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陶牛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3112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陶牛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汉陶牛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汉陶牛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汉陶牛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汉陶牛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陶牛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陶牛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 陶 动 物 牛,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 张义,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徐州乡土美术教程汉陶动物的第三课牛。徐州的汉文化积淀很深,众多的汉墓出土文物颇丰,其中不乏精彩的陶俑,陶制动物,汉陶动物课程的开发意在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家乡丰富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 教学应该是依据教材而不能依赖教材,为此,欣赏汉代陶牛的同时,适当增加了一些对南北朝、唐代乃至现代部分优秀陶牛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创作有一定的帮助。,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坐落在山脚下的农村中学,有丰富的山红泥资源,方便就地取材,也不需要什么成本,有些孩子从

2、小就有玩泥巴的经历,只是制作的水平有待于提高。学生对动手制作陶泥动物兴趣很高,但是对塑造的技巧一知半解,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从把握大的形体特征入手,抓住突出特点进行塑造的基本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和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牛的形体特点,精神内涵 技能目标:制作陶泥动物基本技法,把握大的形体特征入手,抓住突出特点进行塑造,借助牙签、吸管、梳子各种工具塑造细节。 情感目标:感受陶塑动物作品的艺术美,体验创作过程的乐趣;学习牛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

3、点是:对牛的形体与神采、个性的把握。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因为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体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观察比较法、问答 讨论法、激趣练习法、现场演示法、欣赏陶情法等教学方法。 如果采取先欣赏,再演示,后练习的方法,学生思维、练习创作势必受到影响,所以这节课里,我采取了先练习,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然后欣赏名作,提高眼界,师生再共同修改提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2、了解特征 3、制作练习 4、展示评价 5

4、、欣赏感悟,修改提高 6、德育渗透,课后拓展,牧童,李可染,徐州籍绘画大师,擅长山水,尤喜画牛,斋号“师牛堂”。可染大师为什么要“以牛为师”呢?,牛2.mpg,看动画了解牛的基本特征,练习要求,结合自己对牛的了解与把握,充分发挥创造性,用泥快速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牛的形象,要求把握牛的基本特征。 从把握大的形体特征入手,抓住突出特点进行塑造。借助牙签、吸管、梳子等各种工具塑造细节。,小河淌水,姑苏行.,汉代陶牛,西 汉 陶 牛,六朝 陶牛,北齐时期的陶牛,陶牛 北朝,陶牛(北魏),现在工艺品,现代陶牛,牛的品德,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自古就有爱牛、敬牛的习俗。历代诗人不乏赞颂牛的诗句。齐白石自称“耕砚牛”,鲁迅先生不单称颂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更唱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铿锵之声。有“老牛以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朱自清;有自取雅号“文牛”的老舍等。 牛的形象展现的是一种力量,一种气势,更是一种姿态,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牛的勤恳与开拓精神,曾经默默耕耘千年,向世人展示各族人民努力拼搏的无穷力量,如今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了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民族凝聚力。,课后拓展,牛的精神、品质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想一想李可染大师为何要以牛为师?,请您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