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0619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 商贸和旅游城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必须改变居住地,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大约1年以上),必须超越一定的

2、行政界线,例如:读书或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C1向A2,C1向D,不属于迁移的:,A1向A2,C1向C2,A1向B1,按地理范围划分,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中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前迁移的主要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世纪以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

4、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举例: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因为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案例: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他乡;,频繁的各种内战和民族战争,使人们流离失

5、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政府组织的“屯垦戍边。”,我国古代人口的变迁 1、周朝前,我国人口重心均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2、秦汉时期,北方大规模战乱屡屡发生,使人口多次迁往南方。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继续南迁。尤其是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引起了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23左右。 4、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增加。 5、我国人口迁往海外有很长的历史,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古代:战争 近几十年:政策、经济等因素

6、,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大批迁移,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改革开放政策、 地区发展不平衡,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P9 读图思考题,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1949-1986年期间】,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

7、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迁出地:,缓解人口的压力;,但也造成人才流失,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不足;,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加速城市化进程;,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甲地区,乙地区,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8、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荒漠化与移民,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本溪市,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万。,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

9、本动因。,深圳市,美国西部大开发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西北准州地区条例”,规定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居民人数超过6000人时,就可以成立永久性的州政府,并且与“原来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地位”。这个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励了千百万人向西部迁徙。同时政府也颁布了土地政策,鼓励人们向西扩张,开始了历经一百多年的“西进运动”。,1793年轧棉机的发明,为生棉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南部居民从弗吉尼亚、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出发向西扩张,寻找肥沃的土地以种植棉花。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更使大批“淘金者”蜂拥而至,因而西海岸人口剧增。,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10、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家庭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政治因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对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建设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根据对湖北、重庆20个县(市)的人口调查,淹没线以下实有人口84.75万人。按地域分,湖北库区12.5万人,重庆库区72.25万人;按居住地性质分,农村人口34.87万人,

11、城镇人口49.88万人。考虑移民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还要考虑其他人口增长因素,到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共需搬迁安置人口总计为113万人。,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阿富汗难民,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4.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小结: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迁入地的吸引力。,经济因素最为重要,人口迁

12、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迁移,推拉作用,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三峡” 移民,(大型工程建设),(美国反恐战争),(首都变迁),(沙漠化加剧),(掠夺资源占用土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政策优惠),(矿产资源开发),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南北战争,东部

13、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城市,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南部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东北部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乡村城市,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课本P11活动,1.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优越,2.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低,3.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战争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自然环境、经济

14、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课本P11活动,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3.因为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有大量新兴工业和新资源而成为“阳光地带”,吸引了大批移民,课本P11活动,(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环境难民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

15、的拉力是_。,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国内人口迁移,ABC,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部分国家近几十年国内人口迁移,南部和西部的 “阳光地带”,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太平洋沿岸的 濑户内海地区,国土的 南、北两端,东南部的 沿海地区,中、西部 高原地区,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原始时期 植物果实和猎物逐水草而居,完全属于自然,与动物的迁徙类似。,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农业时期 土地的不

16、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进行了为寻找新的土地的迁移。,开发北大荒,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工业社会时期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的重新配置,要求劳动力不断进行迁移,已达到上述配置的变化。,广州火车站的民工潮,拓展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1.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发生在那些行业中?,建筑业,商业,保洁,餐饮,保姆,钟点工等 2.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较好的医疗、教育水平,休闲机会多,居住环境 和居住条件优越,农民工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哪些好处?,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 什么作用?,思考,农民工问题,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