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38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实验(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重点内容提示: 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在废水处理等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细菌等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利用微生物的变异性改变微生物菌种性能的途径与方法。,1. 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曲线,几个概念 生长:个体增大; 繁殖:个体数量增多。,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差异?,幼龄菌:指代谢速度快,生长繁殖旺盛的菌体。 (对数生长期) 老龄菌:指代谢缓慢,生长繁殖能力低下的菌体 (衰老期),显微镜直接计数,涂片染色计数,血球计数器计数,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活菌计数法),液体计数法(统计学原理), 重量法,细胞重量法:湿重与干重,细胞含氮量,DNA

2、含量,试比较各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 微生物生长量测定方法,比浊法(悬浮细胞浓度),比例计数法,已知霉菌孢子密度为8108个/ml,根据显微镜视野中比例细菌密度为1108个/ml,在计数区滴加菌液,盖上特制盖玻片,利用毛细作用让菌液充满计数区,细菌计数区面积为1mm2,划分为25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1个小格,计数区的深度为0.02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是1/1250000ml,(1/25mm20.02mm)。,计数时使用油镜,一般数5个大方格的菌数后计算每个大方格的平均菌数。如图所示,大方格中有14个细菌,用每个大方格的平均菌数1250000,即为每ml菌液含菌数。,Petroff-

3、Hausser计数法,。 。,液体稀释法(MPN法),最大可能数量表(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forming unit, CFU),平板菌落计数法,滤膜法,快速计数滤纸片,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无色)TF(三苯基甲臜,红色),比浊法(Turbidity measurement),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如何获得? 根据测定生物量的方法不同,生长曲线分有: 重量法、数量法、浓度法等。,细胞重量,生长率上升阶段:细胞适应环境后快速生长繁殖的阶段, 增代时间最短。 细胞重量迅速增加。 生长率下降阶

4、段:指生长繁殖速率下降(减缓)的阶段。 内源呼吸阶段:利用细胞内物质维持生命,细胞重量减 少。细胞代谢缓慢,趋向衰老死亡。,细胞数量法(缓慢、对数、稳定和衰亡期),单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迟缓期,衰亡期,稳定期,对数期,总菌数,活菌数,试分析细胞数量法曲线各阶段的特点: 缓慢期(适应期) 对数生长期 稳定期 衰亡期 单细胞微生物在分批培养中为什么出现这种生长规律变化?,缓慢期:细胞不繁殖。但酶活跃,细胞物质增多,为繁殖作准备。 指数期:所有细胞的生长繁殖速率以几何级数 (2n)的方式分裂。生长速率最快。 稳定期:新增长细胞数与死亡细胞量基本相等。生长速率减缓。 衰亡期:死细胞多于活细胞,内

5、源呼吸阶段。,接种量影响缓慢期长短与生长速率,营养物浓度的影响,培养温度的影响,关于G (世代时间):,式中:n为繁殖代数; R为生长速率常数;, 接种量影响延缓期长短; 营养物浓度高低影响生长速率; 温度影响菌体生长速率与世代时间。 还有哪些因素(内因、外因)影响着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连续培养,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开放培养(open culture) 具体操作:细胞培养对数期后,以一定速率流入新鲜培养基,并利用溢流方式以同样流速流出培养物。容器内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微生物生长维持在某一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的比较,恒浊器(培养液流速不稳

6、定) 恒浊器中菌体密度较稳定,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应用上:以获得大量菌体生长相平衡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醇等)都可以用恒浊器进行连续发酵。 恒化器(培养液流速不变) 微生物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生长繁殖, 应用上: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如限定底物浓度研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等。,曲线在实践中指导意义 如菌种保藏(乳酸杆菌、解酚细菌等) 发酵工业菌扩培及发酵接种 收获微生物细胞及发酵产品 废水处理 单细胞微生物在这些应用实践中宜采用哪一阶段的生理菌?,曲线在废水处理中的指导意义 生物处理目标:降低以BOD/COD 为指标的有机物浓度,减少 N/P 物质排放量、尽量减少微生物污泥量等。 活性污

7、泥法处理废水,该控制哪一生理阶段的菌群进行处理?试分析各生长阶段处理废水特点。,指数期(生长率上升阶段) 优点:细菌代谢速度最快,净化有机物的效率最高。 缺点:菌体不易凝聚沉淀; 净化后有机物浓度不能达到 排放标准; 微生物污泥量大。,稳定期(生长率下降阶段 ) 优点:菌体沉降性能较好,处理有机物较为彻底。 缺点:污泥量较大。,衰亡期(内源呼吸阶段) 优点:有机物完全氧化,细胞沉降性能与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小。缺点;净化效率慢,有机物质浓度低。,食料/微生物与微生物代谢速率、废水处理的关系,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实践应用: 高浓度有机废水快速处理到一定水质,采用生长率上升阶段的菌体进行运转。 一般

