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3215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强化练习 基础强化练五(带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基础强化练五基础强化练五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基础组合练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基础组合练 5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 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 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 “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 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2、这是古代官 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 C 解析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一般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答案 C 解析 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

3、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2 C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答案 A 解析 古代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不是一种学位。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 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B “迁”指升降官职,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 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

4、拜、除、授、赏、封”等。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 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答案 A 解析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 “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答案 C 解析 应为“五人为伍” 。 6

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科,也称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而结婚被称为“小登 科” 。 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 3 官。C.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之一。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答案 C 解析 起居注不记录皇子后妃的言行。 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B服阕,穿着丧服守

6、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 D食邑,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 答案 B 解析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 解析

7、“阳文”应为“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基础组合练基础组合练 5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4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 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 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 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_,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 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

8、足的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 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 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浩劫与 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 _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

9、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答案 C 解析 A 项第一句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时空真正的主人” 。B 项“如果那么”的主语不一致, “地 球史”应移至“如果”后。D 项第二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果”应放在第二句句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醍醐灌顶 危在旦夕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 B振聋发聩 危在旦夕 唾手

10、可得 穿凿附会 C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 D振聋发聩 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 穿凿附会 答案 C 解析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 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千钧一发:形容事态极其危险。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近在手边, 5 一伸手就可以够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 在一起,加以比附。含贬义。穿凿附会: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11、 B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 C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 D滔滔流水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 答案 A 解析 结合上一句,依据叙述应保持话题一致的原则,所填的句子应该和“桥”有关,只有 A、C 两项符合。 “脚下便是滔滔流水”能紧承上句的“万丈深渊” ,排除 C 项。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全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亲爱的学长,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得知您比我高一届,请恕我冒昧,让我叫您一声大哥吧!(书信) 我校将于 5 月 4 日在学校操场举行建校 50 周年庆典,恭请您拨冗出席。顺祝健康!(请柬) 今天黄昏,我市

12、足球队在决赛中以 20 的战绩力克对手,获得足球联赛的冠军。(广播稿) 如能为贵公司效力,本人将不胜荣幸,一定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务实。(求职信) 我代表主办方和观众们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希望他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颁奖致辞) 本人才疏学浅,刚才的想法也只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的大方之家批评指正。(会议发言)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句中,两人年龄差距不大,前面有“亲爱的学长”这一语境,所以用“您”来称呼不妥。句中, “黄昏”一词为文学语体,应改为“下午” ;“力克对手”改为“战胜对手” ,广播稿要求听起来清晰明白, 避免谐音。句中,颁奖的对象是“令尊” ,而叮嘱对方“再

13、接再厉”属于长辈对晚辈的鼓励,不妥。所以 选 A 项。 5.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6 漫画反映了很多大学改名的社会现象,对此现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 少于 80 个字。 答:_ 答案 (观点一)名字还是不改的好。一所大学办得好坏,不在于名字而在于实力。与其在名字上下功夫,不 如在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等方面下功夫。用实力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学生加入,形成良性循环,大学才会越办 越好。 (观点二)大学校名是学校的招牌,是学校对外的“名片” ,也是承载其历史传统、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品 牌形象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大学校名起得好,更能引起考生的注意,吸引更多的

14、考生,一些大学可以通过 更改校名来提高知名度。 6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见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 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 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 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_ 答案 (示例一)(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 小

15、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记一首诗。 (示例二)(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红粉知己执手话别于江畔, 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 7 二、古代文化常识 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它们各司其职。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 ,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答案 C 解析 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逆龙鳞”一般是指忤逆、触犯皇帝的尊严和旨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 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可与杜甫的“润物细无声”相媲美,又与王维的“山色有无中”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