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19年春季《中国法制史(高起专)》离线考核【标准答案】

上传人:279****70 文档编号:88036844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2019年春季《中国法制史(高起专)》离线考核【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师2019年春季《中国法制史(高起专)》离线考核【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2019年春季《中国法制史(高起专)》离线考核【标准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作业考核中国法制史 满分100分 作业答案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案】:公元前世纪魏文侯任李悝为相,制定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标志立法走向成熟,有利于司法统一,有利于立法系统化,将实体与程序分开。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 六篇。 盗法是针对危害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法律; 贼法是规定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法律; 囚法和捕法主要是规定抓捕、审判、囚禁犯罪人的法律;杂法是规定其他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 罪行为的法律,六禁;具法是规定刑罚的加减方面的法

2、律。 历史意义:a.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六篇的内容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包括总则性的规定和分则性的规定,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法典的体系,此后 秦朝和汉朝等封建王朝的法律无不受其影响。所以法经是封建律典的蓝本。b.法经对当 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秦代的法律形式有哪些?【答案】:律、令、式、廷行事、法律答问。3、简述春秋决狱。答: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

3、件的依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在汉朝,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首创为董仲舒。在运用上容易产生很多弊端。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答案】:它用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亚洲优秀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但也有局限。其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3)经济

4、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5、简述宋朝的“翻异别堪”复审制度。【答案】:翻异别勘”是宋代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规定的复审制度,是指犯人如果在录问或行刑时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代的“翻异别勘”分为原审机关

5、的“移司别勘”和“差官别推”两种形式。6、简述元代的监察制度。【答案】:元朝以前,在地方宋建立过正规的监察机构。元朝则在地方建立了正规的监察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自成独立的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有行御史台和诸道肃政廉访司。因此,元朝从中央到地方所建立的严密的监察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二、论述题(共40分)1、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评价。(13分)【答案】:时间:清末修律过程中,人物:张之洞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事件: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法典的修订。主要内容:关于干名犯义的条款的存废问题,存留养亲问题无夫奸和亲属相奸问题,子孙违反教令

6、问题,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防卫权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结果以妥协结束,客观上传播了现代法理精神,但脱离了现实。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沈家本、杨度等人基于对清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及对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深入理解,主张大力引进西方近代法律理论与制度,运用“国家主义”等西方国家的“通行法理”,为彻底改革中国旧有的法律制度辩护,因而被称为“法理派”。而以曾任湖广总督、后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江苏提学使劳乃宣为代表,包括地方督抚在内的清廷上层官僚、贵族,认为修订新律应“

7、浑道德与法律于一体”,尤不应偏离中国数千年相传的“礼教民情”,故而被称作“礼教派”。法理派与礼教派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干名犯义”作为传统法律中的重要罪名,专指子孙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法理派从西方国家通行的法理出发,提出“干名犯义”属“告诉之事,应于编纂判决录时,于诬告罪中详叙办法,不必另立专条”。而礼教派则认为“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名犯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绝不能在新刑律中没有反映。关于“存留养亲”制度沈家本等人认为:“古无罪人留养之法”,存留养亲”不编入新刑律草案,“似尚无悖于礼教”。礼教派认为,“存留养亲”是宣扬“仁政”、鼓励孝道的重要方式,不能排除在新律之

8、外。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奸非”严重违反传统道德,故传统刑律予以严厉处罚。“亲属相奸”更是“大犯礼教之事,故旧律定罪极重”。因此,礼教派认为在新律中也应有特别的规定。法理派则认为,“无夫妇女犯奸,欧洲法律并无治罪之文”。“此事有关风化,当于教育上别筹办法,不必编入刑律之中”。至于亲属相奸,“此等行同禽兽,固大乖礼教,然究为个人之过恶,未害及社会,旧律重至立决,未免过严”。因此依“和奸有夫之妇”条款处以三等有期徒刑即可,“毋庸另立专条”。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礼教派认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法理派则指出:“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

