、时间:1-10年 适用范围:放线菌、芽孢菌和霉菌孢子,(4)真空冷冻干燥法 方法:将加有保护剂的菌液在冻 结状态下予以真空干燥 保藏时间:5-15年 适用范围:各种微生物,(5)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方法:将菌种置于保护剂中,预冻后 保存在液氮超低温( -196) 容器中 保藏时间:15年以上 适用范围:各种微生物,4、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IPL),二、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1、菌种的退化(degeneration)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

10、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退化,(1) 常见的退化现象,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抵抗力减弱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 对宿主寄生能力下降,(2) 防止菌种退化的方法, 合理的育种 选择和创造合适的培养条件 控制传代次数 采用不易退化的细胞进行传代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2、菌种的复壮(rejuvenation),(1)概念:使退化的菌种恢复原来优良性状 狭义的复壮:从退化的群体中找出 未退化的个体 广义的复壮:利用自发突变不断地 从生产中选育优良菌种,(2)菌种的复壮措施, 纯种分离:采用平板划线法、涂 布法、倾注法等进行分离 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 联合复壮:对退化菌株用高剂量 的紫外线等因素处理进行复壮,小结,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实核酸是遗传变异 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类型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三、基因突变的机制 第三节 微生物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4种方式,第四节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一、自然界工业菌种筛选程序 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第五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及复壮 一、微生物菌种保藏 二、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