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00662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各省市中考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省市中考题愚公移山专练一、(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 一 15 题.(12 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惧其不已也 已: 无陇断焉 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2、 分) 1 甚矣,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 分) 江(长江)阴_; 洛(洛河)阳 _; 衡(衡山)阳_; 华(华山)阴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 分) 二、(09 浙江金华)(二)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

3、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3 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词 序号 例句 词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寒暑易节,始一返焉。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 分)三、(09 成都)(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

5、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6、,无陇断焉。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

7、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四、(09 广西贵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 题。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

8、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 分)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汝之不惠 惠: 帝感其诚 感: 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 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

9、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 分)青海省西宁市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 9 13 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10、不平?译文; 3、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 2 个。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答: 江苏省扬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2 分)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惩 山北之塞( ) 杂然相 许 ( )遂率子孙 荷 担者三夫( )河曲智叟 亡 以应(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11、是(2 分)()A、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且 焉置土石B、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 以 请(送东阳马生序)C、 其 妻献疑曰 既出,得 其 船D、得 之 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投诸渤海 之 尾 处处志 之 桃花源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4 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 分)答: 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 题二、阅读理解(45 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 68 题。(10 分)愚公

12、移山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 惩 山北之塞 ( )吾与汝毕力平 险 ( )河曲智叟 亡 以应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 分)答: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愚公移山列子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惩 ( )山北之塞 甚矣,汝之不 惠 ( )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 第三层:

13、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阅读愚公移山,完成 1620 题。(14 分)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分)译文: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 分)译文: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