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3380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林阳—picc临床运用(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CC临床应用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卢林阳,目前PICC是继中心静脉导管之后的一种重要的输液途径和方式,主要适应于长期输液、静脉化疗、TPN外科大手术、老年、小儿、家庭病床或意识障碍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的病人等。 PICC技术简化了中心静脉的穿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脉的穿刺风险和感染机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何谓PICC? 经外周穿刺进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上腔静脉中段,PICC适用对象 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导管留置时间达数月至一年)。 使用对外周静脉刺激较大的药物时(如高渗液体,化疗药,大剂量补钾,TPN等) 家庭病房 早产儿,PICC优点,

2、操作简便,穿刺危险性小 合并症少 易于护理 导管柔软无刺激,可长期保留 可耐受葡萄糖浓度25%,PICC禁忌症,患儿肘部静脉条件差,不能确认外周静脉 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静脉血栓形成史 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脉195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 锁骨下静脉10001500ml/分 上腔静脉20002500ml/分,置管流程,选择静脉 签家长同意书 消毒 置管 固定 X线定位 记录 导管护理,PICC血管选择贵要静脉,PICC插管的首选。90%的PICC放置于此 直、粗,静脉瓣少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3、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血管选择肘正中静脉,PICC的次选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 理想情况下,此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血管选择头静脉,PICC的第三选择 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 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送管困难,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入 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PICC血管选择,首选右臂离上腔静脉近 既往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史的一侧手臂不作首选,操作前准备 评估病人情况 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 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病人及

4、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对本科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置管原则: PICC置管及置管后的护理应由经专门培训,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完成。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后应常规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当导管位于上腔静脉时,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当导管位于下腔静脉时,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位于下腔静脉内、膈肌之上,早产儿心影外1cm,足月儿心影外2cm处。,PICC置管操作,物品准备 PICC包1个(导管、皮尺、切割器)、导入鞘1个 治疗包1个(镊子1把、孔巾1块、治疗巾2块、纱布23块、止血带、弯盘) 无菌手套23副 10ml注射器2支、肝素帽或正压接头1个、无菌

5、透明贴膜1个、胶布 NS 2支(10ml)、0.5%碘伏、棉签、清洁皮尺,置管程序: 测量定位 病人平卧 手臂外展90度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建立无菌区,戴手套,打开PICC导管包,将患儿手臂举起,由穿刺点起消毒整个前臂。,助手戴手套,彻底消毒患儿整个手,注意指间。,操作者换手套,铺孔巾,固定导管,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 圆盘上贴一胶带 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 3M透明肤贴覆盖 第二条胶带在圆盘远侧交叉固定导管 第三条胶带再固定圆盘,X线检查: 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穿刺时注意事项,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穿刺进针

6、角度约为20-30,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 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 注意避免穿刺入动脉 导管进到肩部让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穿刺注意事项,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套管尖端加压后再撤出针芯 有出血倾向的患儿注意加压止血 送导管后注意观察病人心律变化,以免送入过深引起患儿心律紊乱 肝素正压封管(注射器5 ml ) 肝素浓度为15u/ml。,穿刺后记录,记录导管修剪长度及置入长度 所穿刺静脉名称 穿刺过程是否顺利 X线检查结果(尖端位置,拔出长度) 臂围 穿刺者姓名 穿刺日期,PICC护理记录单

7、,病人姓名 科室 床号 住院号 PICC放置日期 导管尺寸: X1.9Fr X3Fr X4Fr X5Fr 导管顶端位置:X 上腔静脉 X 锁骨中线区域 (CM)X 腋中线 导管插入长度 (CM),PICC导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室内定时空气消毒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固定牢固。透明贴膜可使导管入口与外界环境隔离,便于观察导管及穿刺点,牢固、防止导管移动。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敷料更换 戴清洁手套去掉旧敷料 撕薄膜时注意由下向上撕开以免导管移位 生理盐水棉棒清洁导管周围皮肤3次 范围7.57.5c

8、m 碘酒、酒精各消毒3次 范围同上 待干 固定并用3M透明膜覆盖 每周更换敷料12次。,PICC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畅,以防堵塞 每日用肝素液通管一次,剂量6u/kg/day,用5-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1小时内泵入 导管不能静脉推注药物,以防压力过大,导管渗漏,可泵入 观察置管部位是否外渗(臂围),PICC导管护理,机械性刺激红肿,可用灯烤局部,10-15分钟/次,2-3次/日 不用导管输血和抽取血标本,以防堵管和形成微血栓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以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尖端,导致导管堵塞。 拔管管端培养,穿刺失败 穿刺时并发症 留置时并发症,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穿刺失败,在临床工作中,

