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原理》0-导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25123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原理》0-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财政学原理》0-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财政学原理》0-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财政学原理》0-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财政学原理》0-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原理》0-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原理》0-导论(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欢迎大家一起学习财政学!,赵兴罗 E-mail: Tel:63554601,财政税务学院,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1、教学生学会做人 2、教学生学会做事 3、教学生学会思维,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日常生活中的财政现象,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我们身边的政府经济活动,从早到晚:电、水、煤气、公共汽车 从生到死:医院、幼儿园、学校、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 ,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现实中的财政现象,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

2、,财政抽象:政府、资金 收支 政府依靠税收来支付向社会提供物品和服务;政府的收入、支出活动及其管理就是财政;财政活动构成了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 财政地位:不可替代,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导 论,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第二节 财政学的 基本问题 第三节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财政”的来源 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本质及特征,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一、“财政”的来源,最早于1315世纪出现在拉丁文中,意为结算支付期限、支付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意思。后经演变,到16世纪传入法国,形成释义较广的Finance,

3、意为金融、融资、财务、公共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等。17世纪后专指国家理财活动。19世纪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展为指国家及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活动,并相继传入欧洲其他国家,英语一般为Public Finance。19世纪末,日本引进finance的词义,同时借用中国的两个汉字“财”与“政”,立“财政”一语,并于1882年在日本官方文件“财政奏折”中首次出现。中国原用国计、度支、户部,1898年光绪明定国是诏书中首次出现“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 汉语本义:财:金钱;政:公共团体的事务,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二、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

4、济行为和现象。 (一)一般性分配 是以生产要素为核心的分配: 劳动工资劳动力 资本利润(利息)资本家 土地地租地主 企业家才能 一般性分配有两大特点: 1、体现自愿性原则; 2、遵循等价交换原则。,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二)财政分配权利分配,财政分配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天一生)。 主要有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筹集财政收入:税,费,利,债,其他收入; .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如财政拨款,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 .对国民经济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财政管理机构,财税法规制度,财税政策,财税计划等。,2019/4/17,中南财经政

5、法大学,12,(三)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般分配是永恒范畴,财政分配又是何时产生的? 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必要条件),它为财政分配提供了可能性 没有剩余产品的产生和存在,就不会有财政的产生。因为: (1)如果没有剩余产品就不可能有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的财政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 (2)如果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财政分配的对象。,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3,、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充分条件),它为财政分配提出了必要性。 原始社会也有少量剩余产品,但还不足以

6、产生财政。 只有剩余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足以产生私有制、阶级、国家时,才从一般分配中分化并独立出财政分配。 、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国家需要 包括:统治阶级的特殊需要、社会的共同需要、调节私人需要的需要,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三、财政的本质和特征 (一)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经济行为。 三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 财政分配:以国家为主体。 其他分配:信贷分配、企业财务分配、工资分配、价格分配都不以国家为主体。,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5,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实

7、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满足公共需求。 3、财政分配的对象(客体)是社会总产品价值,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 (1)C(折旧) (2)V (3)M,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6,财政收入来源于剩余产品的依据,生产资料耗费的补偿价值C不能成为财政分配的对象。 劳动力再生产价值V也不能成为财政分配的对象。 近代普遍采用的个人所得税等以个人收入为对象的财政收入形式,其收入来源也是剩余产品价值: (1)如果其收入是来自于V,已没有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就说明劳动力价格高于劳动力再生产价值,而高出部分即为剩余产品价值的转移。 (2)各国对收入低于起征点的劳动者免征所得税这一事实说明,高于劳动力再生

8、产价值的部分是从剩余产品价值中分得的份额。 (3)如果一个社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创造的价值直接由国家进行扣除,就不需要征收所得税。这说明国家征收的所得税不过是分配给个人的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财政分配的对象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7,财政分配的本质,是国家与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属性:历史的经济范畴,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8,(二)财政的特征 与一般性分配相比,财政分配有三大特征: 1、强制性 财政分配不遵循自愿性原则,它是依据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性分配;政府行为一旦发生,参加者都

9、要接受,无法选择。 (1)组织财政收入的强制性 (2)提供公共商品的强制性 2、无偿性 财政分配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组织财政收入的无偿性 (2)提供公共商品的无偿性 3、国家主体性 一般性分配的主体可以不是国家,但不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分配不是财政分配。 (1)财政分配由国家主持 (2)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国家手中,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第二节 财政学的基本课题,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 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财政学的发展,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则是

10、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的层次及研究对象 1. 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 2. 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的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 3.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主体经济活动规律。,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经济活动的制度路径图,经济主体行为假定,市场制度,政府制度,企业制度,其他制度,经济目标结果,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2,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财政学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政府该干什么)界定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合理分工和定位。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总体上界定为:生产

11、和提供公共商品以满足公共需求; 财政的支出范围是保证政府经济活动的需要,即在资金上保证公共商品的生产和提供。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讲的是政府该怎么干),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3,(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它是专门研究分配行为的学科。 但财政学又不研究全部的分配行为,它只是研究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行为。 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4,三、财政学的发

12、展,第一次专门论述财政问题的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波丹,在年著的共和国一书的第六章,简要阐述过财政问题。 年,亚当斯密的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财政理论体系,成为财政学形成的里程碑。 年,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瓦格纳出版财政学,建立了独立的财政学理论体系,一些观点成为西方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西方财政学理论发生了彻底的革命,成为现代公共财政学的主流派。 世纪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的“滞胀”局面,使西方财政理论出现分化:凯恩斯的反对派及其继承者的主要观点。,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5,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 二、新

13、中国的财政理论与体系 三、本书的理论体系,第三节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6,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1、财政学的产生(古典经济学时期) 威廉配第:赋税论:第一次从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联系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财政和租税问题(国家理论、税收理论、财政支出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创立了财政学。 大卫.李嘉图把古典经济学 发展到最高峰。,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7,2、财政学的发展(现代财政理论) 凯恩斯主义,(1)20世纪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契机。 (2)美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

14、的成功首次在实践上证明了政府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通论一书,在理论上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依据和方法,开创性地建立了新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理论的基石,凯恩斯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创始人。,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8,后凯恩斯主义(萨缪尔森、托宾) 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财政学的三大理论基石: ()公共商品理论:公共商品概念是公共商品理论、公共决策理论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和配置机制理论的基石。因此,公共商品及理论的产生是财政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萨缪尔森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 ()效

15、率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9,二、中国的财政理论与体系,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0,(一)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周代的周公提出“勤政裕民”; 春秋的管仲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国先富民、轻税、节约、后备 桑弘羊:(西汉)专卖、均输、平准 唐代的刘宴提出“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即涵养税源、放水养鱼。杨炎: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公平税负)、改实物税为货币税等。 .财政收支关系 周代的周公提出“量入为出”; 唐代的杨炎提出“量出为入”的主张。 .财政调节,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1,(二)新中国的财政理论与体系

16、,中国的财政理论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1992年) 提出“国家分配论” 的观点,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2,“国家分配论”,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对财政理论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这一理论对财政的产生和性质做出了解释。 主要观点是: 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3.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分配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2019/4/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第二个阶段为“公共财政”学时期(1993今) 主要观点: (1)主体公共性:公共选择; (2)目的公共性:公共需求;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