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4847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8.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检查方法 第二节 正常CT、MRI表现 第三节 常见病的CT、MRI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 头颅平片 脊椎平片 二、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立体摄影 放大摄影,三、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 气脑造影和脑室造影 脊髓造影 四、CT检查 平扫CT 增强CT 脑池造影CT,五、MR检查 平扫 增强 功能成像 灌注 弥散 波谱 BOLD,头颅侧位平片,脑室碘水造影,CT检查,MRI检查,CT,MRI,头颅平片,常规脑血管造影 DSA减影后 DSA未减影,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一、头颅平片 1、颅顶 颅顶骨厚度和结构 颅缝 脉管影像 脑膜中动脉:线条样密度减低影 板障静脉沟:网

2、状或树枝状密度减低影 静脉窦:带状密度减低影,脉管影像 导静脉:贯穿颅骨的静脉,短小、弯曲的 密度减低影 蛛网膜颗粒:中线旁、边缘清楚而不规则 的密度减低影 脑回压迹 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蛛网膜颗粒压迹,颅骨的血管沟,2、颅底 前颅凹 中颅凹 后颅凹 3、蝶鞍 前后径:816毫米 平均:11.5毫米 深 径:714毫米 平均:9.5毫米 宽 径:820毫米 平均:15毫米,4、颅内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 直径0.5厘米以下,成人40% 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 侧脑室脉络膜丛钙化,二、颈动脉造影 动脉期 微血管期 静脉期 三、气脑造影和脑室造影 显示各脑室和脑池、脑沟 四、脊髓造影 五、

3、CT 六、MRI,正常CT表现,以脑实质的CT值作为窗位依据,颅骨呈高密度,脑实质呈中等密度,脑脊液呈低密度 为横断面图象,不同层面显示不同的解剖结构,通过交叉池层面,通过脑底层面,通过三脑室层面,通过松果体层面,通过胼胝体压部层面,通过颅顶层面,通过侧脑室体部层面,一、颅脑外伤 头颅平片:颅骨骨折、颅缝分离(2mm) 脑血管造影 CT MRI,第三节 常见病X线表现,颅骨线形骨折,颅骨凹陷性骨折,颅脑外伤CT和MRI表现 硬膜外血肿 表现 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常位于骨折处 边界锐利 一般不超过颅缝 可见占位效应 邻近脑组织局限低密度区,硬膜外血肿 MRI表现 颅骨内板下梭形异常信号区

4、边界锐利 急性期 T1WI:等信号 ;T2WI:低信号 亚急性&慢性期 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硬膜下血肿 CT表现 MRI表现 急 性 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 T1WI:等信号 高密度影 (等/低 少) T2WI:低信号 亚急性 新月形或过渡形 T1WI:高信号 高密度或等密度 T2WI:高信号,慢性 早期(1月以内) 过渡形高、低混合密度 T1WI:稍低信号 中期(1-2月) 双凸形低密度 T2WI:高信号 晚期 (2月以上) 过渡形或新月形低密度,硬膜下血肿 CT表现 MRI表现,脑挫裂伤 脑挫伤呈低密度区,边界欠清 无/有轻度占位效应 脑挫裂伤则为低密度中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 病侧脑室

5、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脑内血肿 CT表现 高密度区,边缘不整齐 周围可有脑挫伤和水肿 病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破入脑室可形成脑室铸形,硬膜下水瘤 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 CT值接近脑脊液 占位效应轻 好发于幼儿、额颞部 可发展为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后遗改变 脑萎缩 脑积水 脑穿通畸形,二、颅内肿瘤 头颅平片 颅内压增高征 肿瘤定位征 肿瘤定性征 无异常发现,颅内压增高征(只表明颅内病变) 颅缝增宽(多见于儿童) 脑回压迹增宽、显著 蝶鞍扩大(成人明显) 鞍背后床突骨质吸收 肿瘤定位征 肿瘤钙斑 局限性颅骨改变 颅内生理钙化移位 定位性蝶鞍变化,肿瘤定性征 脑膜瘤

6、:钙斑,局限性颅骨改变,一侧脑膜中动脉沟增粗 垂体瘤:蝶鞍呈鞍内型(球形) 听神经瘤:内听道扩大,骨质吸收 颅咽管瘤:典型壳状钙化、鞍上型蝶鞍 (鞍背缩短),脑血管造影 血管受压、分开或聚拢、拉直、移位 肿瘤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恶性胶质瘤:肿瘤血管、血窦、静脉早现 脑膜瘤:脑膜动脉供血、放射状或密集网状肿瘤动脉、肿瘤染色 转移瘤:多发、棉团影、静脉早现 气脑造影和脑室造影 可定位诊断,常见脑肿瘤CT和MRI诊断 胶质瘤 CT表现 1级胶质瘤 低密度 多数周围无水肿 一般不强化或轻度强化(除毛细胞和肥胖细胞型外) 不少有钙化,3、4级胶质瘤 多侵及大脑深部 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 钙化甚少 周

