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2516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第二章-第二讲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概念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 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 果。,城市,2标志 (1)_ 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主要 标志)。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_产业逐渐 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

2、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_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_ 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发展 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 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1城市化标志及实质,(2011长沙二调)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13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

3、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2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3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解析: 第1题,

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第3题,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 1.A 2.D 3.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很大的差异,现总结如下:,4(改编题)下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是( ) A B C D (2)当前发展中国

5、家快速推行城市化,图中代表其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是( ) A B C D,解析: 结合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情况可知:二战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分析图中各代码所代表的事物,可知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比重,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代表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比重,代表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 答案: (1)D (2)A,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 性质,使城市产生“_”效应,还不同程 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热岛,(2)对河流的影响: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河流被填埋或被

6、分割,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残留河道水质差。 (3)对生态的影响: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逐 步演化为_。 (2)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 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传统的农业 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_。,(3)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被_景观所取代。 (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_,经济开 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5)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 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 化交流与融合。,3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5如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

7、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 第(1)题,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表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 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2)题,城市建设必然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则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答案: (1)D (2)C,1问题

8、(“城市病”的表现) 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不安定等。 2原因 (1)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2)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3)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滞后。,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5)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6)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4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有更

9、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读下面地理漫画图,回答67题。,6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7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解析: 图中小鸟满身灰尘与油渍,说明城市大气等污染严重,而城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因此

10、应分散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 答案: 6.B 7.D,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特征及读图分析能力。

11、读图分析可知,20202030年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而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比重均在增大,因此该时期乡村人口转移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选项A错误;2040年郊区人口比重超过乡村人口比重,因此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选项B正确;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不到20%的比重,选项C错误;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与2000年相等,但该地区总人口增加,因此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比2000年有所增加,选项D错误。,城市化(城市人口/总人口)100%,根据题目注释可知,2010年该区域中心城区人口比重约为40%,郊区人口比重约为10%,因此城市化水平约为50%,选项A正确。随着乡村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区和郊区,该区

12、域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超过70%。 答案: (1)B (2)A,13.图解城市化,读我国1978年、2007年城市数量变化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年间,我国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幅最大 B30年间,我国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数量增幅最大 C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迁移无关 D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大,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小,2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因素是( ) A人口迁移速度加快、规模变大 B工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C大规模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 D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解析: 第1题,30年间,我国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

13、市数量增加了约4.45倍,增幅最大,A错B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迁移有很大关系,C错;目前,我国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D错。第2题,30年来,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 1.B 2.D,(2010北京文综)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以新课标理念考查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A建筑物占地面

14、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析: 从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城市中不同区域气温高低不同,表明地表事物不同;气温高值区范围扩大,表明建筑物占地面积扩大;高值区的形态发生变化,表明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第(1)题,海拔高,气温低,气温高低与地表起伏呈负相关。,地表温度高值区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从低值区的形态看,低值区是河流、绿地影响的结果。根据城市风原理,地面风应当从郊区吹向城区。第(2)题,2004年与1982年相比,7月地表平均温度高值区面积扩大,可推断该城区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答案: (1)C (2)A,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

15、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3山东省淄博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测量周村区城区和郊区以及附近农村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气温,用来研究三个区域之间的气温差异并探讨造成该种差异的原因。下图是该兴趣小组测得的周村区城区及其郊区、附近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分布示意图。,(1)图中的四条曲线,能表示周村区城区及其郊区、附近农村三地气温分布的是_。在这种气温分布情况作用下,市区与郊区之间的近地面风向应该是_。 (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写出主题词,限46字):_。如把这一主题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请把基本的研究步骤和思路补充完整。,(3)此城市根据“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一学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是人口工业密集的区域,人为排热很多,在城市会形成热岛效应。,答案: (1) 从郊区吹向城区 (2)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3)可行。 合理即可。,(2011烟台模拟)第四届世界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