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8274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第04章-细菌的遗传变异(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医学院 黄红莹,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基因突变 遗传变异的意义,形态结构变异 抗原性变异 菌落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看我七十二变!,(一)形态结构的变异,1.细菌的L型变异:因胞壁缺陷,而呈多 形性。 2.细菌的特殊结构变异:荚膜(肺炎链球 菌)、芽胞(炭疽芽孢杆菌)、 鞭毛 (变形 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二)菌落变异,细菌的菌落主要有光滑(smooth,S)型和粗糙(rough,R)型两种。S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边为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称SR变异。,粗糙型菌落,光滑

2、型菌落,(三)毒力变异,毒力增强: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不致病;感染了-棒状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引起白喉。 毒力减弱: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如卡介苗(BCG)。,BCG:牛型结核杆菌(有毒株)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 13年,230次传代 减毒株(BCG) 基因型变异:BCG 表型变异:细菌L型,(四)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 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有些细菌还表现为 多重耐药性。 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对 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长是世界范围内 的普遍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 困难,并成为当今医学上的重要问题

3、。,基因型和表型变异的比较,基因型变异,表型变异,基因结构,变化 未变,可逆性,不或极少 可逆,稳定性,稳定 不稳定,环境影响,涉及细菌数,不受影响 受影响,个别 全体,第一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细菌染色体:dsDNA,3.25106 bp 复制快:105 bp/min 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 单倍体:突变后更易表现,(二)质 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能够自主 复制并控制细菌某些生物学性 状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医学上重要的质粒,1.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2.耐药性质粒 (R质粒)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毒力质粒(Vi质粒) 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

4、关的毒力因子。 4.细菌素质粒 (Col质粒) 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 。,质粒DNA的特征,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质粒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质粒的转移性; 质粒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三)噬菌体(phage),1.概念 是侵噬细菌或真菌的病毒 特点: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我很敬业,我很专一!,噬菌体吸附大肠杆菌示意图,2.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 基本形态: 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头部 核心:DNA 或 RNA 衣壳:蛋白质 尾部 蛋白质 与吸附宿主有关,结构:,复制,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结果,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 溶原性周期 前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

5、(四)转位因子,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基因组中。 转位因子有二类: 插入序列(IS)和转座子(Tn)。 我是个活跃分子噢!,1.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长度不超过2kb,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往往是插入后与插入点附近的序列共同起作用,可能是原细胞正常代谢的调节开关之一。,2. 转座子(transposon,Tn) 长度一般超过2kb,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因、抗金属基因、毒素基因

6、及其他结构基因等。因此当Tn插入某一基因时,一方面可引起插入基因失活产生基因突变,另一方面可因带入耐药性基因而使细菌获得耐药性。转座子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IS (insertion sequence): 7501550 bp 两端重复序列,与插入有关 中心序列有转位酶基因,转座子Tn (transposon): 200025000 bp 两端为IS 中心序列有与转位无关基因 如:毒素基因、耐药基因等,常见的插入序列和转座子,IS bp Tn 耐药或毒素基因,IS1 768 Tn1 AP(氨苄青霉素),IS2 1327 Tn6 Kan(卡那霉素),IS3 1300 Tn10 Tet(四

7、环素),IS4 1426 Tn551 Em(红霉素),IS5 1195 Tn681 E.coli ET(肠毒素),3. 转座噬菌体 含有与转位功能有关的基因和反向重复序列,可随机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任何位置,导致宿主菌变异。,说了这么多,严重记不住!,开开心吧!,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一 基因突变与损伤后修复,小突变(碱基置换;缺失;插入) 大突变(染色体畸变),(一)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突变(mutation),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恢复原有性状的再次突变。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

8、utation):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诱变(induced mutation):人为因素增加突变率。,突变的分子机制(了解),小范围突变-点突变 1. 碱基置换:在DNA复制时,一对碱基 为另一对所取代或换位。 -转换(transition)-嘌呤被嘌呤或嘧啶被嘧啶所取代。 -颠换(transversion)-嘌呤被嘧啶或嘧啶被嘌呤所取代。,基因突变特点,1.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2. 稀有性 自然突变率极低。(10-610-9 ) 3. 可诱发性 4. 独立性 突变是随机的 5. 稳定性 6. 可逆性 恢复原先的表型,但不一定是原先的基因型(抑制基因:基因内抑制、基因间抑制)。,彷徨试验:

