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3120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_耿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6 清代王府建筑组群构成特点 耿 威 一、清代王府建筑组群的规模 从清代典籍中关于王府建筑制度的描述我们可以 看出, 规定着重强调了中路建筑的形制, 以及建筑装饰 方面的限制, 但是对于王府的其他组成部分, 没有详细 的规定。 即使是对于中路建筑, 虽然对建筑的开间数做 出了规定, 但是单位开间大小的不同、 以及建筑布置紧 凑与疏朗的差别,依然会千万不同的建筑体量和空间 效果。 实际情况是, 清代的王府无论是从建筑群占地面 积和房屋间数, 还是具体的某个建筑和院落空间, 都体 现出很大的差别。 从另一个角度讲, 也体现出王府建筑 为了适应不同的政治、 经济、 社会需要和场地的制约, 有很

2、大的灵活性和可变通的特点。 1 王府占地规模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大型的王府多出现在清代早期,典型 是庄亲王府和郑亲王府,礼亲王府的面积也应该不只 是后来的规模。 根据代善的特殊地位, 入关后的府邸决 不应逊于郑亲王府、 承泽亲王府, 而巽亲王府 (礼亲王 老府) 定亲王府的范围与规模实在不相应。 所以一 些学者怀疑代善所居的礼亲王老府,应包括今大酱房 胡同以北, 颁赏胡同以南, 西四南大街以东、 西黄城根 北街以西之广大范围,巽亲王府仅其一部分而已。如 此,就不难解释礼王府后裔的小府多在此范围内及周 近地区 1 (图1 ) 。 清代初期王府的占地面积差别较大。如果考量始 封王的爵位不难发现,

3、 占地广大的是亲王府, 而小的则 是郡王府。其中端重亲王和敬谨亲五的府邸规模明显 只是郡王级别, 考察他们的爵位, 在 顺治初年(即清军在北京驻扎下来 的时间) 都是郡王, 后来虽被晋封亲 王, 也都被承袭者失去, 这样就不难 理解了。以后各时期王府的占地情 况与初期的相同。 可以认为, 府邸的 面积根据实际 “房源” 的情况可以灵 活,和分府的王爵的地位有一定的 关系, 没有硬性的规定, 但是亲王和 郡王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需要提到两个相反的例子:睿 亲王老府和愉郡王府(涛贝勒府) 。 睿亲王是清初的八大世袭罔替 王爵之一,以目前认为的他的府邸 范围普度寺来看,占地面积在 亲王级别中

4、算是很小的。笔者认为 有两因素可以考虑:一是因为废弃 已久, 遗迹难考, 很可能原来王府的 范围要比普度寺大, 还包括周边的地区。 二是睿亲王多尔衮入京之时还很年轻, 后来也没有子嗣, 家庭成员单薄, 造成府 邸不用占很大面积的事实。与其相似的 图1 礼亲王府原始范围示意(乾隆京城详图) 说明 : 此时 (乾隆1 5 年) 最东面的府主是康亲王巴尔图 (康良亲王杰书第五子) , 最西面的府主是贝勒承(永)恩(康良亲王杰书的曾孙,其祖父、父亲都是 康亲王爵的继承者, 其后巴尔图袭爵) , 他于两年后继承康亲王爵, 入主东面 的康亲王府。中间是空府, 曾经为巽亲王府 (礼亲王老府) , 此一支爵于

5、顺治 1 6 年被废。乾隆1 5 年,乾隆第一子永璜卒,追封定亲王,其第一子绵德袭定 亲王, 此处后成为定亲王府, 而西侧的承恩府位置后来一直归定亲王府所有。 1 参见北京传统文化便览 1 7 情况是其弟豫亲王多铎的府邸, 面积也不算大。 相比之 下,其他的世袭罔替王爵的亲王们家庭庞大,子孙繁 盛,府邸广阔也就不难理解了。 愉郡王府即后来的涛贝勒府,如果以后来涛贝勒 的府的占地面积来看, 不逊于亲王府。 考察 乾隆京城 详图 可以看出, 最初愉郡王府邸的面积并不大。 没有 找到依据表明府邸在什么时期扩大,但是可以知道末 代府主载涛是光绪皇帝的亲兄弟,虽然仅仅是一个贝 勒, 但是历史上在清廷的政

