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803681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技术操作`设计规范(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CT技术操作规范概述 CT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CT和其它大多数检查一样,有它的检查程序和方法,另外,CT是一项大型的检查,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必须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地安排病人,使整个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1.1.1.预约登记预约登记预约登记预约登记 病人来到放射科后,首先由登记室接待,并由登记室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仔细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部位、扫描方式,由登记室估价后请病人交费,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如检查需要预先作准备工作的,给病人检查须知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

2、2)病人检查完毕,应将检查申请单归还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登记、填写片袋和病人照片一起交医师写诊断报告。 (3)编写病人姓名索引、诊断索引,做日常工作量及其它各项统计工作。 (4)检查完毕,已写出诊断报告的CT片袋仍旧送回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负责归档。 2.2.2.2.扫描前病人的准备扫描前病人的准备扫描前病人的准备扫描前病人的准备 CT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对于CT检查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作CT检查前,病人需注意或须准备的一般情况: (1)CT检查前,病人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前检查的CT、MRI和常规X线检查的资料,以及其它临床检查资料。 (2)检查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CT

3、室必须换鞋,保持CT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3)对病人应作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包括检查中机器发出的声响等,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使检查能顺利进行。 (4)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发夹、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5)对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如婴幼儿、昏迷的病人,须事先给予镇静剂,详细用法遵照临床医师的医嘱。 (6)对于胸腹部检查的病人,作必要的呼吸训练。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有规律的呼吸,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7)需要作增强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使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

4、8)对于作腹部检查的病人,须根据检查的需要,事先作好口服对比剂或水等的准备。另外,检查前一周内,做过食管、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的病人不能作腹部CT扫描,以避免肠腔内遗留的钡剂影响CT扫描。 (9)做盆腔扫描检查的病人,还需提前一天作好口服对比剂的准备,需特别注意服用的方法、时间和剂量等注意事项。 3.3.3.3.扫描的基本步骤扫描的基本步骤扫描的基本步骤扫描的基本步骤 CT的扫描检查工作大体可分成以下5个步骤: (1)输入病人的资料。此项工作在操作台上通过键盘或触摸屏上进行(通常有监视器屏幕提示),其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CT号等;选择扫描方向,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病人的位置是仰卧、俯

5、卧、左侧还是右侧卧;如果是增强扫描,要注明C+,其它特殊扫描方式,必要时也注明。(2)摆病人体位。摆体位是将病人准确地、舒适地按照检查要求安置在检查床上。安置前首先根据检查的要求确定是仰卧还是俯卧,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然后帮助病人躺下,并根据检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辅助装置,固定病人的检查位置。如头颅检查采用头颅扫描架,膝关节扫描使用的膝关节托等。按照不同的检查部位升高检查床床面,开启定位指示灯,将病人送入扫描孔内,具体的进床深度视检查部位而异(请参照人体各部位扫描技术),熄灭定位指示灯,并将床位指示复零,此举主要的目的是使扫描时床移动有一个相对固定和易于记忆的参照值。 (3)扫描前定位。定位也就是

6、确定扫描范围,此举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扫描定位片,根据检查的要求定位片可以是前后位或侧位,然后利用CT机扫描软件中的定位功能确定扫描的起始线和终止线。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准确,目前的CT检查大都采用此法。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摆体位时,利用定位指示灯直接从病人的体表上定出扫描的起始位置。这种方法节省时间,且可以省去一张定位片,但缺点是定位不如扫描定位片准确。此外,定位片除了确定扫描的范围外,也相当于常规X线检查的一张平片,有一定程度的诊断意义。定位扫描的具体方法是,通过键盘或鼠标等工具选择定位扫描,然后,根据得到的定位片直接在监视器屏幕的图像上,确定扫描的起始线、终止线和范围。 (4)扫描。扫描是CT

7、检查的主要步骤,目前的CT机大都有横断面扫描(轴扫)、螺旋扫描(单层或多层螺旋扫描)和其它的一些特殊扫描功能,具体采用那种方式,需要操作者在扫描前选定,详细内容和方法参见以后各章节。根据不同的机器,扫描过程还可分为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手动方式即扫描完一层后,需要做下一层的操作选择,并每次需按曝光按钮;而自动方式则只需按一次曝光按钮,即可完成整个由定位片确定的扫描范围。扫描的具体步骤是:先确定扫描方式,然后选择扫描条件及按下曝光按钮。整个扫描过程中,操作者要密切观察每次扫描的图像,根据需要有时要调整扫描的范围等(如被扫描部位在图像中的位置是否适当等)。 (5)照相和存储。照相和存储是完成整个检查

8、的最后一步工作,根据不同的机器情况照相可自动拍摄完成或手工拍摄完成。自动拍摄是指在CT机上可预先设置,操作者只需在每次扫描开始时调整好窗宽、窗位,扫描完毕CT机会自动根据设置依次将所有扫描的图像拍摄完成。手工拍摄是扫描完成后,由人工一幅、一幅拍摄。自动拍摄速度快、简便,但对所有扫描图像无法选择及做图像的后处理;手工拍摄速度较慢,但可有选择地拍摄,并可根据需要做一些放大、测量和CT值等后处理工作。一般扫描完毕的CT图像都暂存于CT机的硬盘上,如需永久存储,可选择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存储的操作,通常在选定需要存储的病人后,输入存储的指令即可。二、CT检查的扫描方法: 1.常规扫描 CT的常规扫描

