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19320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仿真押题)专题12-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 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 想的提出( ) 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解析:根据题干可以得知,武装暴动是共识,但是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广东,可以看到武装湖南并北上,打破 了传统的革命道路路线,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新构想,故 A 项正确。 答案:AWWW 2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 1940 年,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

2、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 直接吸收、借鉴到这篇文章中来。毛泽东借鉴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D毛泽东为全面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W WW 答案:C 3“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 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2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关于正确

3、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 1957 年,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一部分,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 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 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 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 )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 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 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解析:根据材料“右可以葬送

4、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 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得出,这一时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 进改革开放,解放人们的思想,故 B 项正确。 答案:B 5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 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 的是( ) 道路的内容相同 领导力量相同 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 依靠力量相同 A B C D 3 答案: A 6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

5、( ) A反映出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B是对美国“新经济”模式的呼应 C标志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说明中国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解析: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科技的作用日益凸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反映出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故 A 项正确。 答案:A 7毛泽东在 1958 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 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 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

6、防现代化的发展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来&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的发展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当时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 发展战略,故 A 项正确。 答案:A 8邓小平在 1977 年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陈省身和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外 4 宾时,高度评价他们为祖国发展的贡献。这些科学家对祖国的贡献是( ) A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究 B指导中国留美学生深造 C为中国大量引进美国科技 D交流学术与科学发展建议 答案:D 9.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7、。航天领域每投入 1 元 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解析:材料“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 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 A 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的地位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航天, 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 C 项正确; 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

8、断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01953 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 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 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 ) 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 5 解析: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出现是与戏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有关,故 A 项正确;“左”倾思想占据主 导地位应该是在“文革”期间,故 B 项错误;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文革”期间,出现样板戏,与此

9、题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1.创办于 1902 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 1952 年到 1953 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 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 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 答案:C 12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 卷人员的极

10、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 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 A 项正确。 答案: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6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 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

11、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 年 12 月) 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 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 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年 3 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 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

12、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1945 年 6 月 11 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 (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 (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解析:第(1)问从材料“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 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可知,主张是分清敌友,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

1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 东思想”,可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材料“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 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知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 中外文明遗产;第二小问,结合毛泽东思想对中共和中国革命的不同影响分别说明。 7 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 (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 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4、开展土地革命。 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 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 19511957

15、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解放前 最高年 1951 年1952 年1953 年1957 年 合计 100100100100100 工科 17.831.634.837.737.0 农科 6.66.26.96.17.7 林科 1.61.11.21.4 医科 7.713.913.013.711.1 师范 13.511.916.518.826.0 文科 10.27.87.16.74.4 理科 6.45.15.05.86.5 财经 11.416.511.56.42.7 政法 24.42.82.01.81.9 体育 0.40.10.20.50.7 艺术 1.62.51.91.30.6 8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 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 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 1952 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 略服务的特征。 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原因:新中国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