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18663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6(综合模拟试卷八)(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模拟试卷八(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管仲改革后齐国实力大增。公元前651 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制订盟约,借周天子之名颁布。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A.周天子天下共主权威得到维护B.会盟巩固了原有的政治秩序C.经济实力是新秩序构建的基础D.尊王攘夷是成就霸业的关键2.秦简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强调孝悌廉公之行。这说明秦汉时期()A.治国刑主德辅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重视吏治建设 D.以儒家思想为指导3.据全唐文记

2、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这反映了唐朝()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4.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朝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称呼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庙号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西周的宗法制C.谥号与庙号都是帝王死后由礼官议定

3、,为帝王所独有D.始皇帝的称呼是尊号,与谥号、庙号、年号不同5.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6.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8738.891.9190315.085.0192028.571.5194752.847.2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A.

4、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7.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国民党放弃了反人民的政治立场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8.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权基本上集中到中央,缩小专区、县、公社的财权;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保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A.开始加强计划的集中统一管理B.试图改

5、变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C.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D.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9.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C.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10.从18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有组织地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目标就是很明显的:通过政治改革,达到经济解放。在他们看来,正是由于不公正的议会代表制度不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才最终造成

6、了人民的苦难。从材料看英国工人阶级()A.并未产生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冲动B.已经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根源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造成政治的极端幼稚D.并未找到通往英国未来社会的主要手段11.188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中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加以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说明()A.马赫思想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B.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C.马赫思想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D.牛顿的力学体系缺乏科学性12.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

7、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1942年发表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受战时内阁委托,负责起草的有关战后福利制度重建的报告。这个报告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基本框架。贝弗里奇认为社会变迁导致社会的紧张冲突,社会这个有机体制并不能自我维持平衡,需要社会组织的协调才能够缓解社会冲突,达到社会和谐他指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满足国民基本

8、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国民的社会救助;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自愿保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应由国家所组织,目的是满足个人在收入中断、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额外支出时提供维持生存水平的保障,即保障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国家最低生活标准。至于有些阶层需求的保障超出了最低生活的需要,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资源保险计划去解决。社会保障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消除贫困。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西方自由化、私有化政策造成新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放弃过去或者削减、或者扩大福利的做法,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通过在经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提高接受福利者进入市场的

9、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以防一些人滥用福利。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个人也要尽义务,“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职责”的平衡。吉登斯的理论被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施罗德等政界人士所实践,在欧美形成一种社会思潮。以上材料摘自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不同之处。(12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的社会保障思想。(13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

10、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下图)。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检测试题答案综合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孔子与老子天人观的巨大差异,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老子则是“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观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的反映,故答案为C项;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后期人,故A项错误;标准不统一,无法判定孔子和老子天人观的优劣,故B项

11、错误;D项材料无体现。2.C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材料。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内部的司法案件运作的整个程序要求严格,说明了秦国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答案为C项。司法程序不能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中“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否定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司法程序有利于审判的公正合理,但人治社会无法保证审判的公正合理,故D项排除。3.A材料表明明清永佃制下地主不能收回土地,只能收租,佃户可以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永佃制下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开的,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佃农地位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佃农向地主交租数额的多少变化,不能得出佃农地租负

12、担减轻的结论,故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政府征收赋税的多少,故D项错误。4.D材料中文震亨将钧州窑色分为三等:一等,色如胭脂者;二等,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三等,杂色者。故选D。5.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申报销量很大,即使下层民众也能读乐读,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D项正确;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无关,B项错误;申报的发行是面对整个社会,不会特别面对下层民众,故C项错误。6.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人们争夺铁路修筑权,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修筑权卖给外国,表达了对清政府的不满,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保路运动的结果,故B项排除;武昌起义爆发

13、于1911年,故排除C项;保路运动不是习俗,D项材料也没有体现。7.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民国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初,宋美龄访美之前就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能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争取美援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8.D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开始,而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所以这个报告不可能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在1957年结束,因此中共八大不可能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故B项错误;社

14、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是1956年中共八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共八大主要论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市场”的关系,提出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实际上是有意识地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反思,故D项正确。9.B梭伦改革的精髓是民主,而罗马王的改革并非要建立民主政体,A项错误。通过改革罗马自由民从氏族控制的自由民转化为国家控制的公民,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制建设的信息,C项错误。刺激罗马国家对外扩张的动力是经济掠夺和政治征服,与公民群体的扩大无关,D项错误。10.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英王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

15、大臣们去料理国事,说明国王的行政权向内阁转移,故答案为B项。大臣商议出对策后仍交国王确认,说明国王并未完全丧失行政权,故A项错误;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是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的标志,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行政权受议会约束,不会导致大臣擅权,故D项错误。11.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发展速度上,人们更多的选择了强调快速发展的斯大林一派,这说明了苏联人民希望尽快改变工业落后的愿望,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党派之争而是党内关于国家建设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故C项排除;D项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发展的结果,不是材料的内容。12.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通过,而美英两国拒绝签字,体现了多极化趋势下,国际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美英等国的霸权利益,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消除历史矛盾,A项错误;C项本身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两极格局,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立其明伦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