7、围有中到重度水肿 增强扫描呈边界清楚的不均匀密度强化以及环状或花边状强化 2级胶质瘤 部分与1级者相仿;部分与3、4级者类似 不均匀密度病灶,不强化 病灶边缘连续或断弧线状强化 囊性病灶的附壁结节强化而无囊壁强化,胶质瘤 MRI表现 良性胶质瘤 T1W 低信号,T2W为高信号 多数周围水肿轻 占位效应轻 一般不强化或轻度强化(除毛细胞和肥胖细胞型外),恶性胶质瘤 多见于4060岁 好发于额叶和颞叶 常沿胼胝体向两侧呈蝴蝶状扩散 少数可为多发性 囊变、出血、坏死 周围有中到重度水肿 边界清楚的不均匀密度强化以及环状或花边状强化 可随脑脊液种植转移,胶 质 瘤 T1 加 权,胶 质 瘤 T2 加

8、权,胶质瘤Gd-DTPA增强后,脑膜瘤 CT表现 常见于大脑半球凸面,矢旁、镰旁、蝶骨 嵴、颅底、CP角和侧脑室 均匀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灶 少数可有囊变、坏死低密度区 可见钙化;部分呈砂粒样 周围为低密度水肿或积液 邻近骨增生或破坏 明显强化,脑膜瘤CT平扫,脑膜瘤CT增强,脑膜瘤 MRI表现 T1W和T2W上常与脑组织呈相同信号 钙化呈低信号 占位效应可不明显 邻近脑组织受压萎缩,可有脑水肿。白质塌陷征 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 可见蛛网膜下腔-血管间隙 邻近骨增生致无信号带增宽 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垂体瘤:先生长于鞍内,可向四周生长 CT表现 微腺瘤 小于1CM 增强垂体内的低密

9、度灶 圆形或椭圆形 垂体上缘上凸 垂体高度增大 垂体柄移位 局限性蝶鞍骨质变化,垂体瘤 CT表现 大腺瘤 大于1CM 平扫表现为鞍上池内等或略高密度病灶 坏死和囊变区呈低密度 钙化罕见 出血为高密度 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 肿瘤边界光整、清晰,垂体瘤 MRI表现 微腺瘤 T1W冠状面薄层扫描显示率高于CT 一低信号强度灶,伴垂体上缘上凸,垂体柄向健侧移位 有时可显示为垂体内一高信号灶 大腺瘤 MRI显示其向鞍上和鞍旁发展情况更清楚,大腺瘤 鞍内肿块 平扫: T1WI等、低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 增强:中等程度均匀强化 可有囊变、出血,致信号不均匀 向周围生长 向上:“腰身征”,压迫视交叉、第

10、三脑室 向下:长入蝶窦 两旁:侵犯海绵窦,听神经瘤:多为神经鞘瘤,开始于内听道长入CP角池 CT表现 多为等或稍高密度病变 长大多有囊变、坏死的低密度区 少见钙化 邻近可有低密度水肿 内听道扩大,骨质吸收 四脑室受压,脑积水 不同程度明显强化,听神经瘤 MRI表现 早期显示听神经局部增粗,后形成肿块 多为T1W等信号病变,T2W为高信号 囊变、坏死可见 不同程度明显强化,三、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闭塞 平片很少阳性发现,可见动脉硬化壁钙化 血管造影:血管中断、变细;远段不显影或通过侧枝循环而充盈 动脉瘤 平片:弧线状或环形钙化;邻近骨破坏吸收,血管造影 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 与载瘤动脉的

11、关系 梭形或囊状,可有蒂与动脉干相连 出血或血肿形成,动脉瘤轮廓模糊,邻近血管可发生痉挛和移位 入口过窄或腔内有血栓可不显影,CT 动脉瘤的CT表现与瘤腔内有无血栓有关 无血栓的动脉瘤 较小时平扫可以无阳性发现;较大时,平扫呈圆形高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均匀增强,并与有关动脉相连 动脉瘤伴部分血栓形成 呈圆球形阴影,中心或偏心为高密度,中间为等密度,周围为高密度边,分别代表动脉瘤内腔、动脉瘤血栓及动脉瘤外层纤维囊壁。造影增强时中心和囊壁明显增强,称为靶征 动脉瘤内完全为血栓组织充满 平扫呈等密度影,造影剂强化时仅出现囊壁增强,巨大的动脉瘤可出现占位效应,如脑室受压、移位等,但动脉瘤周围均无水

