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救护四大技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3701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救护四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外科救护四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外科救护四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外科救护四大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外科救护四大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救护四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救护四大技术(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救护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一、 止 血,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身体重的7一8,血液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占45,血浆占55 。 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的总量的20以上时,即可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可有生命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的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伤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如出血、感染、过敏、中毒等)引起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从而产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燥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

2、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的临床症状。,(一)、血液的功能,呼吸功能:血液在肺内气体交换中吸收氧气经体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并将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 营养功能: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排泄功能: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 防御功能:异物或微生物等进入体内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抗体可吞噬或中和这些异物。此外药物的作用也是通过血液运输而实现的。 调节功能;机体的机能,固然主要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但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的。 修

3、复外伤:这主要是通过血液的凝血机制实现的,一般小的外伤,可通过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止血的。,(二)出血的特点,按损伤血管的性质分类: 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很大。 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血液由伤口不停地流出。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较小。,(三)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处向体外流出,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四)失血的表现,当机体出血10时,临床上可无明显的症状,机体可自动代偿。 当失血达到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可出现

4、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燥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当出血量达到40以上时,上述症状更加严重,最后导致死亡。,(五) 止血的方法,1、指压止血法(压迫止血法)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搏动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1)颞动脉止血:用于头顶部及颞部的出血。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在耳屏前梢上方对下颌关节处将动脉血管压迫,使其闭住,中断血流而达到止血。 (2)颌外动脉止血:用于腮部及面部的出血。方法是用

5、拇指和食指压下颌角前半寸处(可感到动脉搏动),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阻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目的。 (3)颈总动脉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骨处)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此方法非紧急情况时不能采用,而且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致昏迷死亡。 (4)尺桡动脉止血:用于手部出血。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挠动脉)止血。 (5)锁骨下动脉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具体方法如下,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上下压,将动

6、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6)肱动脉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方法是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7)指动脉止血: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将伤指抬高,可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8)股动脉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足部动脉出血。方法是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用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 (9)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2

7、、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和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止使用此方法,主要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3、加垫屈肢止血: (1)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置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肢体紧紧地缠绑起来。 (2)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地固定在胸前。 (3)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或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绷带将腿紧紧地固定在躯干上。 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

8、骨折端错位或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被完全阻断,要每隔1小时左右慢慢 松开一次,观察3一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选用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代替。 (1)橡皮止血带止血: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周,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紧固定。 (2) 就便材料绞紧止血:在没

9、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 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状缠绕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后打结,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出血为止,最后将棒固定在肢体上。,(3) 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使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凡点: A、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B、上止血带的松紧,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为合适。 C、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靠近伤口处。 D、上臂避免扎在中

10、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E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时间用手指压迫止血。止血带松开1一3分钟后,再另一稍高平面梆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F、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扎止血带,不必松解直到手术截肢。 G、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H、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5、填塞止血: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处,再用加压

11、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部、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二、 包 扎,(一)包扎的目的: l、包扎时施加压力,可以起到止血作用。很多外伤不须要作什么特殊处理,单纯地包扎,即可解决问题,如头皮伤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撕脱伤等,出血很多,我们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即可使受伤的部位不再出血。 2、扶托受伤的肢体,使其安静,减轻疼痛。包扎以后我们可以托扶起受伤的肢体,使伤者安静,减轻伤者对伤口的恐惧感,从而减轻疼痛。 3、保护伤口,减少污染;有些伤口创面比较大,如不包扎,很可能使伤口受到污染,从而引起感染。有时伤者所处的环境比较脏,如不包扎,即使很小的伤口也可引起感染。 4、固定伤口的敷料和夹板。

12、如腹部伤;肠管脱出,我们用敷料、碗、缸等来保护伤口的肠管,包扎的目的就是固定这些敷料和保护器材,骨折的病人,为了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我们用夹板和其它器材固定患肢,包扎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器材固定在患肢上。,(二)包扎的要求: l、包扎的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者的痛苦、出血和感染。 2、对充分暴露的伤日,要尽可能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 3、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伤者的痛苦。 4、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免滑脱或者压迫神经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如果包扎四肢,一定要暴露肢端,以便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三)包扎的材料: 1、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

13、度为3公分、4公分、48公分、6公分、8公分、10公分等六种,根据伤者的身材,伤口大小,选用卷轴绷带,卷轴绷带可以分别制成单头卷绷带,两头卷,四头带。多头带等。常用的绷带包扎方法,如身体手腕部,足踝,颈部粗细相等的部位受伤多选用环形包扎,身体粗细不等的部位,如臂、躯干,小腿、前臂等部位的多选用螺旋包扎和螺旋回返包扎 2、三角巾:三角巾底边是135公分,斜边是8.5公分,顶角到底边的高度是65公分,顶角带子长4.5公分。三角巾的使用范围很广,它即可作较大面积创伤的包扎,也可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包扎,使用简便、灵活。所以在包扎上它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有些急救包中用三角巾代替卷轴绷带作包扎用,因为卷轴

14、绷带不仅包扎面积小,而且受某些部位的影响,来回在受伤的肢体上缠绕也常增加伤者的痛苦。,(四)包扎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胸部外伤,胸腔与外界相通时,包扎时一定要用腕等物品扣在伤口上,使伤口不与大气相通。因为胸膜腔内是负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如外伤扎破胸膜腔,空气进入胸膜腔,压迫肺脏而产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因窒息而导致病人死亡。 2、插入身体内的异物,千万不要随意拔出来,只能固定包扎后送医院处理。否则易造成大出血和伤口感染。 3、脱出的内脏或骨折外露的骨头,也不要送回伤口内,只能用干净的纱布保护脱出的内脏或外露的骨头,然后包扎伤口转送医院。 4、突出的眼球,断离的肢体一定要保存好(低

15、温干燥)送医院处理。 5、颅外伤的伤员,耳鼻流血者,不能填塞止血,否则易造成血液或者脑积液逆流进入脑组织引起感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三、骨 折 固 定,(一)骨折的定义: 由于外伤等暴力因素,破坏了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外伤性骨折。其原因是直接打击暴力因素,受暴力直接打击发生的骨折(如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多属此类),间接暴力;如从高处跌下,足先着地,引起的脊椎骨折,四肢骨折等。肌肉拉力如骤然跪倒时,发生的髌骨 骨折,投掷物体不当时引起的肱骨骨折。 骨折一般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类型。骨折处没有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处有皮肤和粘膜破裂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

16、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又分为;骨折完全断裂称为完全性骨折,骨折未完全断裂称为不完全性骨折。,(二)骨折的主要症状: 1 疼痛剧烈,尤其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 2、肿胀,骨折断端可刺伤周围神经血管,软组织及骨髓腔内出血,造成局部血肿。 3、骨折局部畸形,使受伤部位的形状改变,如肢体短缩,成角,旋转等。 4、骨摩擦音,骨折断端相互磨擦所发出的声音。但不要为了听骨摩擦音而去反复移 动骨折断端。 5、功能障碍,骨折后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三)骨折固定的目的: 避免骨折断端刺伤皮肤,血管和神经。固定肢体使伤者安静以减经疼痛,便于运送,避免在搬运与运送途中增加受伤者的痛苦。,(四)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 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的伤员,应就地固定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3、骨折固定的目的,只限制肢体活动,不要试图整复,如患肢过度畸形,不便固定时,可依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和矫正,然后进行固定。 4、对肢体骨折断端固定时,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