6、治地位很重要。 可能这也是 他府邸广阔的原因之一。 2 王府占地规模的变迁 实际上王府的具体占地范围是有弹性的,并一直 随着历史在进行变迁。这种变迁可能是缩小也可能是 扩大, 比如:一处府主爵位已经不符的王府上缴宅邸, 有时候只是上缴主要的一两路建筑;而对于现有“房 源” 不敷使用的情况, 也会向周围征地和购买民宅。 前 者的实例为亲王府的变迁,后者的实例为庆亲王府 到恭亲王府的变迁。 亲王府在乾隆京城详图上看有四路建筑,两侧 还有附属的小院。 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资料, 当亲 王后裔贝子绵勋为府主时,该府只有原府最东面的两 路, 其中正所正是亲王级别的四重绿琉璃瓦院落。 西边 的两路可能早就

7、被收回, 或者由家庭的其他支系使用。 根据档案记载, 拟将2 0 0 间房以上的正所收回作为荣安 公证的府邸, 同治八年三月, 钦定将勋贝子府赏给荣安 公主, 七月, 内务府档案记载说, 绵勋本人奏请将西所 一并呈交, 随即同样纳入荣安公主府的范围 2 。 整个过 程说明亲王府的消失是个逐渐减小的过程,并最终 全部收回。 恭王府最初为权臣和的府邸(图2 ) 。和府邸 籍没后, 将其一部分给庆亲王永居住, 另一部分保留 给公主与驸马丰绅殷得 (和之子) , 直到公主去世后 才一并交给庆亲王居住。(庆亲王与公主如何分住和 府邸一直没有明确记载,目前专家只是推论公主住在 东路, 庆亲王住中西两路,

8、但是以实际 上的规模是否能住下一位深受宠爱的公 主和一位亲王是值得考量的。 )尔后府 邸又赏赐给恭亲王奕居住, 根据同光 间重摹 乾隆京城全图 和杨乃济先生 的考证, 此时恭王府不包括后来的花园 部分, 在恭亲王自己的文集中也明确显 示他在府邸北部大力营建了花园,这说明应该不是在 赏给府邸时同时拥有的花园 3 。 后来他在府邸北面又营 建了别邸鉴园, 确切地说, 鉴园也应算恭亲王府的一部 分。 从庆亲王开始入住, 到最后恭亲王府的规模, 可以 看出王府边界一直在扩大之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其他王府可能由于府主的政治地位和财力的变化会存 在同样的情况。 二、清代王府建筑组群的组成部分 1 北京

9、王府和沈阳故宫的同构性 正如专家们指出的,清代的王府建筑构成遵循我 国传统建筑文化中 “前朝后寝” 的制度。 但是说到具体 形制的源流,应该注意到清代的王府和清军入关前在 沈阳的故宫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根据沈阳故宫的样式雷图档(图3 ) ,可以看出在 典籍中规定最为详细的王府中路建筑构成与其基本是 一致的。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宫门不直接对外,而是通过一个前院与左右 阿斯门 (在沈阳故宫为牌坊门, 王府为门殿) 和外部相 通。 宫门前设石狮子, 前院中有影壁和宫门相对 (部分 王府保留有些影壁的设置) 。 前院中有档房等事务部门 的设置。 附表:几座亲郡王府的占地面积 亲王府最宽(m )最深(

10、m )郡王府最宽(m )最深(m ) 睿亲王府9 61 2 3愉郡王府1 7 82 5 0 郑亲王府1 9 22 2 9克勤郡王府1 8 71 2 5 诚亲王新府1 0 82 1 6顺承郡王府1 3 11 7 0 恒亲王府1 9 13 0 0 说明:此表的数据根据城建档案馆提供的五三年测绘图,由作者估算。 图2 同光间重摹乾隆京城全图之恭王府周围部分 选自杨乃济谈恭王府文中说此摹本与原本的唯一区别 即是恭王府部分 2 详见 亲王府、荣安公主府和勋贝子府杨乃济 载北 京史苑 (第二辑) 3 参见谈恭王府杨乃济 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 9 8 0 年 第四期 1 8 二正殿前设有月台,两侧是翼楼。 (

11、按典籍王府 正殿设配楼,但是有的王府只设配殿。 ) 三沈阳故宫在后殿的位置是一座方形平面的楼 “凤凰楼” 。这和王府后殿的形制要求不一样。但 是可以看出,从后殿前开始建筑群的地面有很大的抬 高, 这种情况在沈阳王府中也可以看到。 同时也反映在 北京较早的王府克勤郡王府。根据样式雷图和现 状, 可以肯定在醇亲王南府、 北府和为末代醇亲王建造 的摄政王府中也都有这样一 个高差。在摄政王府的图 中,用“泊岸”来特别标明 这一高差。而像恭王府、钟 王府等王府在此处则没有明 显的高差变化。 四 沈阳故宫寝殿的功 能及其布置, 以及殿前的神 杆的设置。 这一点在王府建 筑中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同 样,北京

