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803626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形势.与-政策笔记资料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势与政策笔记专题一: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陈 丽 华一、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民族复兴)“民族复兴”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历史的曲折而言的,是“使曾经衰落的民族再度兴盛起来”,作为这种参照系的,一方面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另一方面则是后来曾经陷于的悲惨境地,包括直到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落后状态。在近代,民族复兴具有特殊的涵义。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党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的任务。1954

2、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的革命,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

3、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论述。从而把现阶段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的三大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起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新内涵: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实现祖国统一。三是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三、中国梦的目标参照一是两个百年的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疆域版图特别辽阔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 。四、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追求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五、中国共产党的当代历史使命:要不断增强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要不断增强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要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要不断增强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案例一:哈佛大学做了关于梦想与目标对于人生影响的测试(有高的目标与梦想更加有利于人生的成功)。案例二:非洲青年“肯莱文”选定新的方向走出与世隔绝的沙漠,最后家乡成为旅游胜地。做好人生规划: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需求认识职业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把爱国主义作

5、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质专题二: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政策走向韩玉萍一、我国基本经济形势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3、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投资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趋向合理4、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二、国际经济形势格局(放眼世界:世界经济仍在危机的泥潭中挣扎)出路:加大创新;开拓新市场;货币宽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局部冲突;三、2013年经济形势预测(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阶段转型期、国内经济发展矛盾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一)提前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二)2013年进入矛盾凸显期(三

6、)中央工作会议解读四、稳增长的思考(一)正确认识增长阶段的变化(二)我国“变危为机”具体可考虑以下七个方面的策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税制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重组、创新和产业升级五、我国未来的经济政策中国增长潜力仍大布局改革 释放动力改革将逐步推进三条产业链:基础设施,水利、电力、环保、高铁、轨交、电信、保障性住房;服务业,医疗、环保、TMT、非银金融;装备,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新技术相关的装备。专题三: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陈丽华中国是

7、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一、通过视频材料,根据专家分析,了解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发展和特点。二、班级同学分为5个小组,分别就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巴关系、中印关系进行讨论和发言。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营造一个国际安

8、全环境,对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以维护地区和平等稳定出发,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问题暂时搁置,待历史事件成熟解决,防止霸权主义从中得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睦邻外交。(二)积极开展首脑外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了疑虑和戒心,而美日等国家发表所谓“中国威胁论”,企图破坏中国与周边关系,因此,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戒心和疑虑,积极开展首脑外使双方准确地了解双方

9、的政策意图和政策方针,加强国家间的关系。首脑外交对于中国和邻国之间增加信任,巩固关系起促进作用。(三)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经济交往,因此,双方经济往来能促成双赢,在经济外交中,我们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上海组织加强了地区经济合作,倡议与印度和巴黎斯坦等南业国家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经济外交,从而促进国家安全。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大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才,以此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争取和掌握国际安全运筹

10、的主导权需要发展中国家。(四)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维护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国际的合作,在东亚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只有通全广泛的军事合作来维护地区稳定。努力同周边国家在安全与防劣的双边及多边的战略磋商和对话,增强相互了解信任。尤其同周边国家加大国际反恐合作力度,参与海上搜救,打击海盗,打击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护和行动。此外,中国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对外军事交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与义务等国际军事合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平做出自己贡献,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安全国际环境。(五)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11、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地区安全机制,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平安全进程。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专题四: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田书记一、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词源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

12、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软实力”是“soft power”的中文译名,

13、也译为“软力量”,最初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是与狭义文化相对应的概念,指制度文化、知识文化、心理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发展要求,“文化软实力”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体现了党中央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文化发展,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已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战略支点,充分运用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八大报告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整个文化要求的一个总领性的要求。(三)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当代文化是相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的,指现当代意识形态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