8、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达到排放水标准),采用菌体在生长率下降后期、衰亡期前期进行运转(即延迟曝气方式处理)。为什么?,2.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概念与特性 正变:优良性状提高.如生产菌发酵周期缩短,产量提高;菌种降解物质能力增强等。 负变:应用功能下降.如生产菌发酵力退化,病原菌致病性增强,菌种降解物质能力下降。 变异株易发现:从形态、细胞结构(芽孢、荚膜等)以及生理代谢特性等方面辨别与判断。 微生物遗传保守程度:其大小由不同菌种决定。, 细菌等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物质确定过程: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Griffth)研究两种肺炎双球菌型的毒性。,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

9、。 R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II菌或死SIII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III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II菌和热死SIII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 分离 活的SIII菌,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 SIII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RII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Griffith 转化试验示意,混合培养,RII型活菌,SIII型活菌,SIII型热死菌,RII型活菌,

10、SIII型活菌,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病死,病死,病死,(2)细菌培养实验,(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细胞并使RII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热死SIII菌不生长 活 RII 菌长出RII菌 热死SIII菌长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活RII菌,平皿培养,1944年,O.T.Avery(埃弗里)等从热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纯了各种成分(DNA,蛋白 质,荚膜多糖等),并在离体条件下分别实验。

11、 结果发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具有使R型 细胞产生毒性、小白鼠死亡的能力。,加S菌DNA 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 加S菌的DNA和DNA酶 加S菌的RNA 加S菌的蛋白质 加S菌的荚膜多糖,活R菌,长出S菌,只有R菌,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热死S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DNA组成与构成,胸腺嘧啶thymine,核酸成

12、分:碱基 (嘧啶、嘌呤),戊糖,磷酸。,胞嘧啶cytosine,尿嘧啶uracil(存在于RNA中),鸟嘌呤guanine,腺嘌呤Adenine,戊糖,两种戊糖: DNA所含的糖为-D-2-脱氧核糖;RNA所含的糖为-D-核糖。,糖与碱基构成核苷 (nucleoside),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磷酸与核苷构成核苷酸,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作为DNA或RNA结构单元的核苷酸分别是5-磷酸-脱氧核糖核苷和5-磷酸-核糖核苷。,1953年,DNA的结构通过x射线观察,确 定是两条走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构成的双螺旋 结构。在这种结构中,A-T 、G-C之间以氢键等 方式连接。, 微

13、生物细胞中的核酸, 多数双链DNA ,少数单链DNA。少数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原核微生物除细胞核区外,在细胞质中还存在携带少量基因的环状DNA片段(质粒)。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核是DNA与蛋白质结合 ,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核糖核酸(RNA),RNA分子量比DNA小,主要负责DNA遗传信息的 传递与翻译表达等。 RNA为单链分子,根据RNA的功能,可以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mRNA (信使RNA) Messenger RNA,mRNA约占总RNA的5%,不同细胞mRNA链长和分子量差异大 功能: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合成基地 核 糖核蛋白体上。 如DNA一条链上

14、的碱基:A T G C G T T C C A C 转录成mRNA的碱基: U A C G C A A G G U G 遗传密码:mRNA分子上三个碱基(三联密码)决定一个 氨基酸。,tRNA (转移RNA),约占总RNA的10-15%。 它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识别氨基酸的密码,并将相应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核蛋白体上。 rRNA (核糖体RNA) 约占全部RNA的80%,是核糖核蛋白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rRNA 的功能是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与性状,基因:DNA分子上代表一个遗传功能的片断。 结构基因:决定蛋白质结构的DNA片断。 调节基因:控制结构基因活动的DNA片断。 操纵基因:与结构基

15、因一起,起“开关”作用。,lacZ,lacY,lacA, 性状:表观现象。,生物合成蛋白质, 以DNA为模板转录成mRNA,mRNA合成多肽或蛋白质的模板进入核糖体,后tRNA根据mRNA三联体密码的信号将氨基酸进行运送,在核糖体上完成蛋白质的合成。,细菌等微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碱基置换、转换颠换),移码突变,分子中缺失或增加少数几个碱基对而引起,造成突变点以后全部遗传密码转录与转释发生错误,增添一个碱基,缺少一个碱基,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因,自发突变:微生物自发突变频率为10-410-6。 诱发突变:用物理、化学因素使微生物遗传信息改变,从而得到新的表观现象。 常用的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等,亚硝酸、硫酸二乙酯、过氧化氢等化学试剂。,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基因重组(或遗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供体、受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等。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几个基本概念,。,转化(Transformation),。,接合(Conjugation between different bacteria),。,原生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