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3538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带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5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专题突破练第9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南衡阳十校调研,29)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为复辟帝制寻找理论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

2、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国共第二次合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三大政策。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不涉及亲俄问题;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3.读下表,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时间18691894189419

3、081908192019201936国内生产商品0.973.5111.373.81进口洋货净值3.596.535.651.72合计1.254.0210.463.60注: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进口洋货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年下降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本题的数据信息看,中国市场商品量持续增长,说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提高,C项符合题意;进口净值的持续增加,说明中国进口量增加,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总额增加,但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市场份

4、额增加,排除A、B两项;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商品总量持续增加,排除D项。4.(2017山东青州期末,22)至1922年,在全国的一百五十万枚纱锭中,集中在上海的竟上升至14.8%,此外,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五个城市又集中了37.9%,剩下只有20.3%的纱锭分布在全国广袤的其他地方。这主要说明我国的民族工业()A.轻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B.轻工业发展迅速C.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D.轻工业发展受挫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没有提到轻工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速度,故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的纱锭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可见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

5、衡,故C项正确;“轻工业发展受挫”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5.(2017安徽蚌埠二模,30)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B.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评价党内合作的方式正确与否,故C项错误;陈独秀排斥的是

6、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6.(2017四川成都三模,29)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反映出当时苏区()A.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B.提倡恢复儒学传统教育C.推广白话文运动成就斐然D.“左”倾错误影响基础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根据材料“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可知苏区注重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故A项正确;口号“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与儒学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

7、是苏区教育中语文教材的文章,不能反映白话文运动推广的效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可知基础教育重视民众的平等思想的教育,具有进步性,而不是受到“左”倾错误影响,故D项错误。7.(2017山东菏泽一模,28)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A.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C.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中国

8、共产党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双重阻力指的是党内政治、军事方面的“左”倾错误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但这并不涉及中华民族的命运,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五四运动而非长征,故B项错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虽然涉及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又没有关联自己的命运,故C项错误;“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一方面指的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另一方面指的是长征又促使国共两党逐渐由敌视对峙走向团结抗日,有利于贯彻北上抗日方针,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8.(2017江苏徐州打靶卷,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

9、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D.国共实现合作抗日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故A项错误;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故B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局部抗日战争打响,故C项正确;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9月,故D项错误。9.(2017四川泸州冲刺,28)下图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A.国共合作,国民革

10、命B.工农革命,北上抗日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报刊发行于1938年,而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为19241927年,故A项错误;工农革命和北上抗日的时间大致为193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故B项错误;解放南京,解放全国的时间为1949年,故C项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故D项正确。10.(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30)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

11、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日本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信息反映了日本控制的原本属于私人企业的民族工业,国民政府乘抗战胜利之机,将这些企业收管后并未还给私人,而是收归国营,这说明国民政府在借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从材料中看不出官僚资本恶性膨胀的信息和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的信息,故排除C、D两项。11.(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31)下图是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B.调动农民参加

12、抗战的积极性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大大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根据图片中“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信息,可知该土地执照颁发于解放战争时期,而巩固农村根据地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执照,赢得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诞生,故D项错误。12.(2017全国100所名校冲刺一,30)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

13、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描述的正是1947年的战争状况,与之相符,故A项正确;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

14、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2017江苏南通一模,2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19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15、)年份家数资本(千元)创办人或企业代表19141918年6310 658荣宗敬、荣德生等19191923年6517 627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9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8分)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