12、的王府也在寝殿 (神殿)附近设有烟囱。 五 沈阳故宫的寝殿之 后是后罩房;王府的规制是 后罩楼, 但是有很多王府也 采用后罩房的形式。 六 旁路建筑由垂花门 一类的小门进入, 这一点是 相似的。不同的是,沈阳故 宫旁路建筑没有像北京王府 那样是四合院的模式。 七 沈阳故宫的西路建 有庭院式戏台, 与醇亲王北 府的戏台(已不存)样式类 似。 清代王府内建戏台的渊 源可以从沈阳故宫算起。 如果将北京故宫沈 阳故宫北京王府做一个 比对, 会发现它们之间的阶 梯关系。相比之下,沈阳故 宫更偏向于王府的一边, 它 的形制规模都更接近于王府 除了宫门东侧的太庙是 王府不具备的以外。 其实在沈阳的故宫就是

13、一个藩王宫殿的级别, 因为 当时清朝政权对于整个中国 来说也是地方政权, 并且建设时间比较短。 在沈阳与之 同时建设的王府在形制和规模上和沈阳故宫也是有相 当差距的。 但是当清朝统治者逐鹿中原, 成为天下共主 之后, 皇帝进入紫禁城, 而亲郡王按照沈阳故宫的规模 营建府邸, 对于早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清代统治者来说, 也是“礼所应当”的。 2 北京王府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加明晰的分析清代王府建筑构成,本文将 图 3 沈阳故宫 国图收藏样式雷图档 编号 1 5 0 - 0 0 8 1 9 王府建筑分为王府主体建筑和附属部分来探讨。 所谓的王府主体建筑一般是我们看到的“某某王 府平面图” 上表现的部分。

14、 主要部分有位于中部的 “中 路” 即典籍中详细规定的主体建筑大门、 正殿、 后 殿、后寝、后罩楼(或后罩房)的一路, 这一路的 建筑性质偏重于封建礼制和等级的表现,多用于仪式 的举行和各种正式的场面。还有位于两侧或一侧的旁 路建筑, 主要用于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起居。 有的王府还 有附属花园。 所谓王府的附属部分是指上面提到的王府主体部 分之外,同样属于该王爵拥有者的使用的房屋和地产 (当然,他所拥有的用于经营和取利的产业不包括在 内) 。这些部分包括马厩、家庙、冰窖、 其他居住房产(别墅、别邸)等,设在 王府的隔壁或者并非相邻但是不远的地 方。 别墅一般是指在西郊的赐园。 总之, 这部分建筑常

15、常不在所谓的“王府”范 围内 (也有例外) , 但是也应该属于更广 泛意义上的“王府”范畴,因为也是用 于王爵拥有者日常生活或祭祀用途的房 产。 三、档案实例:醇亲王的三座王府 在晚清的历史上有三座醇亲王府, 依次是: 醇亲王南府前身是荣亲王府, 后上缴国家作为潜龙邸和醇亲王祠。 醇亲王北府前身是成亲王府, 后成为潜龙邸,但是一直居住到清末。 摄政王府清代建设的最后一座王府,从未入 住。 国家档案馆所藏样式雷图档中有关王府建筑的部 分,资料最丰富的是最晚近的一座王府位于中海 的摄政王府。 这座王府的主人还没有入住过, 清朝就灭 亡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它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 最高的王府。 它是

16、为摄政王醇亲王准备的。 在这之前醇 亲王的两座王府, 也有相关的样式雷图档, 这就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它涉及三座不同的王府, 但是又由同一个王爵将它们联系起来。可以透过这三 座醇亲王府, 解读清代王府的共性与个性。 当然, 由于 这三座王府属于同一个王爵,不可避免的共性要多于 其他王府;也正由些, 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个王爵, 在 府主的地位和府邸的地理位置变化时,王府的建设有 哪些相应的变化。 醇亲王南府 从样式雷的这张府第全图来看 (图 4 ) ,府邸的主体部分非常规整,三路建筑主次分 明:中路空间开阔, 节奏张弛分明, 东西两路面宽相对 略窄, 均衡中又有对称, 东路的南部有服务人员用房和 家庙, 西路南部是带有园林性质的书房, 后部都是居住 建筑。 狮子院开敞宏阔, 主入口的东阿司门前有八字影 壁, 行马也有标出。 西侧花园面积不逊于府邸主体, 可 以从图上看出, 其中的造景手法丰富多样。 要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