9、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噬 菌体之前就已发生,噬菌体对突变 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影印试验(replica plating),突变型细菌及其分离: 耐药性突变型 药敏试验 营养缺陷突变型 营养物质筛选 条件致死性突变型 温度敏感试验 发酵阴性突变型 乳糖发酵试验,重要的突变株,1.营养缺陷型 2.抗性突变株 抗药性、抗紫外线、抗噬菌体 3.条件之死突变型 4.毒力突变型,DNA的损伤修复,SOS诱导产生缺乏校对功能的DNA聚合酶,DNA复制时产生差错。,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 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recombination)

10、: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 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细胞融合等方式进行。,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艾弗里等人的实验不仅揭开了“格里菲斯之谜”,并且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基因就在DNA上。,Oswald Theodore Avery ( 18771955 ),转化的条件: (1)转化的DNA片段的分子量要小于1107,最多不超过1020个基因。 (2)受体菌只有进入感受态时才能摄取外源DNA。,影响因素:

11、 供受菌基因型: 同源性;亲缘关系近,转化率高 感受态(competence): 生理活动过程中摄取 转化因子的最佳时期 环境因素:Mg2、Ca2等可促进转化,感受态的细菌: 表面有一种吸附DNA的受体; 感受态细菌一般出现在对数生长期 的后期(维持几分钟至34h)。 细菌的感受态可用人工诱导的转化程序形成。人工感受态的转化系统最适用于质粒和噬菌体的DNA。,转导(transduction) 噬菌体媒介 将供菌DNA转给受菌 分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普遍性转导(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完全转导 外源性DNA片段与受体菌的染色体整合,并随染色体而传代,称完全转导

12、流产转导 外源性DNA片段游离在胞质中,既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也不能自身复制,称为流产转导,细 菌 的 遗 传 与 变 异,细 菌 的 遗 传 与 变 异,局限性转导:温和性噬菌体,脱落错误:前噬菌体及两边的细菌DNA 转导性噬菌体:噬菌体DNA及细菌DNA,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接合(conjugation) 通过性菌毛将供菌DNA转给受体菌,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性状,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毒力质粒等。 (1)F质粒,高频重组菌(High frequency recombinant, Hfr):F质粒能稳定地被整合到染色体所形成的细菌。,Hfr接合 F-菌 F- 菌

13、(接合状态可自发解离或受外界因素影响中断,很难获完整F质粒) 从Hfr菌中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F质粒有时会携带相邻的染色体基因或DNA片段,称为F质粒(该菌被称为F菌)。 F+菌、Hfr、F三种菌都有性菌毛,均可通过接合方式进行基因的转移。 Ames试验:,(2) R质粒的接合,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性的基因突变及R质粒的接合转移等有关。 R质粒有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r)两部分组成。RTF功能与F质粒相似,R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R因子的结构,R质粒决定耐药的机制: 使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类 R质粒控制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靶部位 R质粒可控制细菌细胞对药物的通透性,溶原性

14、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噬菌体DNA与菌染色体整合 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如白喉杆菌:-噬菌体-外毒素基因 不产毒白喉杆菌 产毒白喉杆菌,原生质体融合(cell fusion),是两种不同的细菌(或细胞)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相互融合成一个重组体的过程,也称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或基因转输(genetic transfusion)。,第三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应用,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应用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诱变剂在临床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诊断困难 HO变异:如伤寒沙门菌鞭

15、毛 SR变异:消失荚膜或多糖 抗原性改变 毒力下降,生化反应改变 治疗困难:耐药 预防:BCG,细菌遗传变异的应用,致癌物测定,基因工程,载体:质粒,噬菌体 工程菌和酶: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 选择目的基因,细菌中表达,如胰岛素、白介素、干扰素等 基因工程疫苗,思考题,1. 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有哪些? 2. 什么是质粒?有哪些特性? 3. 什么是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与细菌的关系如何?什么是转导噬菌体?可引起那些转导? 4. 什么是转位因子?分为哪几类?有什么作用?,思考题,5. 什么是突变?有哪些重要特点? 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医学上有哪些重要的突变型? 6.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 7.何谓BCG、transposon(Tn)、R质粒、Hfr和Ames试验? 8. 细菌的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