9、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关于子孙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礼教派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子孙对父母祖父母的教训、惩治,最多像舜帝那样“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绝无“正当防卫”之说。法理派则认为:“国家刑法,是君主对于全国人民的一种限制。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则治以不孝之罪”,惟有如此“方为平允”。“凡我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修律宗旨,决定了“礼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清廷在新刑律后附加五条暂行章程,规定了无夫妇女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等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刑罚等。但礼法

10、之争在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的近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经过礼教派和法理派的这场激烈的争论,尽管双方都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愿主导修律,但在双方的合力之下,一方面,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建立起了近代法律体系,引进了资产阶级法律原则、制度,删减了旧律中落后与野蛮的内容,如大清新刑律删去了纲常名教的基础-五服图,主张尊卑、良贱、男女在法律上平等,实行罪刑法定主义;刑事民事诉讼法主张父祖子孙别籍异财、男女平等,否定了宗法、家族、服制的作用,并采取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员制度。另一方面,在礼教派坚持下,修律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

11、现,如律后附暂行章程五条。由此,中国法律在中西融合的轨道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伴着礼教派与法理派的斗争而修订的新律,虽然在清末多未能实行,但对其后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律的影响极大,有些是起草法律的根据或蓝本,有些则直接被沿用。礼法之争的结果也使中国在法律发展方面溶入了世界,中国的法律不再独立于世界之外,而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后中国与世界法律的发展有了衔接,能够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及时吸收西方的先进的法律理论和原则,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发展。礼法之争在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以后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礼法之争关系到法律的起草、签注、修改、审议、表决各

12、部门,其中有修订法律馆、宪政编察馆、法部、资政院、中央各部,参与者中不乏身居高位的硕学通儒或封疆大吏,还有一般官吏、士人及在华的外国人。双方为驳倒对方,在新律中贯彻己方的主张,精心演习法律,著书立说。同时,外国法典的翻译,中国法典的出版,法律学堂的设置,法学会的建立,法政研究所的举办,都一片繁荣。可以这样说,正是礼法之争双方对法律的争论和推演有力地推动了法律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推广。2、试述唐律名例律的主要内容。(13分)【答案】:名例律之“名”是指五刑之罪名,“例”是指定罪量刑之通例。其内容多涉及定罪量刑的一般原则以及律文中有关专门术语的界定,类似于近代法典的总则篇。诸如五刑,十恶,八议,处理

13、官吏、贵族犯罪的请、减、赎、官当等皆规定在这一篇。名例律以下十一篇具体规定对各种犯罪的处罚、诉讼程序和监狱管理等内容,相当于近代法典的分则。具体而言,第二篇卫禁律规定对宫殿的保卫和关津要塞的守护;第三篇职制律规定对严重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犯罪的行为,如何进行处罚;第四篇户婚律规定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徭役摊派,以及婚姻家庭制度;第五篇厩库律是关于饲养保护公私牲畜、保护府库的法律规范;第六篇擅兴律是关于调用军队和兴造工程方面的法律规范;第七篇贼盗律是关于处罚谋反、谋大逆等严重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以及一般杀伤人、盗窃等犯罪的规定;第八篇斗讼律是关于惩治斗殴以及诉讼方面的规定;第九篇诈伪律是关于惩治

14、诈欺和伪造的规定;第十篇杂律将未列有专章的犯罪都收入本篇;第十一篇捕亡律是关于追捕逃犯、兵士、仆役的规定;第十二篇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执行、监狱管理方面的规定。3、试述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14分)【答案】:汉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前后发生很大变化,汉王朝法制指导思想也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汉高祖至文景时期。这时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为此,要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汉统治者结合当时社会情况,以黄老“无为而治”思想为指导,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刑”政策,并废除秦苛法,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武帝以后。这时生产得到发展,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巩固。同时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和诸侯国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不断尖锐化。汉武帝为了巩固和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封建的大一统国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以“德主刑辅”为指导,颁布了许多新的法律令。如沈命法、左官律、通行饮食法,以镇压农民反抗、打击割据势力,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