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88017801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试卷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命题: 审核: 班级: 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出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月光是g( )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b( )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sh( )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xi(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zu( )着的名曲。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训,给人以幽雅、活泼的感受。为了筹建长城站,他讴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历的男子汉也流泪了。错别字改 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2、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B、于园假山的堆砌,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C、希望获得“无零食班级”称号的班级继续努力,没有获得的班级再接再厉。D、热烈欢迎我校健美操队凯旋归来。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1)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修改意见:_(2)把下面的长句改为短句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一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修改之后:_5、默写古诗文名句(1) ,金石为开 (闻一多七子之歌)(2)吴楚东南坼, 。(_登岳阳楼)(3)江山如此多娇

3、,_。(毛泽东沁园春 雪(4)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_)(5)观刈麦中表示刈麦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6)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独特风光的句子是:“_,_。(7)雨昏青草湖边过,_。(8)居高声自远,_。(_蝉_)(9)树梢树枝树根根,_。(10)万籁此俱寂,_. (11)日暮乡关何处是,_(_ 黄鹤楼)(12)见贤思齐焉,_。(13)万里赴戎机,_ 。_,_。6、名著阅读。 如果说“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那么“三调芭蕉扇”则更多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请你结合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相关情节作具体说明。【答】 7.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011年12月29日

4、,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_ 二阅读。(一)破阵子辛弃疾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表现的画面。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但最后却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慨叹,这是为什么? (二)黔之驴10.解释下列句中

5、加点字的意思。(1)蔽林间窥之 ( )( ) (2)稍出近之 ( )(3)益习其声 ( )( ) (4)以为且噬己也( ) (5)驴不胜怒 ( ) (6)计之曰 ( )(7)蹄之 ( ) (8)益狎 ( ) (9)荡倚冲冒 ( )( )( )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2.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虎见之_13.成语“_、_、_”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_14.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6、_15.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_(三)阅读周敦颐爱莲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出

7、淤泥而不染( ) (2) 亵玩 ( )(3)陶后鲜有闻 (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18【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19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_20、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趣,请帮周敦颐从中选出他的“同予者” 2人( )A.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B.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C.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D.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四) _那年冬天真冷,也许妈妈该有条围巾。凯微每次看见妈妈使劲想把脖子

8、缩进大衣里的时候,心里总是这么想。那天,当凯微和妈妈赶集路过那家商店的时候,凯微的眼睛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那是多么漂亮的围巾啊,看上去柔和、舒适,天蓝色的,还有漂亮的小花。它被当作样品挂在小铺里,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凯微想那一定是这个小镇最漂亮的围巾,并且它也一定会很暖和。 凯微发现妈妈的眼睛里有种异样的光芒。妈妈肯定需要它,它是为妈妈而编织的。 “妈妈,买下它吧!它一定很暖和。” “不,宝贝。我们没有多余的钱。” 回家的路上,凯微没有像往常一样跟妈妈说话,心里一直在盘算,圣诞还有一个月就到了,要是能挣钱买到那条围巾送给妈妈多好啊!可她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那条心爱的项链。 第二天,凯微再次来到那家店铺,她迫不及待地搜索着那条围巾。店主问:“你想要吗?这是最后一条了。” “是的,它很漂亮。我想我妈妈一定会喜欢的,她需要它。但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她解下项链,放在店主手中,“这个先给您,等我下次再带些别的东西来,您能先为我保留着吗?圣诞节前我一定会存够钱的,求您了。” 看着她,店主感到很惊讶:“孩子,你几岁了?” “10岁。” “孩子,放心。我会为你保留这条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