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_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0943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酰胺类抗生素_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_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_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_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_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酰胺类抗生素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酰胺类抗生素_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内容 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机制和用途。影响抗菌作用因素和细菌耐药性。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和药物的发展。其他内酰胺类药物。 基本要求 掌握青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了解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 掌握第1、2、3代头孢菌素的分类、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了解其他-内酰胺类药物作用特点。,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内酰胺类,第一节 青霉素类,青霉素结构和水解产物,青霉素发现的历史,1928年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菌(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青霉素)葡萄球菌溶解死亡,1

2、939年底,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博士 生物化学家厄思斯特钱恩博士,二战期间,青霉素是治疗战伤的一座里程碑开始工业化生产。,提纯青霉素,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 G 又名(苄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基本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6-APA),水溶液不稳定,临用现配。 口服易被胃酸破坏,肌注吸收迅速、完全。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肝、胆、肾、肠道、精液、关节液和淋巴液处分布比较多。 炎症时较易进入血脑屏障。 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管分泌排泄,t1/2约0.5h。 与丙磺舒竞争从肾小管分泌,合用可提高青霉素血药浓

3、度、延长维持时间。,青霉素penicillin G,苄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药动学,G+细菌、G-球菌及螺旋体感染首选药 对G-杆菌不敏感 对阿米巴、立克次体、真菌、病毒完全无效,抗菌谱及临床应用,首选治疗: 溶血性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格兰阳性杆菌引起的白喉、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鼠咬热、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病及放线菌病等 不宜用于流脑的预防(不能根除脑膜炎奈瑟球菌带菌状态),使用或治疗,耐药则使用利福平治疗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对白喉和破伤风产生的外毒素无效,合用抗毒素。,作用靶分子: 细菌细胞壁

4、内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即肽酶,如转肽酶、羧肽酶、肽链内切酶等。,抗菌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1)内酰胺类为PBP底物结构类似物,竞争性与酶活性位点共价结合,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2)青霉素内酰胺环中的酰胺键可使转肽酶乙酰化而失活,从而阻断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 (3)活化细菌胞壁自溶酶菌体细胞裂解 哺乳动物和真菌,无细胞壁 繁殖期杀菌剂,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抑制转肽酶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具有酶活性,细菌生长繁 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青霉素:酰胺键+转肽酶乙酰化转肽酶(失活) 万古霉素抑制线性多糖肽链形成破坏细胞壁形成,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一种,产生原因: (1)药物靶位PBPs结构的差异-天然耐药 (2)药物不能穿透到作用部位。 (3)细菌产生-内酰胺酶,水解失活-内酰胺类(青霉素酶、头孢菌素) 。,耐药性,对人体毒性极低 局部刺激疼痛 过敏反应: 速发型和迟发型。发生率低,但危害大。 过敏性休克:采用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抢救 惊厥剂 治疗某些疾病(梅毒、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炭疽等)时出现赫氏反应,不良反应,雅司病是一种一种被称作雅司螺旋体的细菌感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害皮肤、骨头和软骨; 注射苄星青霉素可以治愈该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