9、我们通常没有将穿刺失败列为并发症。严格来讲,穿刺失败对病人造成了局部损伤,潜在的危险因素及后果也很严重。 穿刺技术不娴熟或操作手法不正确 都可以造成穿刺失败。,穿刺失败的预防,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双上肢穿刺部位情况(首选右侧上肢),包括血管走向、弹性、静脉瓣及皮肤状况等。 穿刺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穿刺针的外套管卷边及损伤血管壁内膜层,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不可在皮下反复找血管。 选择合适的病人及穿刺前全面的评估。 医护人员精湛的操作技术。,穿刺时并发症,(一)送导管困难 症状: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弯曲。 原因:血管细小,静脉瓣多,静脉分叉,静脉 痉挛,送管速度快,病儿体位不当。若 为头静脉穿

10、刺,也易出现送管困难。 处理:送管不易过快,可暂停片刻,选择粗直 静脉瓣少的血管穿刺,尽量不选头静 脉,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穿刺时并发症,(二)导管易位 症状:阻力感,导管可有弯曲打折,无 法抽到回血。 原因:异常静脉解剖位置,即往手术史 或外伤史,病儿体位不当,测量 误差,在头静脉穿刺。,预防:摆好体位再行穿刺;阻断颈内静脉 法(当送管达肩部时,病儿头偏 向穿刺侧,下颌靠肩)准确测量, 抽回血。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如果导管 易位入颈静脉 ,应拔至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并发症,(三)渗血、水肿 症状:穿刺点渗血。 原因:穿刺不当或创伤性穿刺,选 择血管不当,有出血倾向, 抗凝治疗的病

11、儿,穿刺部位 活动过度。,预防:用药史(抗凝剂),实验室 结果(凝学功能),熟练穿刺 技术。 处理:加压止血,避免过度活动, 停用抗凝剂,必要时给予止 血剂。,穿刺时并发症,(四)误伤动脉 症状:血液颜色、脉动的血液回流、血 液倒流,X线确认。 原因:辨认动脉失误;穿刺过深误入动 脉;过度探针。 预防:识别动脉,穿刺不易过深。 处理:立即拔除,加压包扎止血。,穿刺时并发症,(五)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 上腔静脉丛有关;病儿体位 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 处理: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避免导 管插入过长;退出导管少许。,留置并发症 (一)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

12、炎,静脉炎分级,1级:疼痛、红或肿。 2级:疼痛、红、红肿、穿刺点上房 沿静脉走向见红色条纹。 3级:疼痛、红、 红肿、穿刺点上 方沿静脉走向见红色条纹、静 脉变硬、条索状。,静脉炎的症状及体征,滴速减慢 红、肿、热、痛 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 静脉呈条索状 穿刺点脓性分泌物,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血管过细,导管材质过硬, 送管过快,头静脉进入。 预防:血管选择,穿刺技巧。 处理:立即处理,抬高患肢;局部 理疗。,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不正确洗手及皮肤消毒,未 遵循无菌技术,穿刺时污染导 管,敷料护理不良。 预防:严格无菌技术。 处理:通知医生,根据原因处理: 培养、抗菌素、拔除导管或 更换。,血

13、栓性静脉炎 原因: 与选择导管的型号不当有关; 与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有关; 与封管技术有关 处理:热敷,尿激酶溶栓;拔管。,留置并发症,(二)穿刺点感染 症状:穿刺点红、肿,有分泌物,无全 身症状。 原因:与无菌技术有关;皮肤消毒不 良;敷料护理不良;与洗手技术 及免疫力低下有关。 处理:严格无菌技术;遵医嘱给予抗菌 素;加强换药;细菌培养。,留置并发症,(三)导管断裂 原因:体外部分断裂:不正确的固定或 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所至。 体内部分断裂:送导管时镊子损 伤导管。 预防:不要用力冲管;正确固定;避免 使用利器。,处理:体外部分断裂:修复导管;拔管。 体内部分断裂:快速反映处理, 加压固定

14、导管,用手指按压导端 远端血管或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 血带,病儿制动;确定位置,行 静脉切开术,取出导管。,留置并发症,(四)导管移位 症状:输液泵报警,无法抽到回血,外 量导管长度增加。 原因:过度活动;胸腔压力的改变;不 正确的导管固定;导管外移疏忽。,预防: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 静脉。 处理:观察导管功能;通知医生,X线 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 可能更换导管。,留置并发症,(五)导管堵塞 症状:给药时有压力,输注困难,无法 冲管,无法抽到回血。 原因:输液速度过慢;输液泵故障;导 管打折;连接处松脱;药物配伍 禁忌;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处理:尿激酶通管或拔管。,导管再通,用5000u/ml尿激酶注入12ml,保留20分钟,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留置并发症,(六)导管渗出 症状:沿导管走向出现皮肤水肿。 原因:强行送管,血管细,用5ml注 射器推药。 处理:拔管,PICC证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