9、又称平扫,是CT检查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它的含义是按照定位片所定义的扫描范围逐层扫描,直至完成一个或数个器官或部位的扫描。一般,CT检查都需作常规平扫,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或不作进一步的各种CT检查。常规平扫通常是以部位或器官为检查单位区分的,如头颅扫描是以脑室为扫描对象并包括颅底,而上腹部扫描则通常以肝脏的上下界为扫描范围,其包括左侧的脾脏及两者之间的胰腺。在平扫检查中须注意下列一些情况: (1)准确地定位。其不仅可减少不必要的扫描,同时也使病人少受不必要的射线剂量。 (2)作必要的记录。有些情况比较特殊的或对诊断有参考价值的须随时记录在申请单上,为诊断或下次检查参考。 (3)四肢的检查一般

10、须作双侧同时扫描,以供诊断参考。 (4)体位、方向须准确标明。因为CT检查中左右的标注是根据仰卧、俯卧,还是头先进、足先进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标注,方位的概念对于诊断来说特别重要。 2.增强扫描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对比剂注入体内并进行CT扫描检查称为CT增强扫描,其作用是增强体内需观察的物体对比度。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升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由于碘浓度差形成密度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区别。如血管在常规平扫中与软组织密度相仿,注入对比剂后就可清楚地分辨器官或组织内的血管情况。另外,利用血供的情况还可区别良、恶性的肿瘤

11、和较小的病灶。其它如空腔性脏器引入对比剂后,可进一步清晰地显示被检器官的情况。增强扫描的扫描方式基本上和平扫相同,其差别仅仅是注射和不注射对比剂,但一般临床上所指的增强扫描,只是指对比剂通过周围血管注入人体内的这一种扫描方法,通过口服对比剂使脏器增强在狭义上不属于增强扫描范围。 3.定位扫描位 定位扫描是正式扫描前确定扫描范围的一种扫描方法,它和一般扫描的不同处是,平扫和增强扫描时CT的扫描机架是围绕病人作360度旋转,每扫描一层检查床移动相应的距离;而定位扫描时扫描机架在12、9、3点钟位置固定不动,只有检查床作某个方向的运动。另外,定位扫描一般一个病人只做一次。机架内的球管在12点钟位置时

12、,其扫描的结果得到的是前后或后前(根据病人是仰卧还是俯卧)位的定位相,球管在9或3点钟的位置时得到的是侧位的定位相。 4.动态扫描动态扫描动态扫描动态扫描 动态扫描可分为动态单层扫描和动态多层扫描。动态单层(dynamic screen)是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一预定扫描范围的扫描方法,这种扫描方法能在少于非螺旋扫描约1/3之一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部位或由定位片确定的整个扫描范围,故对一些不能自主控制、躁动的急诊病人,或需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的病例非常有用。动态单层或动态序列(dynamic series)是对某一选定的层面作时间序列的扫描,整个扫描过程中,被扫描的层面不变,而只有时间间隔的变化。动态多

13、层(dynamic multiscan)基本与动态序列相同,差别仅仅是动态多层在所定的时间序列中作多层的重复扫描,而动态序列只作某一层的重复扫描。这两种扫描方法在增强扫描中,通过计算软件都能得到对比剂-时间增强曲线,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5.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 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作用大致相同,此处归于一类。通常情况下,目标扫描是对感兴趣的部位或层面作较薄的层厚层距扫描,而对于感兴趣区以外的层面,则采取较大的层厚层距扫描,以减少病人的X线剂量,并且在其它部位病变的情况已基本排除的情况下,这对病人以及检查设备的利用是有益的。目标扫描有时可对兴

14、趣区采用缩小扫描野的放大扫描,但不是必定采用的步骤。放大扫描是指缩小扫描野的一种扫描方法,它的着重点是在于放大欲仔细观察的部位。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被扫描观察部位的影像放大,从而提高诊断效果。放大扫描是在X线通过被检查的物体时,使透过较小的物体衰减射线由较多的探测器接收,故又称为几何放大,这种方法须与后处理中的图像放大功能区别。 6.薄层扫描薄层扫描薄层扫描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一般指层厚小于5mm的扫描,非螺旋和单螺旋CT机最薄的层厚一般可达1mm,而高档的多层螺旋CT机,最薄的扫描层厚已可达0.5mm。薄层扫描的优点是能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地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一般用于较小的病灶或较小

15、的器官的检查,如肝脏和肾脏的小病灶,肾上腺的检查等,有时薄层扫描是在常规扫描发现或怀疑有小病灶的情况下作局部的加扫。扫描层厚越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有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也采用薄层扫描。 7.重叠扫描重叠扫描重叠扫描重叠扫描 重叠扫描是指扫描时设置的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如采用扫描层厚为10mm,层距为5mm,相邻两个扫描层面就可有5mm厚度的重叠。重叠扫描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但这种方法由于扫描层面重叠,病人的辐射剂量增加,一般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只用于发现病变时局部兴趣区的扫描。 8.高分辨率扫描高分辨率扫描高分辨率扫描高分

16、辨率扫描 高分辨率扫描通常须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12mm)和采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结果能得到高分辨率的扫描图像。临床上,这种扫描方法常用于肺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肺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和肺结节,颞骨岩部内耳等。高分辨率CT扫描由于分辨率高,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小,对结节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的显示更清晰,故对临床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的肺部结节性病灶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一、颅脑、五官(一)、颅脑【适应证】 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 3颅内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 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 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