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3075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诗两首(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李商隐诗两首(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李商隐诗两首(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李商隐诗两首(定)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李商隐诗两首(定)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商隐诗两首(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诗两首(定)(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少有才名,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李商隐怀着一腔抱负却生不逢时,成为晚唐政坛“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潦倒终身。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提携;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趋附,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常常遭到排斥、攻击,只能辗转游历于各藩镇当幕僚,四十多岁时郁郁而终。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华阳、洛阳商人小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婚后,夫妻感情极好,幸福生活不过十

2、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其人,晚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而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不少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

3、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的,也有清新明快的,但为数不多。最擅长以华丽精致的语言、回环往复的结构、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达内心深处微妙、隐秘的情绪和体验。,其诗,深情却如此委婉,典丽但并不矫情,精致却不做作,用字考究却不会以词害意。,“义山的锦瑟 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锦 瑟,李商隐,关于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5岁,罢盐铁推官后,

4、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 ,诵读时语速 ,给人迷惘的感觉。,回忆往事,宜慢,锦 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美读,锦 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琴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追思青春少年。,我曾经沉迷在渺茫如梦的境界中,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心情托付给杜鹃。,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

5、见。,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诗歌鉴赏,请找出本诗的诗眼(首联):,思华年,起兴,哀怨,迷惘,无端,惘然,既然这首诗是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却以锦瑟发端,属于什么表现手法?,诗人追忆似水年华,有怎样的情感,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找典,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暖玉生烟,庄周梦蝶,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望帝啼鹃,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

6、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鲛人泣泪,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 人,能织丝绸,哭泣时 眼泪变成明珠。,梦想和思念都破灭后,只剩下满面的泪水。,暖玉生烟,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 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即。,梦想和思想破灭之后的迷惘。,品典,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是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迷惘,都难以知晓,这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好给了读者无

7、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诗歌内容: 诗的情感: 诗的写作特点:,(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1、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2、比兴,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诗人随性所取句首两字,实际上等于是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

8、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伤身世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关于这首诗的意蕴,我们不妨认为是诗人由听奏瑟而引发的对年华的思忆和对身世的感伤 ,其妙处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处着眼即可,不必支离分析。,主旨探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中有一人字太真

9、,雪肤花貌参差是。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知人论世,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 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

10、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马 嵬,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马 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

11、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马 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

12、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艺术手法,在写作艺术技巧上,作品首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使作品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令人读之心痛。同时又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作品暗含讽刺,读后回味无穷。,李商隐诗选读,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诗选读,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诗句选,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睛。 晚晴,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