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1826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黄华扬 区永亮 陈帅,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 运动医学中心,前言,目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是单束重建和双隧道 双束重建,对其结果也有不同的评价,单隧道双束在某种程度上讲相互弥 补了两者的不足,又具有其优点。,胫骨扇形 AM髁间窝外侧壁前侧近心端 P L髁间窝外侧壁后侧离心端,一、ACL的解剖及力学基础,1、形态:,2、力学:,AM:伸屈过程保持张力 屈曲60时最大。 PL:伸时张力大,屈曲30松弛。,3、功能:,防前不稳,辅助侧向及旋转稳定。,一、ACL的解剖及力学基础,单束重建恢复膝前向稳定良好,旋转稳定差。,90,60胫骨前移。

2、,30胫骨前移; 0 、30 旋转明显增加。,4Zantop认为:,AM离断:,PL离断:,5、解剖图,一、ACL的解剖及力学基础,二、双束双隧道的优点,前向稳定,辅助旋转稳定,早期恢复本体感觉,中远期成功率:8090;,两者无差异;,双束优于单束;,三、双束双隧道与单束单隧道存在的争议,1、单束单隧道:,2、前稳定:,3、旋转稳定:,双束早于单束。,无差异。,有差异。,4、恢复本体感觉:,5、主观及临床评分:,6、客观(IDKC、轴移):,三、双束双隧道与单束单隧道存在的争议,四、双束双隧道的缺点,Double Bundle or Double Trouble?,手术难度及时间,重建失败风险

3、,增加外髁骨折风险,翻修困难,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 单隧道双束?,屈曲0、15、30、60、90 外翻和内旋胫骨,Gadikota HR相关研究,四股单束重建ACL,单隧道双束重建ACL,结论:双束更接近正常ACL生物力学,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 单隧道双束?,1、具有双束双隧道相似的形态,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 单隧道双束?,2、具有与双束双隧道相似的功能,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 单隧道双束?,3、克服了双束双隧道的缺点,1、术中双隧道贯通固定困难 2、隧道错位 3、外髁骨折 4、翻修困难 5、手术时间延长,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 单隧道双束?,1、防旋 2、本体感觉,4、弥补了单束单隧道

4、的不足,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 单隧道双束?,六、单隧道双束重建技术要点,1、调整双束在相近的解剖位置,股骨侧(皮外),胫骨侧(皮外),2、螺钉导针应置于两束之间,六、单隧道双束重建技术要点,3、拧入界面钉时,AM向上、向内,PL 向上、向外,六、单隧道双束重建技术要点,18-35岁,平均26.3岁,32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6.5个月,8例,七、临床资料,本组40例 ,均为男性。,年龄:,运动伤:,交通伤:,病程:,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跛行、“打软腿”和股四头肌萎缩,其中5例伴有膝关节伸屈受限。,症状:,体征:,七、临床资料,麦氏征():8例, 抽屉试验(): 27例, Lachman试验(): 40例 及轴移试验(): 40例,七、临床资料,手术录像,结束语,本方法手术难度低、风险低、省时,弥补了单束 与双束不足,仍需继续探索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