12、肿 除薄壁动脉瘤外,有时瘤壁可见弧线状钙化影 动脉瘤破裂后,CT多不能显示瘤体,但可出现出血、梗塞、水肿及脑积水,甚至还可引起脑疝等。其中以出血最为多见,常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郁积于蛛网膜下腔、脑池及脑沟内,也可形成脑内血肿或破入脑室,MR 显示动脉瘤优于CT 无血栓者,T1WI,T2WI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梭形无信号区,边界清楚、锐利 有时可见载瘤动脉 有血栓者, 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AVM) 平片:颅板血管迹影增多,增粗,有时可见钙化影,为弯曲双边形、圈形致密影或不规则小片影 血管造影 一簇畸形血管团,与扩大、迂曲的动脉及静脉相连 静脉过早现影 邻近血管

13、显影不良或变细,CT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根据其伴发的出血、梗塞、软化和萎缩等而呈现不同的CT表现 无并发症时,平扫呈等密度病灶,注射造影剂后呈虫曲状、点状、条索状或小片状增强 伴发血肿时,平扫可呈高密度、低密度及低、等、高混合密度病灶,前者提示为急性血肿,后两者常提示为慢性血肿。注射造影剂后,部分病例病灶周围可显示畸形血管团,部分病例病灶周围呈环状增强 伴发梗塞、软化和萎缩时,平扫呈低密度区,形态为楔形、不规则形或条形,注射造影剂后,除部分病例可显示畸形血管团外,大多不增强,MR 显示AVM优于CT 精确显示其大小和部位 可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可显示畸形血管团及并发的出血、囊变、血栓形

14、成等,T1加权,T2加权,脑出血和脑梗塞 脑出血 CT表现 高密度区,形态、大小各异 周围低密度水肿带 邻近结构受压、移位 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高等低密度变化 水肿3周后减退 35周,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可有环形强化,脑出血 MRI表现 与血肿的期龄关系密切 MRI信号变化特点见P210表,急性早期 T1、T2WI均为等信号 急性期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 亚急性 T1WI :血肿 中心为等信号, 周围为高信号,T2WI:高信号 慢 性 T1WI、 T2WI均为高信号, T2WI上血肿周围有环状低信号带(含铁血黄素),脑梗塞 CT表现 低密度区,形态、大小各异 多数无脑室系统受压、

15、移位的占位效应 数天至2月间,病变区可有脑回状或斑片状强化 梗塞区内可见出血,呈散在高密度区,MRI表现 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 T1W显示梗塞灶内亚急性出血敏感,呈脑回状分布的高信号,左基底节脑梗塞 右基底节脑出血,四、其他疾病 脑脓疡 平片:一般为阴性,可见钙化、颅内压增高征或松果体移位 血管造影 局限性占位征象 周围血管受压、移位、变细和附近血管扩张、增粗 慢性脓疡壁呈薄而均匀环状、半环状致密影,或中央透亮、周边浓白厚薄不均影,结节性硬化 平片:多发、散在密度较均匀,轮廓欠清的钙化结节,大小不等,自数毫米至12厘米。常位于蝶鞍、基底节和脉络丛区 气脑造影:侧脑室壁上腊油凝固样结节

16、不平的轮廓,五、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 髓内 多为胶质瘤 髓外 硬膜外:多为恶性如转移瘤、淋巴瘤等 硬膜下:神经瘤、脊膜瘤,椎管内肿瘤 脊椎平片 椎弓根变平、凹陷、变窄或消失 椎弓根间距扩大 椎体凹陷 椎板或棘突根部受侵 神经源性肿瘤可致椎间孔扩大、边缘整齐、致密硬化;横突、肋骨压迹,椎旁软组织块影,椎管内肿瘤 脊髓造影:明确肿瘤部位、与硬膜和脊髓的关系 髓内肿瘤 脊髓膨大呈梭形 双侧蛛网膜下腔对称变窄,与椎弓根间距离小于正常 完全阻塞时,呈大杯口状 硬膜下肿瘤 梗阻面呈双杯口状 病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健侧狭窄,腰椎碘水造影,椎管内肿瘤 脊髓造影:明确肿瘤部位、与硬膜和脊髓的关系 硬膜下肿瘤 脊髓向健侧移位 硬膜外肿瘤 梗阻面呈锯齿状或毛刷状 蛛网膜下腔和脊髓均向健侧移位 病侧蛛网膜下腔与椎弓根距离增大,椎管内肿瘤的定位诊断,髓外硬膜外肿瘤 蛛网膜下腔缩小,脊髓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影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