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3072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6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生豪介绍及翻译风格(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生豪,莎侣诗魂,译界楷模,李荣芳 201008401314 普苑琼 201008401315,1 生平介绍 2 作品 3 婚姻 4 翻译 5 总结,生平介绍,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中国浙江省嘉兴人,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出生于浙江嘉兴南门的一个破落的小商人家庭,10岁丧母,12岁丧父,生活贫苦。兄弟三人,他为长子,由早孀的姑母照顾。入学后改名朱森豪。主修中国文学,同时攻读英语。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

2、”,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进行。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徒,贫病交加,但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建国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终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译著 莎士比亚戏剧集(112卷)1954,作家; 1958,人文奥瑟罗1959,人文 威尼斯商人1977,人文 哈姆莱特1977,人文

3、 雅典的泰门1977,人文 莎士比亚全集1978,人文 亨利四世1978,人文 温沙的风流娘儿们1978,人文 李尔王1978,人文 罗马史剧(恺撒遇弑记,女王殉爱记) 著作 有古诗与古赋、雨丝、英雄与美人、 莎士比亚全集(译作)朱生豪小言集、朱生 豪情书、秋风和萧萧叶的歌(朱生豪宋清如诗词 集)莎氏乐府本事、仲夏夜之梦、威尼 斯商人、第十二夜、古梦集(旧体诗词、译 诗)、小溪集、丁香集(新诗,译者个性,沉默“古怪的孤独的孩子” 朱生豪沉默的程度让人吃惊。他自己说:“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二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 “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

4、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朱生豪在之江大学的老师, 词宗夏承焘先生对朱生豪的描述(夏老在高度评价朱生豪才华的同时,也点出了他的性格的孤僻。这对于生长在一个落魄的商人家庭,从小父母早亡,十岁丧母,十二岁丧父的人来说,在成长期接连碰到的如此重大变故必然会在性格上形成深刻的烙印,加上家境贫困,在父母双亡后,朱生豪显得更加的孤僻了) “君子寡言”,,一年同窗 十年通信1932-1942 两年婚姻1942-1944 据说,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 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想把译著送 给宋清如做为爱的礼物,二是将 翻译事业当作摆脱

5、迷茫的一剂良 药,三是为中国人争一大口气。 他在给宋清如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 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 把Shakespeare译成功以后。因为 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 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才子佳人 柴米夫妻,“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朱生豪和宋清如合葬的墓志铭 我爱宋清如,风流天下闻;红颜不爱酒,秀颊易生氛。 冷雨孤山路,凄风苏小坟;香车安可即,徒此挹清芬。 我爱宋清如,诗名天下闻;无心谈恋爱,埋首写论文。 夜怕贼来又,晓嫌信到频;怜余魂梦阻,旦暮仰孤芳 我爱宋清如,温柔我独云;三生

6、应存约,一笑忆前盟。 莫道缘逢偶,信到梦有痕;寸心怀夙好,常艺瓣香芬。 来自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237) 情书, 莎士比亚 戏剧全集自序:,余译此书之宗旨,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现,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原著宗旨,译著风格,显然,朱生豪在探寻一种最大程度上翻译出莎剧的汉语文体。中国的戏剧是唱,而外国戏剧是说。既然是说,那就万万不可脱离口语。因此,他译出了汉语版莎剧的风格,那便是口语化的文体

7、。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文体,剧中角色不管身份如何,都能让他们声如其人;人物在喜怒哀乐的情绪支配下说出的十分极端的话,同样能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音美效果,莎士比亚的戏剧尽管是素体诗剧,但是在多数场合都有一定的韵脚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感。 朱生豪钟情于英国诗歌,同时他具备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古典诗 词的创作才能,阅读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感受到平仄、押韵、节奏等和谐悦耳的效果。,原文: For tis a question left us yet to prove, Whether love lead fortune, or else fortune love. The great

8、 man down, you mark his favourite flies; The poor advanced makes friends of enemies. And hitherto doth love on fortune tend; For who not needs shall never lack a friend, And who in want a hollow friend doth try, Directly seasons him his enemy. But, orderly to end where I begun, Our wills and fates d

