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509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诗歌的形象鉴赏(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形象,2018届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诗歌的形象及其内涵,诗歌作品的意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题的4大题型,一、意象的含义及作用的分析 二、事物形象鉴赏 三、景物形象鉴赏 (画面描述、意境欣赏) 四、人物形象鉴赏,题型一 意象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题方略 (一)设问方式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3全诗重点写了某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4请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2、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在咏物诗中。 结构上的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有的与上下文形成伏笔铺垫或照应关系。,(二)鉴赏方法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 步骤一、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常见含义 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 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 “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三)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

3、象。 步骤二:析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结合诗歌中描述意象的词语和诗句,分析意象被赋予的特定含义。 步骤三:说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意象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诗歌中某些独特的意象对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例1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

4、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结合注释,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参考答案 “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分) 采 桑 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西湖:

5、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轩槛:长廊的栏杆。芰:指菱。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 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 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游览风景优美的西岩所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

6、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青山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明月皎洁而又善解人意, 是词人高洁傲岸人格的化身,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题型二 事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解题方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二)鉴赏方法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

7、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关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三)答题步骤 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点(自然属性)。 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内在特征、精神品质) 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2分)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解析:分析颔联概括野菊形象,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由此看来,这首诗写的野菊,与生长在庭院供人观赏的菊花不同,诗句正是从形象到气质来刻画野菊的。,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

9、心的高洁。 野菊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率性自然的情怀。,题型三 景物形象 (画面描述题、意境分析题),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某种意境。,(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3、这首诗(词)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步骤二:描绘景物 描绘景物,指描摹出诗中的主要景物,不

10、必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把主要景物找出来加以描述。,(二)画面描述题鉴赏2步骤 步骤一:概述画面 概述画面时可采用“一幅修饰语画面”的格式,比如: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乡村初春生活画面。其中修饰语根据诗歌特点,往往包括“时间(如深秋)”“地点(如边塞)”“景物特点(如萧瑟荒凉)”等。,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解析 “洞庭”这个题目点明是一

11、首写景词,词人围绕“洞庭湖”这一观赏点,描写了洞庭湖上及周围的景色。 第一句, “到洞庭”引出船行地点洞庭湖。 第二句,写泊舟湖中,看到的是辽阔的楚天,在洞庭湖的四周是青色的山峰。 第三句,描写近景,船头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湖面水波平静,显得如此清幽、静谧。 这样夕阳斜照中几组特定的意象停泊在湖面上的晚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意境,显示出作者流连自然的心态。,参考答案 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2016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陵望汉

12、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参考答案 诗的首联描写了长江绵延万里、支流众多的宏大景象。颔联则回想江水泛滥、波涛汹涌的场景。诗的前四句气势不凡,照应题目,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

13、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意境及特点题,“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的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意境赏析题答题3步骤 步骤一:描景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描绘时可参照”画面描述”的步骤一。 步骤二:构境 概括分析诗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时所用术语可采用“题型三 画面描述”所列术语。分析时要注意重点是将诗中意象、所用表达技巧分析出来。 步骤三:析情 点明意

14、境所蕴涵的感情。注意:不要仅说表达了什么情感,还要答出情感产生的原因。,答题模式,(1)诗歌描绘了.画面 (步骤1)。 (2)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或者构成了一幅的画面) (步骤2)。 (3)表达了感情 (步骤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步骤二: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

15、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参考答案,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副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笔下的绿树、青山、场圃等景物清新自然,具鸡黍、把酒、话桑麻、就菊花等生活场景都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营造了自然恬淡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表现了朋友间淳朴

16、诚挚的情谊.,题型四 鉴赏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一)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二)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常见人物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