9、o so contrary run That our devices still are overthrown; Our thoughts are ours, their ends none of our own:,译文: 有谁能解答这一哑谜, 是境由爱造?是爱逐境移? 失财势的伟人举目无亲; 走时运的穷酸仇敌逢迎。 这炎凉的世态古今一辙: 富有的门庭挤满了宾客; 要是你在穷途向人求助, 即使知交也要情同陌路。 把我们的谈话拉回本题, 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 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 事实的结果总难符预料。, -朱生豪译文赏析,二,语体风格,莎士比亚的语言是极为难懂的这并不是因为语言古旧,而是因

10、为他除了运用书面语以外,还大量运用了那个时代生动活泼的口语。口头艺术对于一般中下层市民而言,是他们最便于领会、掌握,也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它能适应各种情绪。莎士比亚当年主要是为演出而写作考虑得更多的是舞台上的演员和剧院里的观众,而不是案头的读者。 朱生豪选择了极具表达力的口语化的文体,恰如其分地再现了剧中角色的不同身份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译文: 国王 这本戏是怎么一个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吧? 译文: 奥菲利娅 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评析:朱生豪在翻译时,心中始终装着戏剧的舞台表演功能。并且审辨语调是否顺口。音节之是否调和。典型的汉语口语或戏剧道白的语言

11、,为译文增色不少。 缺点:译文当中,有几处翻译时添加的语气词,如“啊”,使得人物说话语气不自然。,例如(1):KING Have you heard the argument? Is there no offence in t?,例如(2):OPHELIA O,woe is me,Thave seen what I have seen,see what I see!,三,选字用词,译文在选字和用词上追求典雅和哲理,讲究概括和气势。 例如(1):HAMLET 哈姆莱特 For who would Bear fo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

12、嘲、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 The pangs of despized love, the laws delay, 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 With a bare bod

13、kin? 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例如(2):HAMLET You JIG, You Amble, and You lisp, and Nick-name Gods creatures, and make Your Wantonness Your Ignorance. 译文: 哈姆雷特 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帝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 评析:四字成语或四字结构在朱生豪译文中担当重要角色,除了一般的行文或加强语气与分量以外,也可以起到调节节奏和陈述与列举的作用。,四,语言的雅俗,粗俗语是莎剧的一大特色插科打诨的语言妙趣横生,对增强舞台效果起了不小的作用。 梁实秋说道:“

14、莎氏剧中淫秽之词,绝大部分是假藉文字游戏,尤其是所谓双关语。朱生豪先生译莎士比亚全集把这些部分几完全删去。他所删的部分,连同其他较为费解的所在,据我约略估计,每剧在二百行以上,我觉得很可惜。我认为莎氏原作狠亵处,仍宜保留,以存其真。”朱生豪确实对原文中不甚雅驯的语句作了不少“净化”处理。,例如(1):HAMLET No, good mother, heres metal more attractive. POLONIUS Oho! do you mark that? HAMLET Lady, shall I lie in your lap? OPHELIA No, my lord. HAMLE

15、T I mean, my head upon your lap? OPHELIA Ay, my lord. HAMLET Do you think I meant country matters? OPHELIA I think nothing, my lord. HAMLET Thats a fair thought to lie between maids legs. 译文:哈姆雷特:不,我的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雷特: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奥菲利娅:不,殿下。 哈姆雷特: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嗯,殿下。 哈姆雷特: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雷特:睡在姑娘的大腿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评析:王子与奥菲利娅的对话,特别是王子的说法,许多暗含了性,译文有所回避。这是朱生豪翻译时的一贯做法,朱生豪认为淫猥语绝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译男女之事等内容时则采用转换、回避或删除的“雅化”方法,对原文进行“有意误读”,其中深层原因之一是译者受本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因素的影响,对那些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存在着潜意识的抗拒。,结语,朱生豪在翻译时,尽量模仿了古典戏剧,翻译难度极大,但译文很成功。译文中采用了很多文言小句,风格古雅,与原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